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输血器材

作者: 郎洁先,姜跃琴,万敏

出版社: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2-09-01

电子书 ¥68.59 定价:98.0
  • 收藏

  • 加书架

  • 引用

简介

本书共分五篇十五章,第一篇简要介绍了输血器材的发展历史,第二至第五篇系统阐述了塑料输血器材的材质、化学组成、制备工艺中的关键技术与特点、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当前尚存在的瓶颈问题以及今后发展的方向。本书内容丰富翔实,语言通俗易懂,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科学性,是一本兼具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的专业参考书。本书可供从事输血器材研究、生产的科研院所、企业作为工作中的参考书,也可供医院从事相关检验检测、维修的工作者以及医学院校师生阅读参考。

更多出版物信息
  • 版权: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出版: 2022-09-01
  • 作者:郎洁先,姜跃琴,万敏
  • 更新: 2023-03-22
  • 书号:9787313271501
  • 中图:TH789
  • 学科:
    工学
    机械工程
    工学
    仪器科学与技术

作者信息

郎洁先,姜跃琴,万敏

 郎洁先 主任技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任上海市血液中心制剂室主任、医用高分子研究室主任、塑料输血器材经营公司技术顾问、全国医用输液器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     1964年进入上海市血液中心,分配至上海塑料血袋大协作组,是我国最早“输血(液)用软聚氯乙烯、血袋配方研究攻关”小组成员之一,该项目于1967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鉴定通过。鉴定结论为“软聚氯乙烯塑料输血输液袋是具有当前世界水平的一项新产品,用它代替传统的玻璃瓶是医药卫生方面具有创新意义的大事……”填补了我国第一代塑料输血用具的空白。此后,大力宣传塑料血袋优越性,使塑料血袋应用从上海开始、辐射至全国,淘汰了落后的玻璃乳胶输血用具,使我国输血用具面貌焕然一新。     毕生从事医用塑料输血(液)器材新材料、新工艺、新品种的研究、生产和推广应用以及改进提高工作。撰写论文14篇,获得专利授权10项(其中6项为第一作者),并取得多项研究成果,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卫生部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等。以第一起草人的身份参与制订了第一版的《一次性使用塑料血袋》(GB 14232)国家标准,并获得优秀标准化项目奖。     姜跃琴      研究员,1987年进入上海市血液中心工作,曾任医用高分子研究室主任,曾在上海市血液中心投资的上海市血液中心血制品输血器材经营公司担任研发部经理,在上海输血技术有限公司担任质保部经理、总工程师等。曾被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聘为全国医用输液器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全国医用注射器(针)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     2002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3年晋升为研究员。     长期致力于一次性使用塑料输血器材领域的材料研发、产品设计、质量管理、工艺规范,企业认证(GMP、 ISO、医疗器械)、标准制订(国家、行业、企业)、实验室检测、临床应用等科研工作。近年来,在血型检测中心免疫血液学参比实验室从事HLA基因检测和免疫血液学相关检测、咨询、指导、培训、质控等,协助临床解决免疫血液学及稀有血型相关疑难问题等工作。     30多年来共撰写论文29篇、获得专利授权17项,其中国家发明专利9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第一发明人6项、第二发明人2项);参与制订、修订国家和行业标准17项,其中第一作者6项、第二作者4项、第三作者2项,并取得多项研究成果。获得卫生部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二等奖、医药标准化优秀项目三等奖。     万敏      正高级工程师。现任山东省医疗器械和药品包装检验研究院副院长,为全国输液器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专家咨询医用材料工程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食品药品鉴定研究院监督抽验专家库成员、国家级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员、中国合格评定技术委员会技术评审员、国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ISO/TC 76、 ISO/TC 84)工作组专家等。     长期从事无源医疗器械的检验、评价研究、标准化及质量管理工作,有长期从事医用输液输血器具、植入材料、介入器材、注射穿刺器械、医用卫生材料及敷料、医用高分子材料等无源医疗器械产品检验和评价工作经验;多次参加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的高风险医疗器械产品的专项检查和飞行检查工作。     参与多项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和山东省科学技术厅课题;以第一起草人的身份主持完成或参与完成多项国家及行业标准,多年来致力于输液、输血器具的质量评价工作,多次主持制订、修订《人体血液及血液成分袋式塑料容器》(GB 14232)系列国家标准;主持制订一项国际标准;以第一作者或研究参与者身份发表多篇学术论文;获国家发明专利或实用新型专利多项。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