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增有,马克仁
为庆祝中泰建交五十周年及诗琳通公主七十华诞,泰国朱拉隆功大学孔子学院汇集诗琳通公主2015年—2024年在中泰两地的中文题词,并整理成册。全书按教育科研,文化艺术、名胜古迹、机关企业、题名、签名、生肖进行分类;每一条题词包括2-3张照片,包括题词照片、书写现场照片、访问单位照片;题词照片说明中泰文对照。本书内容详实,结构清晰,信息准确,充分展现了泰国诗琳通公主的勤勉、谦虚、好学,以及她对中国的友好和对中文的热爱,具有较高的记录价值。
梁昊光,叶青
本书分为总报告和分报告,总报告从全球视野下的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定量评价,分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研究态势(2022—2024)、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基础及科学内涵、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及2035目标以及中国式现代化的研究方法。分报告从中国式现代化五大特征出发,对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现代化以及和平发展的现代化进行了理论阐释与测度研究。
陈云贤,徐雷
本书的核心内容强调:一个区域或国家的经济发展存在企业竞争和区域政府竞争双重驱动力;区域政府之间存在“三类九要素”竞争,并贯穿于产业经济竞争与合作主导的增长阶段、城市经济竞争与合作主导的增长阶段、创新经济竞争与合作主导的增长阶段以及由共享经济竞争与合作主导的经济增长阶段;区域经济竞争与合作存在梯度推移与形成梯度均衡的演进特征。全书共分七章内容,具体包括比较优势发展战略的局限性、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理论的兴起与缺陷、中观经济学及其竞争优势理论、区域政府“三类九要素”竞争表现、经济增长四阶段竞争动态特征、区域经济竞争梯度结构与梯度均衡、深圳竞争型经济增长实践经验。本书可为广大研究人员、政府和企业决策者提供参考,也可作为硕博研究生的经济学教材。
吴爱芝
本书以助力“双一流”建设、促进图书馆服务转型,推动图书馆服务与学科建设融合发展为目标导向,综合运用知识图谱分析、模糊综合评价和抽样调查法,结合理论研究和政策研究,对“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创新发展进行深入研究,以明确学科服务创新目标,构建学科服务创新体系,制定学科服务推进措施。第一至三章从理论层面,分别对“双一流”建设、学科服务及创新发展三个方面探讨了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创新发展的现状需求、发展路径与内容设计。主要内容如下:(1)“双一流”建设及对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要求:从“双一流”建设的提出背景、政策出台过程、各高校的应对、学界评价和取得的基本成就等角度介绍了“双一流”建设的来龙去脉;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社会服务、国际交流合作等角度研究了“双一流”建设的标准;结合图书馆学科服务的现状问题,提出助推“双一流”建设的学科服务创新方向。(2)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创新发展的理论基础:基于结构变异分析探究学科服务领域的情报感知能力;进行学科服务领域的关键词共现网络、合作网络、研究热点等知识图谱分析,使用文献梳理方法对学科服务创新发展的动源、内容、模式、趋势和服务能力等方面进行解读;探索学科服务创新的必要性与未来发展趋势。(3)结合学科服务创新的需求调研结果,给出学科服务创新发展的内涵特征和内容体系。第四至六章则在实践角度,分别从学科建设过程的全流程服务、学科建设进度的跟踪评估、学科建设管理的支撑服务等三大关键领域进行研究,共包括三章内容:(1)学科建设过程的全流程服务:包括嵌入式科研服务的现状发展、开展模式与内容等,数据素养教育服务的国内高校调研、教育体系设置和内容设计等,学科情报服务的要素需求、常用方法和模式分析等,知识服务的迫切需求、服务新模式与创新案例等。(2)学科建设进度的跟踪评估服务:包括科研成果影响力生命周期下的数据分析流程,智库服务的必要性、理论基础与内容模式等,学科竞争力评价的内容与指标建设等服务。(3)学科建设管理的支撑服务:研究图书馆学科服务如何在科研人才引进、学科建设规划等方面提供决策支撑服务,主要包括科研人才引进评估服务和学科战略情报服务。第七章在前文对高校图书馆助推“双一流”建设的学科服务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高校内外环境的变化,分别从差异化学科的服务路径和政策保障
郭会斌 等
