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语新媒体语篇的互文性研究

    郑庆君, 向琼, 张春燕, 著

    所谓互文性,是指文本或语篇中嵌入、交织、中和、渗透其他文本的话语现象。20世纪90年代前后互文性的概念被引进中国。进入21世纪逐步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其成果主要在外语学界和文学理论界,汉语学界成果甚少。全书共有15章。第1、2章介绍互文性理论源流及在中国的发展和研究;第3—5章描写新媒体语篇互文性的载体形式、结构类型及表现程式,以示新媒体文本互文性的全局面貌;第6—10章对成分性互文、语篇性互文、体裁性三大类型进行个案分析。其中第6—8章研讨成分性互文、语篇性互文类型,分别选取最具典型性互文性特征的三类修辞格“引用”“仿拟”“谐音”进行互文性解读;第9—10章讨论体裁性互文,选取典型体裁互文性特征的两个语篇探讨互文性原理;第11—12章则从传播学的角度,研讨新媒体语篇互文性的传播问题。

    ¥29.9
  • 美育浸润在行动:高师音乐教育与农村音乐支教对接实践

    王朝霞, 等著

    这本书不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学术著作,而是一本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实践推广与应用价值高、内容鲜活可读性强的音乐教育实用读本。本书不仅是一项课题的最终研究成果,更是新时代高师音乐教育与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创新实践的一项重要育人成果,目的是试图构建一个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实践课程框架体系和提出相关理论学术观点,致力于探索实践课程育人模式与路径并且让参与课题研究的支教研究生、本科生以及支教学校的中小学生都能实实在在的受益。

    ¥24.9
  • 华语传承、认同及测试研究

    张金桥, 主编

    本书稿为论文结集,分“作为传承语的华语本体研究”“作为传承语的华语习得与认同研究”“华语测试研究”“华语传承与社会文化研究”四个专题,从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研究视角出发,运用实证和多元理论等丰富多样的研究方法,对华语传承、认同及测试进行了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探索。本书对华文教育具有理论指导意义和重要的社会现实意义。华裔新生代是华语传承的生力军,提升他们的祖语能力,帮助他们构建祖语文化身份,有利于维持华裔后代与中国的紧密联系,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巩固。

    ¥44.9
  • 修辞研究(第六辑)

    吴礼权, 张祖立, 李索, 主编

    《修辞研究》为“语言服务书系·修辞研究”之一,以研究修辞规律、服务语言实践为职志,本书为第六辑。全书内容包括“古代汉语修辞研究”“现代汉语修辞研究”“叙事修辞研究”“翻译修辞研究”“修辞学史研究”“政治修辞学研究”“外交修辞研究”“其他”八个专栏,共收录了16篇论文。本书涉及研究内容广,学术前沿性强,微观研究深入细致,充分展示了当前中国修辞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对于修辞学研究者及语言学其他研究方向的学者,都具有启发性意义,学术参考价值高。

    ¥29.9
  • 暨南史学(第二十二辑)

    马建春, 主编

    本书稿为史学研究论文集,收录《大运河与大一统:北魏洛阳时代的水运建设及其意义》《庆典中的政治:论南宋的庆寿礼》《两广总督与晚清广东对外交涉——以裴景福案为中心的考察》《防疫与博弈:美国在清末东北大鼠疫危机的外交应对(1910~1911)》《南京国民政府战后汉奸审判中的舆论引导与行政干预——以1946年“何德奎附逆案”为中心的考察》等16篇论文。书稿作者来自中山大学、南京大学、暨南大学等高校,研究范畴涉及人物及史实的考证、史籍考订、礼仪史、治理史等,囊括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一般项目及省社科规划项目的阶段性成果等,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29
  • 语法、语义与语用的习得:基于论元结构与量化逻辑的研究

