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书架
-
引用
春风化雨——百名校友忆清华序: 清华三传统序: 清华三传统许渊冲(1943)清华大学百年华诞到了,这一百年是清华和国家同命运、共呼吸、经苦难、兴建设,发展到今天的一百年。这一百年从“一穷二白”的半殖民地发展到拥有“两弹一星”的社会主义国家,从不能制造一颗铁钉到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到人造卫星上天,直到研制出世界上速度最快的电子计算机,几乎没有一件大事没有清华人的参与。即使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年代,兴建中国第一座水力发电站的也是清华1924级的黄育贤学长,后来又有参加建设长江大坝的张光斗教授。而在国外,1923级的顾毓琇学长在美国宾州大学任教时,更对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建造作出了贡献,并且写诗如下: 万能电子为人用,此处发明计算机。神速无妨精又确,工程科学共飞驰。科学不但与工程比翼齐飞,而且和诗词一同遨游太空,因为顾毓琇在1976年国际诗人大会上当选为桂冠诗人,这又标志着清华文理兼通的传统。这个传统在后来的清华人身上也有表现,如1942级杨振宁不但是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的科学家,而且对文学艺术也有相当高的造诣。如他在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退休时就引用李商隐和朱自清的诗句: “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在八十岁生日会上又反用莎士比亚《皆大欢喜》中的人生七个阶段,莎氏第七阶段一切皆空,他却一切都有,可见他的中西文学水平。1945级朱光亚任中国工程院院长时,为每位院士购买汉英对照《唐诗三百首》,为对外交流之用。他还喜欢打桥牌,计算非常精确,把科学精神体现到文娱活动中了。他们都不只是自强不息的科学家,而且体现了清华文理兼通的优秀传统。文理兼通非常重要,因为科学理论研究的是必然王国,而文学艺术创造的是自由王国,文理结合就由必然王国上升到自由王国了。清华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关于厚德载物,有一个典型的例子。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清华、北大、南开三所大学迁到湖南长沙,组成长沙临时大学,校舍很少,学生借住在兵营废弃不用的旧房子里。三校校长同去视察校舍时,北大校长认为兵营不宜住大学生,南开校长则说环境艰苦,正好锻炼学生的品格。双方意见分歧,这时清华校长梅贻琦就提出一个兼容并包的方案说: 大学不是有大楼,而是有大师的学校;如果既有大师,又有大楼,那自然更好;如果没有大楼,只要有了大师,那在艰苦的环境里也是可以培养出人才的。结果就有了后来人才辈出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 版权: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 2013-04-01
- 更新: 2023-06-07
- 书号:9787302318798
- 中图:G649.281
- 学科:教育学教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