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秀丽 主编
在技术与场景的双轮驱动下,电子商务作为我国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联日益紧密。本书从丰富多样的电子商务案例入手,分析面对不断更新迭代的技术,电子商务各个细分领域是如何转型以适应市场需求并紧跟时代发展节奏,探寻这些案例成功抑或困顿的商业模式逻辑,总结新兴技术与商务场景的融合发展规律。具体内容上,本书分为三篇十一章,根据电子商务的不同类型,对11类电子商务模式进行了系统梳理,总结了相应模式的电子商务实践案例,并分析了其商业模式与技术模式。
刘智伟 主编
根据医学影像设备检验标准和技术发展需求,本书选取现代医学影像设备中具有典型代表性的超声设备、X射线设备、CT设备和光学设备,介绍其发展历史、国内外现状,说明其基本原理、结构和应用,重点解读其相关检验标准,详细说明其在医疗器械注册检验时需满足的检验技术和方法,并列举相关检验设备和进行技术案例分析,进一步探讨其检验标准和技术的发展趋势。本书重视理论标准和实践的结合,以及国内和国际标准的关联,具有实用性和操作性,能为行业生产和开发安全的、符合国家标准的、与国际接轨的医疗器械提供指南。
田秋生 李雁 主编 张爱凤 方建平 副主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本书为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社会实践活动作品集,该院依托团中央“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红色专项活动,组织学生分赴各地,通过参观革命旧址、采访红色人物、开展问卷调查等方式寻访家乡的红色足迹,深入新农村看“乡村振兴”成果,追溯红色记忆,记录我国城乡快速发展的新面貌。全书共收录43篇“红色专项”作品,展现当代青年学子对家国情怀、红色精神、乡情乡愁的深刻感受与体验。
伍文义 主编
本书以大中华文化为背景,用百科全书条目方式,深入研究并全面系统地阐述布依族传统文化,涵盖布依族的渊源历史、语言文字、宗教信仰、伦理道德、文学艺术、天文历法、科学技术、哲学社会思想、教育体育、政治军事、医药卫生、建筑名胜、交通通信、经济生产、商业贸易、风俗习惯等,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全书内容广博,条理清晰,亦可作为民族传统文化的工具书,方便广大读者查阅和使用。
马建春 主编
本书收录19篇论文,包括《被接续的杜撰:马援“立铜柱”“誓云”二说在越南史籍中的移植》《论唐西州初期的人口流动及阶层分化》《元代葛根外传及罗卫、龙牙菩提葛根酒的酿制》《明清时期南洋华人社会的创建与转型:以马六甲青云亭为视角》《朝鲜王朝廷臣洪翼汉的尊明斥清活动考述》《明末清初尼泊尔银币在西藏地方的流通》《译员·教习·幕僚:张之洞督鄂时期所聘日本军人再考》等,突出了《暨南史学》中外交流史和边疆民族史特色和定位。
《暨南大学年鉴》编辑部 编
《暨南大学年鉴》是一部综合性资料汇编,自2006年始每年一卷,本卷为第十六卷。本卷年鉴设置23个栏目,反映了暨南大学年度教育教学、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对外交流、社会服务等各方面的发展进程和最新成就。本卷年鉴全面、客观、翔实地呈现了学校2021年的发展情况,可供暨南大学各单位及海内外社会各界了解和研究学校现状与发展情况,同时也是学校发展概况的历史记载,具有一定史料价值。
纪秀生 胡培安 主编
本书专为境外研究生编写的汉语教材,适用于具有一定汉语基础的境外研究生学习者。本教材在吸收当代汉语最新语言理论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适应境外研究生学习汉语为基本目的,系统介绍了汉语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同时注重提升境外研究生汉语综合应用能力。本书的主要特色体现在针对性与学术性、系统性与实用性等方面。
钱源初 著
本书阐述了新石器时代中期以来至1840年之前广东省江门市的历史发展脉络,呈现江门地区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特点,如先秦时期江门远古先民的早期文明与民族关系,秦汉至隋唐时期初步开发及外来移民与本地土著共存,宋元明时期经济文化的繁荣,清代前中期(1840年前)基本奠定今天五邑地区的格局等,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民族关系等方面,展示今天江门地区的古代文明史,加深认识近代以来江门地区对外移民进而形成著名侨乡的历史脉络,从历史发展潮流研究总结古代江门社会转型的多元因素,对于认识和弘扬江门历史文化具有一定意义。
石朝辉 著
王夫之,明末清初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晚年隐居于形状如顽石的石船山,自署船山病叟、南岳遗民,学者遂称船山先生。王船山一生著述颇丰,所涉门类较广,专精于经、史、文学,后代研究其思想的学术流派称为“船山学”。本书以时间为线索,从文学、诗学、美学等角度对20世纪的船山文学思想研究进行全面的介绍,总结已有的成果和经验,同时也发现其中需进一步解决的问题,促进“船山学”研究的繁荣和发展。
卞红 孙鸿飞 编著
《从物理走向生涯:高、初中生涯规划课例集锦》汇聚了十二个生涯规划研究项目的优秀课例,每一个课例均来源于其中一个团队项目,是由教学第一线有物理学科背景的老师侧重从物理等专业的角度结合生涯规划相关知识,设计开发的学科生涯规划课程及实践体验课程,有很强的专业性和实用性,此书不仅适合初、高中物理教师使用,也适合各学科各学段有兴趣去开发学科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师使用。
(清) 杨芬 修 (清) 林玉叶 纂 马瑜理 整理
