城市规划(修订版)

作者: 谭纵波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6-06-01

电子书 ¥42.25 定价:88.0
  • 收藏

  • 加书架

  • 引用

亮点
课件
简介

本书系统地阐述了城市的起源与发展、城市化以及城市规划学科的演进历程等基础理论,概述了城市规划的任务、职能、内容和工作程序以及城市规划调研、城市生态环境与用地选择等基本方法,重点论述了城市总体布局、土地利用规划、道路交通规划、绿化与开敞空间系统规划以及基础设施规划等城市规划的核心内容,并对城市设计及我国现行城市规划体系进行了专题论述。本书针对我国经济体制转型环境下的城市规划与建设,结合国内外城市规划思想、理论、方法与实例进行阐述,反映了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学科教学改革的成果,可作为高等院校城乡规划、建筑学、风景园林、人文地理等专业的教材或参考书,也可供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等专业人员作为参考资料。

编辑推荐

(1)《城市规划》的定位 《城市规划》是一部理论性较强的城市规划综合性读物,主要面向建筑学、城市规划等专业的基础教育。《城市规划》是对清华大学专业基础课“城市规划原理”教材的继承和发展,是继《城乡规划》(吴良镛院士等主编,1961年出版)、《城市规划原理》(赵炳时教授主编,1979年内部教材)之后的第三部教材。该书的出版改变了长期以来城市规划基础教育中《城市规划原理》一花独放的局面,带头实践城市规划教学的改革,符合高校教材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2)《城市规划》与现行教材的区别 《城市规划》针对我国目前经济体制的转变以及高速城市化发展阶段的特点,对现行教材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改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在指导思想上,变注重具体工程规划设计内容的编制手册为理论与实际并重的综合性读物。将城市规划看作是应对快速城市化发展阶段的技术手段和协调市场经济环境下社会矛盾的管理手段; b.在知识结构上,除工程技术内容外,增加了必要的历史、社会、经济、法规以及新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内容,以体现与时俱进。例如:对源于西方国家的工业革命、城市化、由此所导致的城市问题与近现代城市规划的关系作了较为系统的阐述。又如在论述土地利用规划时,强调了经济因素、社会因素、环境因素以及公共利益对土地利用规划的影响; c.在内容上,力求有所取舍和侧重,避免面面俱到,主要侧重于城市规划基础理论、概念与方法的论述。例如:加强了对城市与城市规划发展过程和规律以及城市化、城市规划等基本概念的论述,新增了对城市规划调研中常用的数理统计方法、GIS、遥感等新技术的介绍以及城市设计等内容,而将省略了居住区规划等相对独立且更为专业化的内容;同时,结合建筑学宽口径培养的特点,专门增加了有关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城市设计关系的论述; d.在编排上,对城市规划所涉及的核心内容进行了更为系统的整理,并补充了欠缺的部分。整篇分为城市规划的基础概念与理论、基本方法、核心内容、城市设计、我国的规划体系等几大部分,并注意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衔接和相互呼应,例如:将与城市绿化及开敞空间系统相关的内容作为独立的章节论述;在城市道路交通规划中增加交通规划的相关内容;在论述我国现行城市规划体系时,与相应规划核心内容相互衔接和呼应等; e.反映国内外城市规划发展的新动态。例如:书中涉及到战略规划、法定图则、《北京宪章》、大北京规划、新城市主义等内容; f.体现作者的独立思考。除对书中涉及到的规划思想、理论、基本概念进行认真的核实,力求事实准确无误外,还充分阐述了作者通过独立思考而得到的见解,使本书不仅仅停留在对已有知识的继承与汇总上,而力图对城市规划的观念有所贡献和拓展。 (3)编写研究型教材的尝试 《城市规划》以结合我国实际、反映国内外城市规划的研究与实践成果为着眼点,力求成为研究型的城市规划教材和综合性读物。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对知识结构的研究。在撰写之前,对照国内外城市规划教材、课程内容以及综合性读物所涉及的知识结构,对我国现阶段城市规划基础教育所应包含的知识结构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研究结果在第三届国际工程教育大会(2004.9,中国、北京)上宣读(ReformingtheKnowledgeStructureofFundamentalUrbanPlanningCourseinChina’sUniversities,论中国高校城市规划基础课程的知识结构改革),并获得清华大学高等教育学会优秀论文二等奖(二等奖排名),其主要内容同时发表在《城市规划》杂志2005年第六期(论城市规划基础课程中的学科知识结构构建); b.对内容的研究。针对书中所涉及的内容,广泛阅读、比对相关文献,力求做到对事实论述的准确、客观和全面。同时将这些达170余篇的参考文献(不包括少量引用的文献)分列于每个章节之后,为读者进一步的学习提供索引。可以说本书的写作过程也是一个对相关内容进行分析比对、取舍采用的研究过程; c.反映作者的研究成果。结合作者的研究成果,将部分观点和成果作为作者的见解反映在书中。例如:在对我国城市规划体系发展展望部分,结合了作者对城市规划体系的研究成果(“国外当代城市规划技术的借鉴与选择”《国外城市规划》总第59期,PP.38-41,2001;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04年年会重点发言“从西方城市规划的二元结构看总体规划的职能”《2004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上)》北京,2004)以及指导研究生进行研究的成果,例如:有关区划制度(杨军,美国若干城市现行区划法规内容的比较研究)、设计评议制度(黄雯,美国城市设计控制政策实例研究——波特兰、西雅图、旧金山)的内容等。此外,作者主持或参与的一些研究性规划设计项目也被用作实例。

更多出版物信息
  • 版权: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 2016-06-01
  • 作者:谭纵波
  • 更新: 2023-06-07
  • 书号:9787302433248
  • 中图:TU984
  • 学科:
    工学
    建筑学
    工学
    城乡规划学
    工学
    土木工程

作者信息

谭纵波

谭纵波,1961年出生,工学博士。就读于清华大学建筑系,获建筑学学士;1984-1990年国家教委公派留日,获工学博士学位(大阪市立大学);1990-1994年任联合国区域开发中心研究员;曾任森海外株式会社(日本)副经理;1996年至今任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2001-2002年美国哈佛大学设计学院访问学者。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北京市城市规划学会理事、新技术应用委员会委员,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会员,日本都市计画学会会员。主要从事城市规划与设计的教学、科研与实践工作。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