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义锋、林鹏、魏鹏程
水利水电施工现场具有环境复杂、施工期长、投资巨大的特点,要达到优质高效的目标,在科学管理理论基础上,将现代BIM信息技术应用于管理实践,并打造相适应的工具。本书是作者基于长期工程管理实践,以及在产学研结合过程中一些经验,提出的水利水电项目建设管理的新方法,并介绍一种实用的工具,在书中尽可能地引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的核心思想及先进成果。本书主要面向的读者群包括水利水电建设项目的设计人员、施工人员和项目管理人员,以及本专业大学本科生、研究生,也可为高层管理人员及高校教师提供参考。
马吉明
本书选择在中国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水利工程或涉水事件、涉水工程予以挖掘,挖掘其文化意义和社会影响,紧密结合当前社会人们所普遍关心的问题,如生态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展开叙述,除具有优美的文学语言外,还具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和对工程问题的思考本书结合著名古代水利、现代水利工程或涉水宗教场所,将社会史和水利史结合起来,论述了公共工程(水利工程)在社会、文化方面的重大影响,同时也述及了现在的水问题,以史为鉴的重要性。本书可为水利专业学生、教师、水利从业者或水管干部阅读;本书对文化史感兴趣的读者也有一定的价值。
石伯勋,李会中
李会中,历任长江水利委员会三峡区地质大队副分队长、清江地质大队主任工程师兼分队长、三峡勘测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院长助理等职,现任长江三峡勘测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专家委员会委员、水利部5151人才工程人选、中国水利学会勘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湖北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地质学会水工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海大学博士生指导教师与吉林大学等大学博士生导师。
樊启祥、张超然 等
本书攻克了智能温控、智能振捣、数字灌浆、精细爆破等关键技术,研发智能控制成套装置和系统;建立特高拱坝施工进度与真实工作性态的耦合仿真分析方法,实现了全坝、全过程、实时工作性态的动态可控,揭示了特高拱坝整体变形协调机理,提出了个性化判别标准与动态控制方法;基于大坝全景信息模型及拱坝智能化建设与运行信息化平台,确实现参建各方协同工作、快速反应,高效指导了设计、施工、监理和建设单位的生产管理。
王兆印, (美) 查尔斯·梅尔卿, 易雨君, 王睿禹, 著
本书内容包括水利科学及工程、河流动力学及地貌、流域水文及地质灾害、水环境及生态、河口海岸及河流管理等方面的专业词汇和用法,还有写作和在国际期刊发表学术论文的方法和步骤,以及中国作者写作科技英文的常见错误等。本书以若干实例说明如何修改中式英文,另外还提供了阅读材料和听力材料。为了帮助教师使用本教材,本书在各小节后面补充了中文注释,对专业词汇和词组的使用进行解释,指出了常见的中式英文写作习惯以及修改方法。 本书可以用作水利工程专业研究生、博士生的教材,也可作为水利工程师和研究者写作英文科技论文的参考书。
陈云华, 刘之平, 章晋雄, 主编
该著作为“第八届全国水力学与水利信息学大会”论文集。该会议由中国水利学会水力学专业委员会、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水工水力学专业委员会、国际水利与环境工程学会(IAHR)中国分会共同发起,每两年举办一次,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了七届,其系列出版物《水力学与水利信息学进展》从多方面、多角度体现了我国水力学学科的发展水平,具有鲜明的特色。第八届大会将于2017年8月召开,由雅砻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四川大学、西南科技大学承办。本论文集分四个议题,包括工程水力学,水利信息学,环境水力学,生态水力学,基本上涵盖了水力学研究的各个领域,一些热点和难点问题的解决将对促进学科的发展、工程技术的完善、确保工程的安全和节省投资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学术和实用价值。本论文集收录论文64篇,摘要34篇,这些成果将集中展现两年来我国水力学与水利信息学领域的新成果和新进展。
何寿奎
针对农村水利供给水平与供给效率偏低,水利设施建设与管理难以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农村基层供水组织和用水协会管理乏力,农村人口饮水困难,新建水利设施利用率不高,水利产权不够明晰,农村水利市场化改革和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配套制度不完善,多元协同管理低效等现状,研究基于不同水利设施性质和不同供给主体供给效率的农村水利供给模式,研究农村水利多元供给实施路径,探讨农村水利资金筹集制度、供给决策机制、决策方式和收益分配,研究多元供给下的供水定价、供给主体的激励制度、服务监督与组织行为的治理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更多精彩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