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司法与责任

    刘哲

    本书的内容延续了刘哲作品以往的写作风格,贴近实际,引人深思。这些文章在司法工作者中有深远的影响力,其传达的理念不仅得到了一线司法工作者的认同,而且还在整个司法系统中引起了广泛的共鸣,尤其是“你办的不是案子,而是别人的人生”同名文章,被最高人民检察院原文推广到全国的检察系统研读学习。刘哲的系列文章所传达的理念,体现了新一代法律人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担当意识。本书集精华文章之大成,将前述作品的核心理念精心摘编,是一线司法实务人员案头的点睛之作。作者力图传达这样一种信念,即司法的观念,是那些深植于司法官内心的东西。 就是那些本性难移中的“本性”,习惯性思维中的“习惯”,是从骨子里影响司法行为的东西,是司法者的价值观。

    ¥43.04
  • 监察与司法的衔接:理论、制度与机制

    董坤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对于加强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的监察全覆盖,深入开展反腐败工作,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本书主要介绍监察与司法程序衔接的意义价值和基本研究框架,分析了立法规范下监察与司法衔接中的相关制度机制和重要问题,包括(一)监察与司法的管辖衔接;(二)监察与司法的证据衔接;(三)监察与司法的案件移送和强制措施衔接;(四)监察与司法有关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衔接;(五)监察与司法衔接中检察提前介入机制研究;(六)监察与司法衔接中的退回补充调查;(七)监察与司法衔接中的权利保障等重要内容。此外,本书还就缺席审判(如2022年1月一审的程三昌案)中监察与司法的衔接问题做了理论分析和对策研究,相关内容包括最新前沿的研究热点和典型案例。本书以法律条文为分析文本,结合实践办案情况就监察与司法衔接中的制度机制以及具体问题展开体系化、模块化研究,为两法衔接相关规范的制定提供理论支撑,为实践办案操作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引。

    ¥63.2
  • 司法认同论

    吴英姿 著

    本书在社会学范畴的认同理论基础上,以制度认同为核心概念,以司法的社会认同要素为分析框架,将中国司法置于社会结构转型的历史背景,结合司法公信力普遍失落的现实,论证司法社会认同机制正在经历的变迁。本书从普遍性角度提炼司法认同的一般规律,同时立足社会特殊群体,分析影响其司法认同的一般规律,有助于反思当下司法制度存在的问题,深入司法认同问题的分析,证成提高司法认同的对策建议。书稿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47.2
  • 人身损害司法鉴定研究

    柯技

    当出现涉及人身伤害的纠纷时,通过诉讼途径解决问题,运用法律保护自己是最公正的,最合理的解决方式。对人身损害后果的判断是一个带有主观性的判断过程,难免存在争议。本书从法学、医学、法医学等学科的不同角度研究人身损害鉴定,开展人身损害鉴定的鉴定时间研究;判断伤情及其损害后果的循证研究;人身伤害的法医学鉴定必须解决的问题研究;人身伤害法医学鉴定意见书的论证研究;人身伤害的法医学鉴定与司法审判实践研究等。本书面向关注人身伤害法医学检验鉴定的司法鉴定人员、律师及与人身伤害案件处理有关的公安、司法机关、技术鉴定机构。

    ¥49
  • 司法行政信息化建设与管理

    陈雪松

    本书以指导“数字法治智慧司法”工程实践为目标,从司法行政系统智慧司法局(所)、智慧监狱、智慧戒毒、智慧矫正、公共法律服务信息化建设需求出发,为读者阐述了司法行政信息化建设的网络规划、硬件资源、机房标准、实体业务中心规范、安全体系、运维保障、数据共享、项目组织、建设管理和验收标准等相关内容。书中所讨论的全部素材和相关技术,均来自实际案例,并经过了“数字法治智慧司法”建设的实践验证。本书顺应全国司法行政系统信息化建设发展方向,秉承“一切业务数据化,一切数据业务化”的建设原则,真正体现指导司法行政系统各级单位信息化建设需要,具有行业性、实用性和指导性特点,适合政法院校相关专业及司法局(所)、监狱、戒毒所、社区矫正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信息化建设人员使用。

    ¥29
  • 困境与突破:生态损害司法救济路径之完善

    谢玲

    本书以对“康菲溢油案”等案例的分析为切入点,通过剖析实践中不同生态损害法律救济方式所遭遇的困境,提出我国生态损害司法救济中多方利益主体之请求权基础不明、不同救济制度之间的功能定位不清以及衔接不畅,导致生态损害司法救济乏力这一问题。厘清生态损害司法救济中多元利益主体之请求权基础、明确生态损害司法救济的独特功能及实现其功能的应然路径、分析不同救济方式的制度优势、功能限度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有利于促进生态损害多元化救济机制之间的有效对接与功能互补,实现对生态损害之全面、充分救济。

