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中国”的通俗表征与主体建构——《林海雪原》及其衍生文本考察

作者: 姚丹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1-05-01

  • 优惠券
  • ¥3
    ¥10
    ¥30
    ¥70
  • 领券
电子书 ¥28.8 定价:36.0
  • 收藏

  • 加书架

  • 引用

简介

“革命中国“创造”无产阶级文学(文化)"的实践存在着两种路径。一种坚持对工人、农民出身的作家的着意培养;一种坚持用无产阶级意识改造知识分子,使之创作合格的作品。本书通过研究《林海雪原》及其衍生文本的生成,呈现了这两种路径探索过程中的种种艰难与所能抵达的高度。本书认为,“革命中国”自觉地将文学(文化)作为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有机组成,因此文学(文化)的创造必然重视“达于全体人民“的”通于俗”的追求;而在实际制作过程中,由于“高级"文人的介入,使得这种”通俗“的追求又具有某种“雅化”的特点。“雅化”压抑了“农军”作者本来具有的草莽生气并折射出其在文化层级中的实际的低位。但另一方面,顽强地固着于作品中的"农军"烙印,却因其暧昧生动,使得改编之作也具有了反复阐释的可能性,亦即"经典"的品格。

编辑推荐

本书是对《林海雪原》这一小说及其衍生文本的深入分析。自从1950年代《林海雪原》出版以来,被改编成了多种形式的文艺作品。而每次的改变,不仅是形式的改变,更是故事内涵随着不同的时代环境而发生不同的变化。考察同一个故事不同的讲述方式,不同的情节衍生,其实也是考察不同的社会语境,以及它对文艺作品的影响。《林海雪原》的故事是标本,也是镜子,折射的是不断变化的时代境遇,以及文化内涵。

更多出版物信息
  • 版权: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 2011-05-01
  • 作者:姚丹
  • 更新: 2023-03-22
  • 书号:9787301188668
  • 中图:I207.425
  • 学科: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作者信息

姚丹

    姚丹,女,200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现代文学专业,获博士学位。现为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曾讲授过“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当代文学史”、“中国当代红色经典构造进程考察”等课程。著有《西南联大历史情境中的文学活动》一书,并在《现代中国》、《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等杂志报纸发表论文多篇。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