    范莉, 著

    基于自然语料库语言与语言测试结果,本书从语言共性与差异、语言习得的“先天”与“后天”、语言研究中的柏拉图问题等开启讨论,聚焦到动词与动词论元结构的习得研究,着重关注在汉语中具有显著特征的结构、非主导语序等,最后联系到与论元特征和语序特点相关的量化词语的逻辑意义与语用意义的习得。本书力图从认知和语言层级的论元结构与量化逻辑的实证语料中捋析并论证两类抽象知识习得过程中的规则性与相似性。整个研究工作以以语序为线索、动词论元结构为核心、量化逻辑为延展,实现了“三个关联”:(1)儿童母语习得与成人外语习得的关联;(2)论元结构、语序特征与量化逻辑的关联;(3)语言习得中语法—语义—语用多层面抽象语言能力的关联。

    ¥34.9
  • 其书其文:作家藏书与中国现代文学

    李明刚, 著

    作家藏书是作家文化心理、审美趣味与人格精神的一种表征,亦反映了一个时代知识分子的真实境况。《其书其文》从作家藏书角度审视中国现代文学,有助于洞悉作家精神底色,思考现代知识分子的人格现代性问题。全文选取20世纪代表性作家及其藏书进行研究,揭示作家知识结构、艺术思想和作品风格形成之间的互动关系。作家藏书、读书精神对后世学人具有启迪意义,能纠正浮躁学风,对于各地作家纪念馆、博物馆、文学馆的业务建设具有积极作用。

    ¥29.9
  • 暨南大先生:詹伯慧

    刘新中, 木子, 编

    本书作为詹伯慧教授2021年九十华诞时的献礼之作,将与首届詹伯慧语言学奖颁奖典礼同时举行此书首发式,意义重大。本书是一部有论有述的文集,记录了暨南大学著名教授、享誉海内外的著名语言学家詹伯慧先生近些年来学术活动、主要贡献、海内外的专访、宣传报导等文章,加上詹伯慧教授年谱、詹伯慧教授著述目录,以及詹伯慧教授获奖情况等资料,详尽地记录了对詹伯慧教授近年来的学术活动、主要贡献,从中可以看到詹先生对中国语言学事业和暨南大学学科建设的重要贡献,是对其学术贡献的一次总结,亦是弘扬高尚师德师风的鲜活样本。

    ¥45
  • 抗战中的文学崛起:20世纪40年代美华文学资料选编

    李亚萍, 编

    20世纪40年代是美华文学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此时期美华文学的中国意识比较突出,也表现出浓厚的本土化意识。书中所选编的小说及华侨文艺论争资料均表现出写作者对在美华人社区普遍的现实关怀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本书中所选作品的作者均是20世纪40年代活跃在美国东西部的爱国华侨,以《美洲华侨日报》为主要阵地进行创作的。这份报纸有中国共产党海外工作人员唐明照、徐永煐等参与,美国华侨洗衣工人协会出资创办的,这些作者在写作时采用的均为笔名。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美国政府就逐步对该报及相关人士进行清查,导致这些作者并没有留下有关国籍真名等详细资料。

    ¥34.9
  • 冲突与调谐:李提摩太《西游记》英译本研究

    欧阳东峰, 著

    本书以李提摩太《西游记》英译本及其译介活动和研究全貌为研究对象,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从文本结构、人物处理、宗教特点和文体风格四个层面进行研究,结合译者的生平、信仰、生命体验、出版网络、翻译目的等,探讨译本及其传播与接受的关系,并讨论译本因上述特征而产生的影响,探究历史脉络中的译者特点,同时借鉴伦理学的理论资源和研究方法,整合价值伦理学和翻译伦理学的研究成果,形成价值伦理学观照下的翻译伦理行为选择机制的初步模型,分析该译本的译者对待中国经典文学的文化态度和英译策略规律,旨在揭示和细化传教士译者李提摩太的翻译伦理行为选择机制,拓展翻译伦理学的研究模式,丰富和完善翻译伦理研究。