    ¥61.6
  • 公司法诉讼实务十八讲

    邵兴全 编著

    本选题是作者拟撰写的“公司法实务三部曲”中的第二本,凝聚了作者近十年研习公司法理论及实践的经验。本选题采用专题形式,所涉专题涵盖了公司法诉讼实务的精髓。本选题首要的目的是讲清楚现行公司法诉讼裁判规则,引领作者在繁复的公司法规则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及路径。基于以上目的,本书在体例及内容上均有所创新:体例上:打破惯有的按照案由进行编写的结构,按公司成立、运作及解散为时间顺序,不追求面面俱到,而是以常见或前沿的纠纷为重点,归纳出18个专题进行撰写;每个专题采用论述加案例形式,体系完整又独立成章。内容上:注重将公司法原理运用于纠纷的解决;每个章节繁简有度,其他书籍、文章论述较多的,本书略写,对于重点或前沿的,本书详细;当遇到有争议的观点,作者给出了自己的选择与判断。本选题的18个专题内容如下:公司设立及发起人责任、股东资格确认、股东出资、对赌协议、股权转让、股权让与担保、公司人格否认、股东知情权、公司决议、法定代表人与公司印章、关联交易、董监高责任、公司盈余分配、股东代表诉讼、公司对外担保、公司司法解散、公司清算、清算责任。

    ¥102.4
  • 检察官如何思考:从办案实践到司法理念

    陈亚东

    本书是笔者在基层一线从事刑事检察工作十余年的经验总结。全书共三章。第一章“检察官的司法理念——法、理、情的融合”,结合大量鲜活的案例,阐释了刑事检察办案一线检察官对法、理、情的思考和实践。第二章“检察官的初心——司法为民”,讲述了一线检察官如何通过检察办案,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第三章“检察官的态度——拒绝平庸”,分析了当前基层检察队伍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并结合一线检察工作实践提出了改进建议。

    ¥43.52
  • 少年司法核心原则的研究与实践

    王亮

    本书共五章。第一章围绕国家亲权与最有利于少年司法原则的耦合性关联展开,以少年检察为重点,讨论了其在少年司法中的角色定位与理念等问题。同时分别从实体法和程序法角度,研究了刑法总论中刑事责任年龄、刑法分论中部分罪名的认定等细索问题。第二章分别从社会现象的评述、热点事件的关注和热播影视剧的启发三个维度出发,尝试用“窥看其中“儿童保护”之景观。第三章分别从校园犯罪预防、公共法治传播和大众法治宣传三个层面,介绍了检察官在实际工作中追寻和坚守“少年司法原则”,通过担任法治副校长、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录制法治节目等方式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的相关情况。第四章则分别从典型活动、典型案例和典型事例的角度,展现了“少年司法原则”在犯罪预防、具体案件办理运用。本书还收录了作者的一些故事和人物报道作为附章,表明坚守“少年司法原则”的情怀和初心。

    ¥29
  • 司法改革论评(2022年第1辑 总第33辑)

    唐力

    本书以“立足中国国情,借鉴国外经验,推进司法改革”为宗旨,记录了来自法学院校专家学者和司法实务工作者对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新思考、新研究。本书聚焦少捕慎诉慎刑刑事司法政策的理论与实践,以合规从宽的对象为中心,探讨少捕慎诉慎刑刑事司法政策在涉企案件中的适用。同时,本书对刑事法律前沿问题和民事法一体化问题也进行深入研究,如数字货币刑法规制的三维视域研究、以《民法典》与《民事诉讼法》的衔接为视角的民事禁令程序构建原理研究等。

    ¥61.6
  • 走出机械司法的怪圈

    李勇 著

    本书以李勇近年来在《法治日报》《检察日报》《人民法院报》等发表的短小精悍刑事法文章为主题内容,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编写。共分为前言、后记和正文五章。前言为 “走出机械司法的怪圈”;第一章“刑法学研究的实践品格”,选取刑法领域的文章,突出强调刑法学研究的实践性,强调实质解释论;第二章“走向实质解释的刑事诉讼法学”,选取刑诉法领域的文章,强调刑诉法的解释学;第三章“跨越实体与程序的鸿沟”,选取实体与程序交叉的文章,强调刑事法实体与程序的一体化;第四章“司改的‘新瓶’与‘旧酒’”,选取关于司法改革的文章;第五章“法律人的技艺与成长”选取有关法律人的技能、素养形成的文章。全书贯穿“走出机械司法的怪圈”的路径,即通过刑法学的解释、刑事诉讼法学的解释、实体与程序一体化、司法改革和司法技能养成等,找到走出机械司法怪圈的路径。全书突出以下特点:一是可读性强。这些文章在报刊上发表后广受读者欢迎,文章简洁明快,直指问题,切中要害,带有一定的学术随笔性质,体现刑事法学研究的“悠闲之道”。二是理论性与实践性深度融合,作者结合十余年的办案经验,针对实践中的真问题,结合理论进行分析,体现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三是实体与程序的深度融合,作者出身刑法学,但聚焦刑事实体与程序一体化研究,选取的文章既有刑法领域也有刑诉法领域,还有二者交叉领域的内容。四是实质解释论的思想,这些文章涉及领域广泛,但是有一条基本的主线即实质解释论,努力通过实质解释论融合刑法与刑诉法,以此走出机械司法的误区。