本书属于“粤西府县旧志丛书”,为清代杨芬修、林玉叶纂,由马瑜理整理,全书围绕化州,内容上分为十卷,六十一细目,纲举目张,便于浏览。书中以舆地冠首,后及建置、官师、赋役,而秩礼、戎备、选举、人物、纪事、艺文,各以轻重分先后,另以小类附之,体例简明,内容详实。本书的整理主要参见《广东历代方志集成》中高、雷二府旧志,考据详明,辅以其他文献补充,句读整理,借此可帮助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和读者进一步充分了解化州的全貌。
宿凌 主编
本书全面综述了国内外药物警戒的基本概况,并根据有关法律和政策介绍了国内药物上市前后的风险管理制度、研究方法和文献规范,系统介绍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经营企业、医疗机构如何开展药物警戒工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如何开展药物警戒监管工作,以及监管部门、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药品经营企业、医疗机构、媒体、公众等之间如何进行药物安全风险沟通、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等,最后分类列举了各种药物风险的现实案例。本书可作为广大医学、药学专业师生,医药从业人士的教材和参考资料,在填补学科空白方面有一定的价值。
张会勤 著
本书以创新理论与经济集聚理论为基础,从微观企业创新出发,首先考察大城市创新优势来源的问题,然后进一步从产业集聚视角和空间结构视角考察了城市创新源泉问题,以便寻求创新地理不平衡之答案,从产业布局以及空间形态优化方向提供促进城市创新的政策建议。本书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研究:一是基于微观企业创新活动回答大城市创新优势来源于集聚效应还是选择效应;二是基于微观企业创新活动,从产业集聚角度探索专业化、多样化对城市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三是基于微观企业创新活动,从集聚的空间结构角度探索城市蔓延、多中心集聚与城市创新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
郑晓珊 著
在一国的法律体系中,民法与劳动法本应是具有“近亲”关系的两个分支,二者原出一处,皆在传统私法的根基之上繁衍生息。只是因后世劳资关系之进阶发展,劳动契约中被逐渐诸注入了若干规制性因素,因而呈现出略强的的“公法—政策”性倾向。但其根植于血脉传承的“私法—契约”基因却从未因此而消亡。劳动关系及其双方契约,仍需在相当程度上遵循私法契约之一般原理。但在我国当下的法律格局中,这两种渊源极近的法律部门却被有意地隔绝开来,并在适用层面造成了诸多尴尬,甚至漏洞。 本书即致力于对此等尴尬与漏洞的深入研究并理性填补。为此,本书将从法律性质、体系归列及规范协调等多个层面分别突进,在历史与现实的交叉延伸中,精深挖掘、竭力恢复能够实现两法协同、联动的理性进路,并在整合与联动之中,善用民法资源,水到渠成般化解前述法律漏洞。 为此,我们当以雇佣合同为中介,率先将劳动合同以特别法形态接入民法规整,以其精深法理与体系资源,重构两法之间的双线联动;其次,在劳动关系领域,还必须清晰界分民法作用的实际范围,防止其不当入侵本属劳资博弈、政策权衡的独有领域。再次,在适用层面,则需以雇佣关系之类型化细分为基础,借契约法上的保护义务枢纽,“转译”并控制公法规制输入其他雇佣形态的范围与程度。最终,在两者之间实现体系融通与平稳过渡。
胡军 陶锋 主编
本书聚焦于建设更高水平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入研究广东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未来发展的基本趋势,结合重点产业、重点区域展开深入分析,为广东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提供思路对策。分为四大部分:第一篇综合篇,主要研究2021-2022年广东产业发展现状特点与存在问题,并提出下一步产业发展相关对策建议。第二篇产业篇,分别研究广东农业、先进制造业、传统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发展的现状特征、存在问题、发展趋势。第三篇区域篇,分别研究珠三角核心区产业能级提升、广东沿海经济带强化现代产业支撑、广东北部生态发展区构建绿色产业体系的成效、问题与对策。第四篇创新篇,主要分析广东产业创新发展的新特点、新趋势与对策建议,重点研究了广东产业技术创新、制造业服务化、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等专题。
胡军 陶锋 主编
本书面向“十四五”时期以及更长远的未来,以广东省战略性产业集群的重点行业为研究对象,主要从数字革命和能源革命探寻引领未来发展的新赛道,挖掘广东产业发展新机遇,利用“产业链+RSCP”分析范式对产业赛道展开研究,这是对当前业界流行的产业分析范式的创新和拓展,并从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政策链相融合的角度阐述区域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建设方向,以期为广东省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本书着眼于以“稳”夯实支柱产业,以“进”攻坚新兴产业,以“新”谋划未来产业,把制造业这份厚实家当做优做强,是奋力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的必然选择,也是国家赋予广东的特殊历史使命,编者期待此书能够为读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并引发深层次思考。
更多精彩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