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业固废循环利用技术与实践

    丛宏斌、孟海波、沈玉君

    本书首先介绍了农业固废在“无废”建设中的重要性,并介绍了农业固废处理利用综合性法规政策。接着,对农业固废的来源、分类、属性和污染风险进行了系统性介绍,并详细阐述了农业固废循环利用技术,主要包括肥料化利用技术、饲料化利用技术、能源化利用技术、基料化利用技术。最后,列举了成功实现农业固废循环利用的典型模式。本书可供环境管理、农业废物资源化利用等领域的高等院校师生和科研院所研究人员及相关技术人员阅读参考。

    ¥38.35
  • “发现创新 感受振兴”系列·“现代农业创新与乡村振兴战略”教学案例选编(第二辑)

    罗明忠 等 著

    本书是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学团队深入乡村和生产一线调研后呈现的阶段性教学实践成果,从不同侧面展现了在深入实施乡村全面振兴战略和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新阶段层出不穷的创新实践和日新月异的乡村面貌。全书理论联系实际,通过10个典型教学实践案例,引导学生了解真实世界,从现实中把握规律,在实践中寻求真谛。案例兼具宏观和微观视角,有的是对区域性热点话题展开分析,有的是针对具体的乡村或企业开展调研,有的是单一乡村或产业的专题调研,有的是行业发展的专题调研,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34.9
  • 区域农业发展经济学

    于战平,刘兵, 曲福玲编著;曾玉珍主审

    该书立足于在地方农业院校30多年的农业经济管理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所积累的经验和思考,针对目前大学教材主要介绍一般性原理和国内外整体性趋势、规律以及知识点等局限,站在地方区域角度如何思考、分析和管理农业发展问题,提出实践性、针对性较强的调研报告、政策建议和操作方案等较少,培养学生如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思路、方法等训练相对较少,毕业后适应地方岗位工作能力差等现实问题,结合多年从事地方农业发展问题研究和社会服务、政府管理咨询服务等经验体会,编著的一部学理性和应用性紧密结合的大学教材。

    ¥53.2
  • 都市农业发展策略研究

    郝文艺

    都市农业是一种分布在城市圈或城市外围近郊的特殊形态的农业,其生产依托并服务于都市,将农业生产的生产性、生活性和生态性融于一体。都市农业虽然总量规模小,但运行系统复杂,其功能可以拓展至多个维度及领域。本著拟分9章,以产业经济学、消费者行为学、市场营销学理论为指导,讨论生产者、消费者、政府部门、中介平台、市场运行机制等多维协同互动关系,同时关注互联网对都市农业的重要影响,探寻影响都市农业发展的各要素的影响方向和强度,构建理论模型,针对当前都市农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和障碍,提出针对性措施,提升都市农业的培育和发展水平,力求有所突破。

    ¥22.8
  • 虚拟农业技术应用

    刘桂阳

    近几年,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日趋成熟,虚拟现实技术在各种领域上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在现代化大农业高速发展的今天,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开发各种与农业生产相关的作品也越来越多。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面向黑龙江省垦区,承担了大量的研究课题。其中很多课题的研究成果都需要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来模拟其工作原理,通过更加直观的手法来展示其研究成果。作者通过多年研究工作的积累,在现代化大农业上各个领域上研发多个虚拟现实作品,积累大量的工作经验。在很多方面制作了合理的解决方案,设计了很多高效率的模拟仿真算法,在此将这些技术和项目进行汇总和提炼,编写了本书。

    ¥27
  • 控制与救济:我国农业用地土壤污染防治制度建设

    张天泽

    本书着眼于我国农业用地土壤污染防治法律制度的构建,就土壤污染背景、法制发展概况、法律渊源现状、国外相关法律制度的发展进行了考察,提出并研究我国农业用地土壤污染法律体系、长效综合激励制度以及责任惩罚制度的建设目标与措施建议。

    ¥89.6
  • 都市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机制研究

    傅清华

    本书以产业集群的生命周期为视角,以“产业集群机制”为逻辑主线,构建了都市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形成机制的理论分析框架,综合运用多种规范和实证方法,对中国都市现代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样态及机制进行综合分析,拓展了都市现代农业、产业融合、产业集群在其生命周期的理论内涵。并剖析国内外集群发展模式和瓶颈问题,归纳总结了都市现代农业产业集群的形成、发展与稳定体制,揭示和深化都市现代农业集群发展规律。同时,基于中国都市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空间特征事实,利用省级面板数据对其发展要素及其发展机制进行实证考察。

    ¥44
  • 画说“农业八字宪法”

    薛灿辉

    1958年,毛泽东主席提出的“土、肥、水、种、密、保、管、工”八项农业生产技术措施简称“农业八字宪法”,影响我国当代农业20多年,在相当程度上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具体内容为:“土”:深耕、改良土壤、土壤普查和土地规划;“肥”:合理施肥;“水”:兴修水利和合理用水;“种”:培育和推广良种;“密”:合理密植;“保”:植物保护、防治病虫害;“管”:田间管理;“工”:工具改革。全书用图画的方式和简单、通俗的语言,解读“农业八字宪法”中的科学内涵,推广其中的科技普及知识(本书配U盘)。

    ¥19.6
  • 农业生态资本投资效应研究

    潘世磊

    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出,生态建设摆在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农村的“绿水青山”能否以及如何转变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金山银山”将直接影响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业生态资本投资以生态建设和生态修复为主线,注重在保护“绿水青山”的过程中进行开发利用,将其转变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金山银山”。本书首先采用文献研究法,梳理相关研究成果,然后通过比较分析和规范分析、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较为系统地分析农业生态资本投资产生生态效应、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的作用机理,并通过PSTR模型和空间模型实证检验农业生态资本投资效应,以期为通过农业生态资本投资来促进农村产业振兴、生态振兴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

