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研究

作者: 马克昌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2-06-01

  • 优惠券
  • ¥3
    ¥10
    ¥30
    ¥70
  • 领券
电子书 ¥23.4 定价:36.0
  • 收藏

  • 加书架

  • 引用

简介

本书从历史演进、现实司法、域外经验等多个层面对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进行了系统研究,内容涉及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产生、定位、内涵、运用等各个主要方面。本书认为,宽严相济在我国法律文化上有深厚的历史渊源,我国现阶段之所以提出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基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对“严打”刑事政策的理性反思以及与国外“两极化”刑事政策相协调的需要,是对“惩办与宽大相结合”刑事政策的继承和发展。本书以为,刑事政策根据其指导功能的不同,可分为刑事立法政策、刑事司法政策、刑事执行政策。宽严相济对司法领域而言,可以说是刑事司法政策;但它也指导刑事立法、刑事执行,因而也是刑事立法政策、刑事执行政策。刑事政策根据其所处层次的不同,可分为基本刑事政策和具体刑事政策。宽严相济是基本刑事政策,“严打”、死刑政策、对未成年人的“教育、感化、挽救”方针等则是具体刑事政策,后者是前者的组成部分。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内容可归结为:该严则严、当宽则宽,严中有宽,宽中有严,宽严有度,宽严审时。运用这一政策,切忌不能只关注某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还要注意与当时的社会情况相结合,并且不能脱离法律的规定。

编辑推荐

刑事政策根据其指导功能的不同,可分为刑事立法政策、刑事司法政策、刑事执行政策;宽严相济对司法领域而言,可以说是刑事司法政策;但含也指导刑事立法、刑事执行,因而也是刑事立法政策、刑事执行政策等。

更多出版物信息
  • 版权: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 2012-06-01
  • 作者:马克昌
  • 更新: 2023-06-07
  • 书号:9787302289081
  • 中图:D924.04
  • 学科:
    法学
    政治学
    法学
    法学

作者信息

马克昌

马克昌(1926—2011年),河南省西华县人,我国当代著名法学家、杰出教育家、卓越社会活动家,新中国刑法学的主要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1950年武汉大学法律系本科毕业,1952年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刑法研究生班毕业后回武汉大学任教,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1980年10月,受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委员会邀请,参加对"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案"起诉书的讨论。随后,受司法部的委派,担任该案被告人的辩护律师。1983年担任武汉大学法律系主任;1986年担任武汉大学法学院首任院长。曾先后担任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九五"规划法学学科规划小组学科评审组成员,中国法学会常务理事,武汉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暨法制委员会委员,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副总干事、副会长、名誉会长,中国法学会董必武法律思想研究会副会长、最高人民法院特邀咨询员、湖北省首届社科"荆楚名家"、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等职务。 主要著作:独著:《比较刑法原理》、《刑法理论探索》;合著:《论共同犯罪》;主编:《犯罪通论》、《中国刑事政策学》、《中国刑事政策学》、《近代西方刑法学说史》、《经济犯罪新论》、《特别辩护——为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案主犯辩护纪实》、《外国刑法学总论》(大陆法系)、《刑法学全书》、《刑法学》;副主编:《刑法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论》(上)等。在《法学研究》、《中国法学》等国内外权威、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近两百篇。 科研成果曾荣获国家图书奖,中国图书奖,中国法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特等奖、一等奖,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等重要奖项。主持完成的"着重提高研究生素质,培养刑法学高层次人才"项目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