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风
城市竞争,不进则退,中国城市格局每隔十年都会为之一变。从重工业城市一枝独秀到沿海贸易城市崛起,从强省会崭露头角到内陆城市重回高光时刻,从北上广深四城鼎立到强二线城市百花齐放,良性的城市竞争是中国经济奇迹不容忽视的贡献者。城市大变局背后是政经格局变迁的结果,当今世界适逢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经济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一众城市跻身世界城市之列,科技自立自强、国内大循环、共同富裕、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等正在成为新的时代关键词。未来10年,新一轮城市大洗牌开启,谁能晋级,谁会掉队?
赵硕刚
近年来,中国经济正发生着显著而深刻的变化,中国经济发展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方位上。系统全面地解读中国经济,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认识并展望中国经济的“过去”“现在”以及“未来”。 本书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篇从经济格局角度,通过对主要经济指标的解读,系统性地认识中国经济的基本面以及国民经济循环的基本状况,总结新冠肺炎疫情前后中国经济的突出变化和主要特征。 第二篇从经济周期角度,基于常见的经济周期类型,介绍中国经济周期性波动的表现、成因以及影响,分析当前中国经济运行所处的周期位置,展望“十四五”时期中国经济的增长前景。 第三篇从长期趋势角度,根据各国经济增长的历史经验,分析中国长期经济增长的变化以及经济结构的变迁规律,勾勒出2035年远景目标下的中国经济增长趋势。
武东升
“碳路”是“低碳之路”,记录走在路上的人和事;寓意“探路”,探索碳达峰、碳中和之路,探索一条从未走过但必走之路。本书详细讲述了作者 20 年来对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理论探索、实务操作与远景构想,旨在号召更多同道者踏上“碳路”征程,为碳达峰、碳中和贡献智慧与汗水。本书生动再现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探索之路,介绍了世界典型国家的经验做法,系统分析了中国降碳难度最大的能源资源型省份协同推进能源革命与低碳转型的历程,对能源转型、低碳发展、绿色金融等进行了前瞻性思考,并提出作者观点。本书提供了以全球视野向国际社会讲好中国低碳故事的一手素材。 本书可作为国际组织、政府决策者、企业人员直观了解中国气候治理历程和地方实践的参考资料,也可供对碳达峰、碳中和以及资源型地区绿色转型感兴趣的广大读者阅读。
王永兴
本书的研究主题是“影子经济”(也称地下经济),也就是游离于统计监管体系之外的一类经济活动。本书对影子经济的定义、分类、宏观影响、微观基础、区域特征以及全球特征等问题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其中对微观基础、区域比较等领域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开拓性。本书的研究有助于增强国家安全理论建设,提高国家经济安全的风险研判和防范抵御能力。 本书适合经济学专业的师生和相关领域研究人员使用,也可作为经济理论爱好者的参考读物。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0CJL016)成果,同时得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协同创新中心、南开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和南开大学文科发展基金支持。
董筱丹
战旗村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2018年农业农村部将战旗村推介为2018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也是习总书记在确立乡村振兴战略之后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的第一个典型。为此,习总书记视察后成立的四川战旗培训学院邀请课题组对战旗经验进行深度解读,作为培训教材,由此便有了本书。 本书对四川省成都市战旗村的70余年经济发展历程进行了完整的记录和分析。本书把战旗放到中央与地方、国内与国外的双重关系形成的宏观背景下,通过大量的历史档案、文件和田野调研资料,对战旗村发展演变的内部与外部动力、主要机遇与挑战、经验与教训进行了分析和归纳,揭示了中国工业化的历史进程与当前生态化转型的微观机理和运作机制。主要内容包括:第一章社会主义教育补课(1949—1964);第二章农业学大寨,西部举战旗(1965—1973);第三章村庄工业的艰难起步(1974—1977);第四章制度环境变化与村庄工业结构化扩张(1978—1987);第五章宏观经济波动与集体经济制度演变(1988—1995);第六章集体经济二次改制与租理论视角的改制分析(1996—2003);第七章二十年后土地再集中(2003—2010);第八章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与集体建设用地入市(2011—2019);第九章产业生态化与生态产业化的探索(2011—2019);第十章空间资源整全开发的模式创新;第十一章天时地利人和共创先锋;第十二章成本内化:乡村的成本转化与危机承载机制;第十三章村社理性:乡土中国的“三生”与“三治”;第十四章资源权益:乡村资源权益的实现和维护机制——以乡镇企业改制和妈妈农庄为例;第十五章空间正义:乡村基层资源配置与收益分配的中国特色。 本书适合对农村经济建设以及生态化转型建设的读者阅读,也可以作为相关领域的培训教程。
石建勋
本书从十个方面深刻论述了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时代背景、发展重点、发展战略。其中包括认识矛盾新转化 把握发展新要求,深刻理解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内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实现高质量发展,以新思想新理论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化金融体系,上海经济高质量发展与国际大都市建设,中美贸易战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其应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底气和新举措,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国与世界经济高度融合中实现高质量发展。本书内容丰富,理论联系实际,通俗易懂,适合在校大学生、研究生作为参考学习读物,也适合社会各界对中国经济发展有兴趣的人士学习阅读。
刘田, 著
本书结合我国入世以来的经济背景及数据的具体特征进行对外开放对经济增长质量及可持续性影响的实证研究,主要特点包括:一,选择建立面板分布滞后模型,明确考虑进出口贸易、FDI、对外投资等因素持续几年发挥作用的滞后效应与持续影响;将进出口贸易分为高科技和非高科技产品的贸易,区别不同产品进口与出口可能存在的不同影响。二,利用DEA和Malmquist指数计算全要素增长率及其分解指标时,动态选择比较基年,减少基年选择随意性对效率估计的不利影响;考虑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对外开放各因素影响经济增长质量及可持续性的不同特征,明确考虑区域差异与门槛效应,研究其影响的变化规律。三,选用近年发展起来的处理复杂数据与模型的弹性网变量选择方法,同步完成变量选择与参数估计,能够较好地解决共线性与少样本多参数的估计问题。
