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式木结构建筑营造技艺的活化利用

作者: 上海原构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4-10-01

  • 优惠券
  • ¥3
    ¥10
    ¥30
    ¥70
  • 领券
电子书 ¥122.76 定价:198.0
支持送礼物
送给好友
  • 收藏

  • 加书架

  • 引用

简介

本书是一部关于用古老的中国传统建筑营造技术在当代复建传统样式建筑的图录记述,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验证并诠释古代的建造法则在今天的运用之可行性及意义。宝山寺移地改扩建工程自方案设计之初,业主即决定采用唐代晚期的风格。佛教建筑是隋、唐、五代建筑活动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数量很多,分布面也很广。隋唐佛寺继承了两晋、南北朝以来的传统,平面布局以殿堂门廊等组成,以庭院为单元的组群形式,对称式布局,中轴线上设置主要殿堂,纵向或横向扩展,庭院多有廊庑回绕。宝山寺的总平面处理成三个平台,依次递升,形成丰富的空间序列,在简单的平面里创造出丰富的空间艺术。 宝山寺的施工方式采用了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其建造过程体现了保护世界遗产真原性和完整性这一基本准则,既采用了传统的建筑材料和施工工具,又尽量将中国古建筑施工技法体现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从建筑基础、铺作到屋面瓦作施工,从建筑材料的选择到匠人的施工技法,从室内装饰到植景造园,均再现了古代传统工艺的精湛和美学,复原了一座唐风建筑群,达成了活化利用并保护文化遗产的目标。

编辑推荐

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营造技艺是以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榫卯为木构件的主要结合方法,以模数制为尺度设计和加工生产手段的建筑营造技术体系。唐宋时期,传统木构架建筑体系趋于完整、成熟,建筑的规划、设计、施工以及建筑的造型与形制都呈现为一种高度标准化和程式化的形态。刊行于宋崇宁二年(1103年)的《营造法式》一书,便是由北宋官方颁布的营造规范与标准。千年以来,中国匠师们在营造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技术经验,在材料选用、结构方式、模数计算、构件加工、施工安装等方面都有独特的技巧。建筑工匠是技艺的主要传承人,构件加工与装配方法主要靠工匠的传习和口诀来实现,依靠师徒之间以“言传身教”的方式世代相传,缺乏文字及图像记载。今日留存的唐代建筑作品已经为数不多,除了文物保护单位的修缮之外,新建或重建项目极为稀少,使得中国早期营造技艺的保护和传承实践受到极大限制。因此,为了将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营造技艺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好、保护好,迫切需要活化利用,而重建的过程本身,即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原真性的呈现,使之同时成为非物质遗产保护的活态标本,这样既增加了保护对象的类型和层次,也增加了保护本身的深度和维度。

更多出版物信息
  • 版权: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 2024-10-01
  • 作者:上海原构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 更新: 2025-07-21
  • 书号:9787302674535
  • 中图:TU-092.242
  • 学科:
    工学
    建筑学
    工学
    土木工程

作者信息

上海原构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原构国际设计顾问公司(以下简称原构)创立于2004年。作为一家综合性建筑设计和工程顾问咨询的知名企业,拥有中国综合甲级建筑设计资质、城市规划乙级资质、文物保护乙级资质、风景园林乙级资质等,业务涵盖建筑领域的应用研究、项目策划、工程咨询、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及设计管理等领域,专长于城市规划、总体规划、住宅开发、公共服务设施(办公建筑、商业建筑、酒店建筑及医疗养老建筑等)、宗教及文物保护建筑、文化及教育建筑、景观及室内设计的全过程设计及设计管理服务。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