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杰, 著
本书以历史文献资料为基础,结合地质资料和其它资料,研究历史时期(过去2000年)全球大规模火山喷发对中国的气候效应。主要分析了626 AD、934 AD冰岛Eldgjá、1600年Huaynaputina火山喷发三个个案,并分析了唐五代时期(618-959年)气候变化与火山喷发的关系和过去2000年中国近海海冰灾害与火山喷发的关系。
姚建明
本书的内容是关于地球演变的故事,我们会从地球如何形成大行星、如何变成球形讲起。本书会为您详尽解答很多关于地球演变的问题: 那么高的山是怎么“长”起来的?“造山运动”的原因和结果是怎样的?海底的海沟比陆地上的高山还要深,是“谁”造成的?人类历史上的“四大文明”为什么都是依托着“大河”而产生和发展的? 您还会读到壮丽的山脉、蜿蜒曲折的大河、静静的大湖、一泻而下的大瀑布和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大平原。最终,您会明了——大河孕育文明、草原创造英雄、海洋创造人类的未来!海地扩张、大陆漂移、板块移动之间有强烈的连带(因果)关系,而地球正是通过这样的板块产生和消亡才得以生生不息。我们是在为您讲故事,一个个、一串串的故事一定能吸引您的眼球。看完故事您就完全有资格再去给您的朋友、孩子、父母讲关于地球演变的故事。
姚建明
《地球灾难故事》是一本“看上去”有些痛苦,“读起来”顿觉释然的书。《地球灾难故事》的内容是关于地球的种种灾难,作为“地球人”去读这本《地球灾难故事》当然很痛苦,因为它令我们身临其境。读完之后,您也会感觉很释然。因为,我们从地球的诞生讲起,告诉大家地震、火山爆发对于地球,就像是人感冒打了个喷嚏或者是偶尔发发脾气,很正常;而海啸、地球气候变暖,深层次的原因是地壳的板块运动和地球运行轨道周期性的变化所致,符合其本身的运动规律。至于天外来客的小行星撞击地球,从太阳系大家庭的整体而言,也是自然的。读完《地球灾难故事》之后,可以体会到宇宙完美的规律性,理解所谓“天灾”也是大自然(地球)发展的一面。 我们是在为您讲故事——地球诞生、演化,天体运行,海水、海浪,还有外星人。一个个、一串串的故事一定能吸引您的眼球。看完本书之后,您就完全有资格去给您的朋友、孩子、父母讲述关于地球灾难的故事了。
探索之旅编委会
探险,不仅可以寻找世上美丽瑰奇的景色,还能寻找到一个更加完美的自我。本书精选了世界上101处最典型的探险胜地,有峡谷、有沙漠、有雨林、有高山、有海岛、有冰川……在这些地方,你可以徒步穿越,可以高空滑翔,可以进入洞穴探险,可以攀登那些雄峰大山。这些地方不仅有惊险刺激的秘境地,也有美丽如画的风光,是探险旅游的好去处。 如果你准备好了,就出发吧!别让自己的人生过于平淡,别让此生留下万千遗憾!
李四光纪念馆
本书紧密围绕我国著名科学家、新中国首任地质部部长李四光先生撰写的地球科学普及读本——《天文·地质·古生物》的内容,结合百余幅生动活泼的手绘插图,将博大精深的地球知识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娓娓道来。 地球的年纪有多大?早期的地球是什么样的?海洋是如何形成的?海底为什么会存在没有“头”的山?为什么会有五颜六色的沙滩?浩瀚的大洋会消亡吗?为什么会发生地震?是什么改变了地球的容貌? 丰富有趣的问题,细腻精彩的讲述,精美动人的插图,少年儿童可以跟随李四光的脚步,一起踏上探索地球的奇妙旅程。
谢礼立,张景发
本书在地球运动、地震产生、地震预报、地震防御、工程设防和地震应急及地震宣传等方面对地震知识做了简要介绍,以加深人们对地震的认识程度,增强自我防护能力,并促使更多的人投身到地震研究中来。促进人类和社会的安全,促进防震减灾事业发展。
丁文镜
对于地震专家和相关专业学生,以及对地震预报感兴趣的各界人士,凡是具有大学本科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的知识,就能从本书获得地震预报知识,了解深入研究地震预报问题所应具备的条件。
王春英
本书以这场巨灾地震的震源地——汶川县为研究范围,以党员干部群体为书写主线,通过口述史的手段、方式,多层面、全方位地记录这场巨大灾难来临时人们的本能意识和心理感受,客观反映灾区干部和群众在抢险救灾时期的实际行动与理性思考。本书所呈现的是汶川县153位地震亲历者访谈口述第一手资料,内容全面、记录详实,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学术价值与历史价值。
李星学、王仁农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GPD每年以10%左右的高速增长。然而,你知道吗,这辉煌成果的相当一部分(每年约数百亿元人民币),被环境的损失抵消了!因为人们往往急功近利,不顾长远,把我们赖以生存的这个唯一的家园--地球,当作聚宝盆、摇钱树和垃圾桶、废水池,任意掠夺糟蹋,它的生态系统,已全方位地被严重污染、破坏了,不得不花大钱去治理:包括大气、水域、土壤、森林、生物多样性等;绿地和耕地面积、矿产资源在急剧减少,沙漠和臭氧层空洞则在扩大,沙尘暴、旱涝等灾害此起彼伏。本书详细列举了这种种触目惊心的危机的前因后果及某些防治对策,读后发人深省,催人奋发。让我们大家都紧急行动起来,做文明人,当环保卫士、绿色使者,把我们的家园建设得更美好!
