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家驹与战时平民保护

作者: 苏智良 主编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5-06-01

电子书 ¥44.1 定价:98.0
  • 收藏

  • 加书架

  • 引用

简介

1937年11月至1940年6月,法国人饶家驹以他的博爱、智慧与坚韧,在上海创立救护战时平民的饶家驹区,保护了30多万中国难民,被称为“难民之父”、“中国之友”。 这个“上海模式”推广到南京、汉口、广州,乃至法国、德国,并推动日内瓦第四公约的订立。战时保护平民成为各国的共识,从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战后,饶家驹因救助德国难民劳累过度而死在德国柏林。饶家驹的“博爱主义”、慈悲情怀的高尚人格,超越了国家、种族、宗教与党派。他的名言是“我将为不幸的人,尽最后的力量!”他是20世纪世界人道主义的光辉典范。 然而,在中国生活了27年的饶家驹的感人事迹却鲜为人知。2014年11月,来自法、德、荷、美、韩、中等国的学者齐聚沪上,第一次主办饶家驹先生的学术研讨会,代表们呼吁并期待,饶家驹难民区的遗存应该成为人类文化遗产。

更多出版物信息
  • 版权: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 2015-06-01
  • 作者:苏智良 主编
  • 更新: 2023-11-24
  • 书号:9787549565238
  • 中图:B979.956.5;D693.66
  • 学科:
    哲学
    哲学

作者信息

苏智良 主编

苏智良,1956年生于上海,祖籍浙江嵊州。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点带头人,上海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人文与传播学院院长、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主任、都市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中国现代人物研究委员会主任、中国城市史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历史学会副会长、上海市初中历史教科书主编等。著有《上海城区史》、《上海:城市变迁、文明演进与现代性》、《中国简史》(主编)、《去大后方——抗战内迁纪实》、《慰安妇研究》、《中国毒品史》等30余种。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等杂志发表论文20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重大招标项目等,曾获得上海市哲社优秀论文一等奖、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一等奖、上海市精品课程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上海市高校首届名师。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