本书在回望和比较美国与西欧的方法论分野,把握研究者的取径之后,围绕证据链的归纳逻辑,在六家国内权威期刊2016-2020年间所刊发的学术论文中选择范例,追问所呈现的四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围绕“案例-数据-洞见-理论”证据链的归纳逻辑,从学术目标、认识论信仰、方法论取向、实现路径四个层面,重点研究了五个方面的内容,并提出了改进建议。①扎根实践,回归理论问题的本源,全面而深刻地阐释选题;②在思考理论抽样三个传统准则不足的基础上,凝练和补充视域融合和假设轮回两个新准则;③开发保障研究质量的策略,即主体间性、逻辑自洽、案例饱和与理论饱和这一四维组合;④以防止证据链中出现“解释的断桥”为旨归,以案例研究方法和扎根理论方法为主,建立和抽象数据分析单元、认知建构、意义赋予和理论化四个结构化的程序;⑤重构关键引述和证据引述两个构建理论的主流方法,提出含有引据、厚描、夹叙和夹议的四组合方法。
朱峰
这是一部专为华为HarmonyOS开发者量身打造的实战编程指南,全书涵盖了HarmonyOS应用开发中的多个重要领域,通过丰富的实例展示了HarmonyOS应用开发技术的运用过程。本书分为7个章节,包含第1章基本UI组件开发实战,第2章图形图像开发实战,第3章多媒体开发实战,第4章网络开发实战,第5章地图导航开发实战,第6章系统开发实战,第7章AI开发实战。每个实例都以详细的步骤和代码示例呈现,帮助读者快速掌握HarmonyOS的开发技巧,并灵活运用到实际项目中。不论是初学者还是有经验的开发者,都可以通过本书深入了解并高效掌握HarmonyOS应用开发的精髓,打造出功能强大、用户体验优异的应用程序。
君合律师事务所
全书共20章,根据内容由浅到深分为两编:“第一编入行”“第二编进阶”,包括“法律意见书的起草”“备忘录、汇报类电子邮件起草”“合同争议解决条款的设计”“并购律师和资本市场律师需要了解的反垄断法知识”“从客户视角浅谈证券律师的服务”“交易文件谈判经验与策略”“民法典时代的非典型担保”“数据出境的法律风险”等,对君合律师事务所近年内部培训内容进行全面整理,整体呈现,为初级律师的入门和执业提供一些基础性的“原则知识”,帮助他们成为一名优秀的律师。君合律师事务所之前的培训内容已作为《律师之道:新律师的必修课》《律师之道(二):资深律师的11堂业务课》在我社出版。律师是一个永远能学到新知识的职业,知识不仅要精,还要广。本书内容与前两本没有重合。
孙文琴,爱丽丝
本书是一部全面指导网络短剧创作的实用教程,涵盖了题材选择、剧本格式与思维构建、人物塑造、大纲撰写等关键环节。书中详细解析了短剧剧本的构架与节奏,以及卡点集、开头与付费点的设置技巧。同时,通过实例分析,展示了如何构建吸引人的剧本架构。此外,本书还介绍了台词的写作技巧;讨论了如何确定剧名、提炼情节,以及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创作中,为写出好剧本打下坚实的基础。本书内容丰富,实用性强,适合对短剧感兴趣的创作者、短剧相关行业从业者阅读学习。
姚建龙
构建自主刑法学知识体系是新时代刑法学人首先需要面对的历史使命,也是无法回避的历史责任。回顾近代以来的刑法学研究,大体上均是以理论移植为中心。新时代的刑法学研究应当具有什么样的时代特质和时代担当,如何形成自主刑法学知识体系,是本书稿试图探讨的主题。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刑法学理论都应有须始终坚守的理论品格,这就是刑法学的德性。对德性的追问和坚守,是本书各章观点立论的基础。基于以上研究主题和立论基础,本书稿主要围绕以下重点和热门刑法学问题展开论述: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刑事法要义、刑法教义学、民法的刑法化、法典化语境下刑事立法的理性与抉择、否定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之反思、刑法因果关系中的行为概念、下调刑事责任年龄的立法反思、化学阉割的本土化、区块链技术下个人信息刑法保护、生物安全的刑法保障等。
金惠敏
全球化研究是最近20年来国际学术界的一个热点,涉及人文社会科学诸多问题,出版了大量的著作。但从哲学角度对全球化进行研究和概括的著作还不多见。本书将“全球性”作为一个扬弃了现代性和后现代性的新的哲学范畴,认为“全球性”将带来“世界文学”的终结,同时,一种“全球文化”的出现。但是,全球文化并不是单一文化,而是永远处在一种“对话”的过程中,是为“全球对话主义”:“对话”包含了对自身的超越,因而“对话”具有全球性和抽象性,而“对话”也同时假定了参与对话者的不可通约性,“对话”由此得以持续。本书以此哲学收获考察了国际学界对全球化的种种论争,如“文化帝国主义”,“世界主义”,“全球知识”,“文化多元主义”,“全球文化研究”,赛博空间,以及学术国际化问题,等等。因此在学术层面上,本书也是践行“全球对话主义”的,即积极介入国际学术的发展。
王俊凯、吴疆、钟飚
股权激励可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吸引并留住优秀人才,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其重要性类似人体中的“神经系统”。本书以新《公司法》为依据,整体框架划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以股东资格、股权转让、股权回购、股权代持、股权分割、公司决议等专题内容展开;第二部分以股权激励合同的订立、履行、解除、终止、违约责任为框架展开,这是因为股权激励本质上是一种合同关系。本书以股权激励这个特殊场景为切入点,较为完整地梳理了股权激励的裁判规则与实务要点,取材翔实丰富、体系完备、适用性广、实务性强,为读者学习新《公司法》、办理与公司有关的纠纷案件提供了宝贵的指南。