寿仲浩 方琰
《地震蒸汽模型与预报》提出了一个崭新的理论——地震蒸汽理论。它可以解释种种奇异的地震现象且用它进行准确的地震预报。该理论认为,当一个巨大的岩石受外力作用(包括人的作用),它的薄弱环节首先破裂。水渗入裂缝。它的膨胀、收缩、摩擦和腐蚀进一步削弱了岩石的内聚力。地面运动产生磨擦,磨擦生热加热地下水。水产生蒸气积累,最终产生高温高压。当蒸汽达到一定压力时,它就会冲破裂缝通过一个喷口喷出地面,蒸汽上升冷却形成地震云或者蒸汽的热量融化部分已经存在的云产生云中的无云区的奇异现象,这叫做地热喷发。该书在研究地震预测方面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王燕华, 著
本书就地震模拟振动台系统做了较为系统的阐述,同时对近些年基于振动台的部分试验案例作了汇总。内容包括国内振动台系统的建设与发展,振动台的组成及工作原理,单向振动台的设计与分析,模型设计及测量仪器选择和标定等。本书可供从事地震模拟试验的研究人员和相关专业研究生参考。
张景发等编著
本书内容主要包括SAR技术基本概念和最新卫星传感器概况;InSAR技术的发展历史和最新的研究现状;InSAR数据处理流程;InSAR数据处理中各种误差源及其校正方法;InSAR技术在地震同震形变提取、城市地面沉降等领域的应用;InSAR时序分析方法在断层长时间缓慢变形监测中的应用等。
何锦华
本书作者在过去10年一直陪伴伤员走过漫长的康复治疗,在这个过程中见证了很多人事的变迁。作者将最打动他的9位地震伤员的真实故事记录下来,既是对往昔的追忆,更是对人性的褒扬。其内容包括每位伤员的行为丶思想及对生命的态度,以及作为医生的他对这批伤员难舍难离的真情实感。
刘吕红 著
本书基于汶川地震亲历者采访中收集的口述史料,对抗震救灾精神的挖掘、整理与应用进行研究,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其内容包括4大块,一是汶川地震概括和抗震救灾精神阐释;二是研究综述和价值蕴意阐释,以及研究设计和实施方案交代;三是口述者口中的抗震救灾精神,为抗震救灾精神提供鲜活资料和史实依据;四是抗震救灾精神的实证阐释。
唐勇、王尧树、傅滢滢、钟美玲、向凌潇、刘雨轩
汶川地震十周年,如何重新审视和反思地震纪念性景观空间生产与灾区地方的关系,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与现实价值的命题。本书关注灾变下的地方毁灭与重构,其研究内容包括两个层面:首先是以汶川地震纪念性景观为研究对象,分析以他们为核心的地方与空间问题;其次是分别从“游客凝视”与汶川地震灾区幸存者这两个关键性视角,考察地方感、人类空间体验与行为及其相互关系。
郭晓云
本书依据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编写,全书共10章。前3章概略介绍了与建筑抗震相关的地震、地震动、地震区划的相关内容,后7章主要介绍了多层砌体与底部框架砌体结构房屋、单层工业厂房、空旷房屋和大跨屋盖房屋、多层与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土木石结构房屋、地下结构和非结构构件的震害、抗震概念原则及抗震构造措施。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学生的教材,亦可供从事防震减灾、规划、土木工程施工、工程管理的专业人员以及对防震减灾和地震工程感兴趣的其他读者阅读。
更多精彩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