    ¥55.2
  • 未成年人司法社会工作

    席小华

    中国未成年人司法体制改革给社会工作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本书是国内第一本关于未成年人司法社会工作的总论性教材,它可以满足高校社会工作、社会学和法学等专业的教学之需,并为在校学生和一线社会工作者学习未成年人司法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技能提供帮助。本书的出版得益于多学科交叉,以及高校学者与资深一线社会工作者的集体合作。本书紧扣我国的法律规范要求与现阶段未成年人司法社会工作的实践基础,对三大类(包括预防类、维权类和矫正类)七小类未成年人司法社会工作的服务内容和方法做了详细介绍,同时也对未成年人司法社会工作服务系统中的政策、理论、管理、保障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概括。

    ¥44.5
  • 洗钱罪的理论与司法认定研究

    王新

    在吸收作者长期和新近研究洗钱罪的已有研究成果之基础上,本书从理论联系实务、国际与国内相结合的多维视角,阐述洗钱罪的代际演变、国内外反洗钱的认识发展与法律规制、司法适用现状、基本概念、构成特征、司法认定难点等问题,力图在准确勾勒出洗钱罪刑事法律规制的国内外大背景、基本理论和司法认定的底蕴上,仔细剖析洗钱罪的时代脉络特点,特别是解析自洗钱入罪后的理论与认定问题,揭示洗钱罪立法完善的重点方向和平衡点,并且以此为基础解决在司法适用中的具体问题,特别列入作者在诸多座谈和调研会议上对洗钱罪司法认定问题的回答,丰富和挖掘洗钱罪研究的具体内容,希冀将我国对洗钱罪的研究推向一个更高的维度。

    ¥55.2
  • 基层司法论丛(第7辑)

    邓中文,宋平,房丽

    基层司法实践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重要基础,本书设“基层诉讼制度研究”“基层民事司法制度研究”“基层刑事司法制度研究”“社区矫正研究”四个专题,收录了2023年四川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基层司法能力研究中心”和“社区矫正研究中心”年会论文。具体论述了我国近年来民事司法与刑事司法改革中的热点问题;深入探讨了“民营企业刑事合规制度研究”“认罪认罚制度适用”“未成年人社区矫正适用”等问题;全面分析了新时代公平、公正的诉讼规则的制度定位;从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社区矫正等方向对司法改革前沿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本书可作为法律硕士研究生学习的参考用书,对基层司法实务部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44
  • 《民法典》及相关司法解释新旧、旧新对照表

    李昊

    2021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生效。为切实实施民法典、保证国家法律统一正确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一系列新的司法解释文件,其内容均与《民法典》的内容密切相关。此外,修订后的《股权出质登记办法》以及新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实施动产和权利担保统一登记的决定》等部门规章和行政规范性文件亦于2021年1月1日生效。因此,本书急需修订再版。本书第二版主要作出以下调整:(1)删除第一版第一部分和附录一。(2)将新颁布的6部司法解释、修订后的22部司法解释及修订或新颁布的部门规章和行政规范性文件的相关内容纳入民法典新旧对照表,并删去了对照表中已废止的司法解释的相关条文;(3)新增28部司法解释的新旧对照表与旧新对照表;(4)与正文相对应,修订附录二相关规范性法律文件缩略语表;(5)修订了部分错误内容,使对照表更加精准。修订后,本书第二版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与既有民事法律及新司法解释对照表”、第二部分为“重要民事司法解释新旧对照表”第三部分为“既有民事法律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对照表”,第四部分为“重要民事司法解释旧新对照表”。《民法典》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法律条文最多以“法典”命名的基本法律。将其条文与既有民事法律和新司法解释等进行相互对照,将重要的新旧民事司法解释进行对照,有助于在法典颁布实施后对其进行深入学习、领会和执行。本书将成为法律工作者案头工具书。

    ¥102.4
  • 民俗习惯的司法适用

    于语和

    民俗习惯是法律的重要渊源之一,与国家法具有同质的秩序理性诉求。民俗习惯可以弥补成文法的不足,有利于提高司法判决的公信力。司法判决的形成受到政治、社会、法律、文化与价值观等因素的交互影响,完美的司法判决应当充分考量各种社会要素。司法裁判能否成为促进社会稳定和谐的重要力量,取决于它能否回应并引导社会的真正需求。 完全恪守程序,并将实体法采用三段论式的方法适用到具体案件,并不一定能得到公正的结果,司法工作不能简单化地理解为单纯的法律技术的运用。 本书主要从民俗习惯司法适用的研究综述,民俗习惯司法适用的理论基础,民俗习惯司法适用的必要性、可行性及价值,民俗习惯司法适用的表现样态及主要障碍,民俗习惯司法适用的程序机制,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司法适用等方面展开,期待为民俗习惯在司法实践中的适用探索出更具中国特色的融合之路。

    ¥104.16

更多精彩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