王洪亮,张双根,张谷,朱庆育,田士永
本卷为《中德私法研究》第24卷。本卷主题为“物权变动模式”,侧重于对后《民法典》时代下物权行为理论能否证立的探讨,并兼及德国法、瑞士法、奥地利法、法国法、日本法的相关文献译介。第一部分为主题报告,共收纳三篇文章,一篇为主题报告《处分行为的体系性阐释》;两篇评议文章,分别为《私法自治与处分行为》与《处分行为理论的若干问题》。第二部分围绕前述主题报告,组织了五篇相关比较法文献的翻译,选材以经典、贴合为标准,具体涉及德国法一篇、瑞士法一篇、奥地利法一篇、法国法一篇、日本法一篇。第三部分收录数篇专题研究,包括《也谈物权变动模式的实然与应然——欧洲的经验和启发》等文章。第四部分为“私法教室”,收录《商法鉴定式案例分析的展开》一文。第五部分为“法律法规”,收纳《德国登记船舶和在建船舶权利法》的翻译。本书的出版为中德私法领域的比较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学术资源,为学者和法律从业者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方法。
马宏俊
本书是中国体育法治发展报告系列的第五本,是在《中国体育法治发展报告(1949-2019)》《中国体育法治发展报告(2020)》《中国体育法治发展报告(2021)》《中国体育法治发展报告(2022)》的基础上,对我国2023年体育法治发展状况进行年度监测,通过实证调研以及从权威机构获得相关资料,对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并给出对策建议,形成原创性、实证性、专业性的研究报告。本书分为总报告和分报告两部分,分报告包括体育立法篇、体育行政篇、体育组织篇、体育赛事篇、体育纠纷解决篇、体育法学研究篇几个部分,是一部兼顾理论和实务、全面梳理中国体育法治发展状况的专题报告。2021年连续出版了《中国体育法治发展报告(1949-2019)》《中国体育法治发展报告(2020)》两卷,2022年出版了《中国体育法治发展报告(2021)》,2024年出版了《中国体育法治发展报告(2022)》。
唐晓峰,丁超,侯馥兴
侯仁之先生1936年从燕京大学历史系毕业,之后留校继续攻读硕士学位,并在1940年获得硕士学位。1946年,他赴英国利物浦大学地理系留学,师从达比教授专攻历史地理学,于1949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侯仁之任教于燕京大学,并在1952年转任北京大学副教务长兼地质地理系主任。他的研究领域涵盖了城市历史地理、沙漠环境变迁以及历史地理学的理论研究和教学。本书是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唐晓峰教授和丁超副教授,以侯仁之先生生平履历为基础,编著的画传。
史卫亚,刘田园,刘婉月
本书详尽地介绍了大规模语言模型的核心原理、关键技巧及实际应用的方方面面,全书共计8章,包括基础理论、语言建模基础、深度学习基础、数据集与预处理、模型训练与优化、GPT模型、ChatGPT模型、开源大语言模型框架等。本书采用了大量的案例与插图,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将获得对大规模语言模型全面而深入的理解,并能在实际工作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本书适合研究人员、开发者、工程师及对人工智能大模型感兴趣的读者阅读参考。
王玉皞,朱晓明,谢建宇,郜俊,蒋修国,罗雨桑,付世勇,冯美文
本书聚焦于DC/DC电源领域,涵盖了国产化芯片的应用范例。全书分为四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深入探讨了电源领域的关键主题。首先,从电源的概念出发,介绍了稳压电源的发展历史、电源的分类及各种线性电源的基本原理;其次,详细讲解了开关电源的各种拓扑结构,深入研究了基本原理与设计;然后,通过数学基础讲解、电路分析,详细讨论了闭环稳定性评判标准和环路补偿电路的应用;最后,结合实际设计过程探讨了电源的工程问题,包含有关电源完整性、DC/DC的EMI优化及电源的测试和新技术的内容。本书从基础知识到高级技术,不仅详细介绍了电源技术的理论知识,还结合实例分析,帮助读者深入理解电源设计的方法,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了全面而深入的指导。通过这本书,硬件工程师可以系统地学习和理解DC/DC电源的各个方面,并能应用到实际中工程、自动化控制等相关专业的师生及工程技术人员阅读。本书非常适合电子,无论是电源技术的初学者还是专业人士,都能从中获得宝贵的知识和经验。
更多精彩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