毛剑峰, 著
为了能更好地发挥实际工资在提高当前收入中的作用,本书将GLSV(2007)的模型扩展为开放经济模型,并包含粘性名义工资。粘性名义工资的存在将阻止实际工资在政府支出冲击中下滑,从而使得实际工资处于较高水平,更有利于促进非李嘉图家庭的消费。全书共分六章,分别为:导论;实际工资与政府支出;实际工资、实际汇率与政府支出;劳动市场摩擦、实际汇率与政府支出;劳动市场摩擦、实际汇率与政府支出——基于含有资本累积模型的分析;总结。
齐子豪, 李标, 著
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改革开放,创造了“中国奇迹”。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重创,中国经济也受到影响,经济增速连年下降。本书研究哪些结构性因素对潜在经济增长有显著影响;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测算;既有的潜在经济增长趋势能否支撑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目的是为中国寻找政策着力点提供支撑。该研究有一定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该书从潜在经济增长率相关基础理论出发,基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时序经济数据对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问题进行了系统深入地研究。该书选题和研究内容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其研究结论和对策建议对于提升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促进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相关改革方案的调整与优化具有参考借鉴价值,同时对相关问题的深入研究具有启示和借鉴价值。
徐志向, 著
全文共包含九章内容。前两章为绪论、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作为文章的基础部分,主要介绍了经济周期理论的历史演变过程及研究现状。第三章是中国经济周期演变的机制分析。本章属于全文的立论部分,在对新中国经济周期演变进行重新认识的基础上,为新中国经济周期的演变机制构建了一个理论分析框架。第四章是对具体经济周期演变历程的考察,从短周期、中周期、中长周期以及长周期四个维度分别揭露了中国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历史过程,并通过与美国、英国、日本的经济周期演变历程进行比较,从而挖掘了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一般性和特殊性。第五章是关于经济周期影响因素的详细研究,并从制度变革、对外开放以及技术创新三个方面出发,深入探讨了各因素对中国经济周期演变的影响。第六章是在第五章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构建了相应的模型以对新时代中国经济周期演变的短期和长期趋势做出了预测。第七章则是通过对二战以后美国、英国、日本逆周期政策的变化以及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逆周期政策的演变进行梳理归纳,总结国际逆周期政策的经验教训,以为第八章中国逆周期经济政策的建构与运用提供参考。第九章是总结与研究展望。
李陈
本书以时间为脉络,阐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理论演进过程。以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关于经济发展方式思想为理论依据,深入研究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各个经济发展阶段,包括新中国成立初期、改革开放初期、跨世纪之际、新世纪初期,以及经济新常态时期,学界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理论的探索、深化的认识过程,探究其演进的特殊规律性。对经济新常态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理论创新与今后发展提出了新思考。
任保平, 钞小静, 师博, 主编
经济增长质量是任保平教授团队十多年来持续不断深入研究的一个领域,整个研究期间经历了四个逐步深入的阶段,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它是对经济增长质量研究的系统推进,也是为加强经济增长质量的基础理论研究,着眼于经济增长质量理论体系构建的基础性系统性工作。本书是对于新时代下中国高质量发展相关经济学问题的研究成果的总结,主要有四个部分,分别是:政府治理与高质量发展,新经济与高质量发展,对外开放与高质量发展,金融市场与高质量发展。
任保平, 钞小静, 师博, 主编
本书是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师生对于新时代下中国高质量发展相关经济学问题的研究成果的总结,选取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增长质量论坛”系列讲座的精彩研究性文章进行整体编排,对经济高质量增长中关于宏观经济和经济增长质量的文章设计编排,针对经济增长质量发展的理论机理进行了针对性的探讨,全书共分三个部分:高质量发展的测度与评价,生态环境与高质量发展,以及人民生活与高质量发展等。本书收录的文章就是这些基础性研究和系统性工作的一部分,是团队研究的成果,具有重要的出版价值。
唐潜宁, 著
本书顺应长江经济带建设和“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大环境,借鉴国内外高铁经济带建设经验,立足渝万沿线城市的实际情况,就建设渝万高铁经济带略作探索。本书对渝万高铁对区域经济、区域可达性和高铁沿线经济带的影响进行分析,从高铁沿线经济带整体规划、区域合作、发挥高铁经济效应、枢纽效应、时空压缩效应等方面提出促进高铁沿线城市经济发展的建议。
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 编
本书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结合国有经济相关理论,从发展的角度对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组织设计、机制转换、质量管理、创新驱动等方面作了深入论述,并揭示了国有企业在新时代发挥的稳定经济,发展和保障民生,支持改革开放所起的主要作用。该书可以作为经济理论研究者和政府管理机关的理论辅导读物,也可以作为经济院校本科、硕士、博士的参考书籍。
王志强 帅俊杰
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可持续发展既是至今仍未得到很好解决的世界性难题,也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经济社会均衡发展的痛点和难点。党的十九大报告为资源型城市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钢城攀枝花的转型之路是中国资源型城市转型的一个缩影。本书系统全面地研究、总结攀枝花城市转型之路,对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更多精彩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