    ¥18.39
  • 舞思舞艺

    朱培科, 著

    舞蹈艺术是以身体为载体,动作为表现工具的艺术形态,浓缩了艺术家对人类、对人生、对生活的思索,现实与想象、心灵与肢体在舞蹈中融合。本书分为四部分:1.遵道。2.文舞。文可通道,舞可通身。3.舞思。4.舞艺。本书是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学科共建项目“本土语境下粤西高校校园舞蹈编码的推广”的研究成果,是作者从事舞蹈教育工作的所思所悟,全书共分“遵道”“文舞”“舞思”“授惑之痕”“舞艺”五章,论述了作者的舞蹈思想情怀,记录了作者舞蹈教学工作的点滴,并对舞蹈教学模式、方法等进行了剖析。

    ¥24.9
  • “双创”教育与“双创”空间探究

    张超, 张育广, 著

    “双创”教育指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双创”空间指各类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等。本书为2017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资助项目“基于生态位理论的地方工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研究”、2017年广东省科技发展专项资金和2019年广东大学生科技创新培育项目“广东工业大学创新创业服务中心”研究成果之一,聚焦“双创”教育和“双创”空间两大方面,注重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相结合,分五篇十六章,对“双创”教育生态系统、以众创空间为主要载体的“双创”空间,以及创新创业生态圈进行了深化研究,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32.9
  •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刘彭义, 主编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电阻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磁电式传感器、光电式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气/湿敏化学传感器、新型传感器及其应用,内容包括各种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组成结构、特性参数、设计和选用的基本知识,并列举了大量实例,对各类传感器在各种设备和检测过程中的典型应用作了系统的阐述,对其他现代新型传感器也作了简要介绍。本书按工作原理划分章节,条理清晰,每章后面还附有一定数量的习题,以帮助读者巩固所学的知识,可作为高等院校测控技术与仪器、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机电一体化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其他相近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参考书,还可作为从事电子仪器仪表及测控技术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24.9
  • 天南学术(第三辑)

    孙长军, 主编

    本书为论文集,共7个版块22篇论文,主要包括粤西文化研究、海洋文化研究、岭南文学研究、新闻传播研究等版块,内容涉及地方文化、地方志研究、地方民俗与文化研究、文学现象综合研究等方面。本书除保留前两辑的粤西方志、岭南文学、粤地民俗与文化、语言文学等研究专题外,亦有对中国古代典籍作另一角度的思考与诠释,并增加了对一些文学现象和文学理论的探究,内容更为丰富,所涉专题更加广泛,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对后续的探究具有借鉴意义。

    ¥34.9
  •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基于潮商创业精神

    柯东贤, 黄俊生, 主编

    本教材是韩山师范学院基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而编写的,在内容体系上较为完整,主要从创业的定义谈起,依次阐述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创业者与创业团队的组建、创业资源的整合、创业计划的撰写乃至新企业的开办等内容,将潮商创业精神化为文化载体,融入新时代创业教育中,并列举一些潮州籍人士创业较成功的范例进行分析,更加贴近大学生的生活,一方面增强了本书的地域特色,另一方面也激发了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具有参考和指导意义。

    ¥21.4
  • 材料工程基础

    林少敏, 主编

    随着当代新材料的发展和对传统材料的要求的提高,材料制备工程的成材技术已经成为实现高性能材料应用的基础。“材料工程基础”是高等院校材料学科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本书是针对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教学需要而编写的高等院校材料学科教材。它围绕材料成材全过程的制备技术原理、工艺过程原理编写。首次将“材料制取与加工技术”和“过程基础理论”融为一门课程。全书围绕三大材料成材过程的技术原理、工艺和方法,论述了材料的制取合成、加工成形、表面改性加工、材料的复合以及工艺过程所涉及的传递、传热、传质理论。使学生在获取较广泛的材料工程基础知识的同时,掌握材料制备过程中的基本科学原理和工程设计技能,从而能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或者解决材料制备加工中的应用需求和问题。

    ¥34

更多精彩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