    ¥49
  • 大国农业合作: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农业多元合作机制与路径研究

    申云

    基于“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重点探讨了中国与中东欧国家“16 1”的农业多元合作机制与发展路径。通过构建中国-中东欧国家农业多元合作的理论分析框架,采用PEST分析法从开放的视角探讨双边国家在农产品贸易、农业科技合作、农业直接投资、农业教育合作以及农业合作机制建设等层面的合作竞争态势,比较分析双边在农产品贸易国别层面的差异性,构建农业科技合作指数和对外农业直接投资强度指数,明确双边国家各自比较优势,测度中国与中东欧国家之间在相关农业合作领域的关联度及其互补性,并对双边农业合作潜力进行评估,提出优化中国与中东欧“16 1”国家之间的农业多元合作机制及其有效路径,助力双边国家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44
  • 基于本体的农业物联网信息智能管理机制研究

    熊大红

    本书以作者主持完成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61101235)为课题任务来源,立足物联网信息流程人、机、物三个维度,针对农业物联网信息的不确定性和表示形式多元异构性,主要基于本体技术,结合人工神经网络等理论和方法,从农业信息提取、描述表达、融合计算、管理与利用服务提供机制等角度研究农业物联网信息智能管理机制。主要内容包括:研究现状分析、基于本体的农业物联网信息获取、描述和表达的理论模型与方法;基于本体的农业物联网信息的分析、融合计算模型与技术方法;基于本体的农业物联网信息管理与利用服务机制;应用实例研究和分析。

    ¥25.2
  • 农业经济学(第3版)

    赵维清

    本书是在充分借鉴和吸收农业经济学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综合农业经济方面最新研究成果,紧密结合国内外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实践及我国“三农”政策的重点编写而成。本书注重新概念、新理念的分析以及对读者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融入党的二十大精神、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如合村并镇、“小田并大田”改革、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方面内容,每章开头和结尾导入案例,将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写成独立一节,提供最新的国内外农业相关数据,体现了时代性、实践性、创新性、通俗性的特点。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农林经济管理或相关专业的学生教材,也可作为农村干部和农业经营者的培训教材。

    ¥29.25
  • 数据缺失下的遥感影像预测模拟技术及农业应用

    刘芳

    本书针对遥感数据缺失的情况,运用遥感影像预测模拟技术对遥感影像进行整景时序插补和空间局部修复,支持农情遥感监测。该研究系统地阐述了遥感数据的共享机制,遥感影像合成技术研究如:传统时空自适应模型、基于时空自适应的加权合成方法、改进纹理合成技术、逆块克里金技术、逆块克里金模型估计地统计参数、高斯分布下的随机变量模拟、遗传-退火算法模拟空间布局,图像质量评价指标,时序插补影像应用于农业估产,冬小麦种植地块上云遮挡空间局部信息修复等。本书可作为遥感科学与技术、地理信息科学与技术、农情遥感技术、计算机图形学等领域的研究开发人员及相关专业教师、研究生的参考书。

    ¥35
  • 农业大崛起:建设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农业

    周双文

    农业的现代化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政治问题。本书通过梳理、分析、复盘小岗村的改革,南街村的崛起、华西村的奇迹,来深度剖析中国农业产权制度的演进和存在的问题,从六盘水的产权改革、乡村振兴实践来探索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农业道路的理论与模式。着力探讨如何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农业,从而改变传统、低效的小农局面,振兴中国农业,振兴中国乡村。

    ¥34
  • 农业机械化发展对中国粮食生产的影响研究

    谢冬梅

    本书在分析粮食生产和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演变过程基础上,从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两个方面分析农业机械化发展对粮食生产的影响路径,并在分析农业机械化发展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产量的影响机理基础上,分别利用省级面板数据和市级面板数据围绕“农业机械化发展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农业机械化发展对粮食播种面积的影响”和“农业机械化发展对粮食产量的影响”三个议题进行实证研究,得出相应结论,并提出对应建议。

    ¥34
  • 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绿色发展的影响研究

    薛蕾

    本书稿首先对农业产业集聚和农业绿色发展的概念进行界定,在对国内外大量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整理的基础上,结合马歇尔的产业区位论、杜能的农业区位理论、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等主要理论,综合采用定性分析法、定量分析法等方法,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分析框架,研究了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绿色发展的影响。本书稿首先运用区位熵指标对1990—2016年的农业产业集聚度进行刻画,并着重分析了农业产业集聚度的时空分异;其次,构建农业产出强度和人均农业产出两个指标来衡量农业产出增长,对全国层面和区域层面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产出增长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并采用弱内生性子样本检验和半参数回归进行稳健性检验;再次,选择相关指标、运用Maxdea7.0软件、采用SBM-undesirable模型测算了农业绿色生产效率,以环境规制为门限变量,运用面板门限回归估计、OLS估计以及FGLS估计对全国层面和区域层面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绿色生产效率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并用变换门限变量后的面板门限回归和半参数回归进行稳健性检验;最后,根据现有学术成果测算了农业面源污染排放量,并构建地理距离矩阵和经济地理嵌套矩阵,采用空间自回归模型和空间滞后模型对全国和区域层面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并采用变换被解释变量和变换空间矩阵的方式对研究结果进行稳健性检验,提出了推进农业产业集聚、实现农业绿色发展的政策建议。

    ¥34

更多精彩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