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劭艺
本书为海南民间工艺美术传承与创新丛书之一,是践行“一带一路”海上丝绸之路文化经济建设的倡议,通过加强南海工艺美术的研究与保护、开发和利用,助力海南自贸港建设。在南海生活的历史足迹中,留下了大量工艺美术文化,从多个方面反映历史上中国人在南海生活的方方面面本书分别对南海工艺品、海南沿海民俗与技艺、天然贝艺、海捞器物和南海工艺美术文化创新等方面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与阐述,意图致力于传承海南文化根脉,弘扬民间工匠精神,创新工艺美术价值,引领文创产业发展。本书可供大学院校设计类专业师生及设计从业者学习与使用,亦可供民间工艺美术爱好者等参考阅读。
许劭艺
海南民间工艺美术传承与创新丛书。书稿介绍了旅游工艺品的概念、发展脉络与未来趋势,其中重点介绍了海南旅游工艺品的研究与开发,分析了海南旅游工艺品的创新思维与创意设计理念,深入探讨了海南旅游工艺品的造型与图案的创新设计方法与原则,展示了具有海南特色的旅游工艺品的制作工艺。同时,作者对海南旅游工艺品产业与类别划分、定位与开发、旅游工艺品的市场走向与未来发展等方面做了介绍。书稿选取海南原创案例进行说明,有一定的特色。不仅介绍了传统制作工艺,也介绍了具创新性的新工艺,有一定的价值。
许邵艺
本书系统的描述了黎族是海南岛最早的开拓者,黎族服饰伴随着黎族先民在海南岛的生息繁衍而发展起来。从文化渊源考察,黎族服饰与百越群族特别是古骆越人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如绣面文身习俗、穿贯头衣及穿筒裙等;从海南岛的考古发现看,黎族服饰在海南岛的发展历史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商周之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在海南岛发现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的文化遗址达130多处,出图的器物就有石制、陶制纺轮和各种石、陶制成的装饰物,说明黎族先民在3000多年前已开始有纺织活动和使用原始的石制和陶制的装饰品。据有关专家考证,考古发现中的石器有“石拍”的存在,这说明在3000多年前黎族先民已经开始制作树皮衣了。然而,能让我们更为详细地了解黎族服饰历史原因的还是历代汉文典籍。海南各族人民精明能干,很早就懂得利用本岛“土生土长”的“吉贝”纺织“吉贝布”,加工成了著名的“广幅布”,开创了纺、染、织、绣四大工艺发展的局面,成为黎族棉纺织艺术的瑰宝,为中华民族的棉纺织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许邵艺
本书系统的阐述了黎族,这个最早居住海南岛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黎族人不畏艰辛、顽强拼搏,世代生生不息,并以自己的聪明智慧创造和积累了独具特色的黎族传统文化。黎族是一个具有悠久服饰文化的民族。黎族服饰的历史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服饰款式具有古老性和多样性。其中,有被称为人类服饰“活化石”的树皮衣和贯首衣,有儋耳遗风的大耳环,更有传承几千年的黎族简裙及其丰富多彩又具有深刻文化内涵的服饰图案。黎族服饰制作技艺堪称一绝,单面织、双面织和双面绣技艺最具代表性。黎族服饰具有方言区差异,也因此而异彩纷呈。黎族服饰及其制作技艺传承至今,其历史研究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及旅游开发价值日益突显出来,成为海南本土文化的杰出代表之一,也是中华民族服饰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黎族服饰具有四大功能;一是黎族服装朴素的实用功能;二是作为区分黎族不同血缘集团及氏族、部落的社会功用,有图腾标志之意义;三是作为人体装饰美之功用,可以说是黎族社会重要的装饰物;四是作为重要旅游文化资源的功用,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中起到不可替代的旅游品牌作用。
许劭艺 等
本书为海南民间工艺美术传承与创新丛书之一。本书从海南民间工艺美术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出发,将海南民间工艺美术分为服饰、染织、刺绣、建筑、雕刻、编扎、陶瓷、剪纸、图画、乐器、木作与皮作十一类,并分别对各类工艺美术的历史背景、工艺特征以及种类和特色等作了具体的分析。书稿最后还总结了海南民间工艺美术的艺术语言,给传承和保护海南民间工艺美术的基因、提炼海南民间工艺美术的传承与创新理论、培养海南民间工艺美术的传承人、提升人们对海南民间工艺美术的审美能力提供了文化创意创新的土壤与条件,弘扬了生生不息的民族工匠精神。
更多精彩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