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元勇
《TensorFlow Lite移动设备深度学习从入门到实践》循序渐进地讲解了使用 TensorFlow Lite开发移动设备深度学习程序的核心知识,并通过具体实例的实现过程演练了使用TensorFlow Lite 的方法和流程。全书共12章,分别讲解了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基础、搭建开发环境、第一个 TensorFlow Lite程序、转换模型、推断、使用元数据进行推断、优化处理、手写数字识别器、鲜花识别系统、情感文本识别系统、物体检测识别系统、智能客服系统。 《TensorFlow Lite移动设备深度学习从入门到实践》简洁而不失其技术深度,内容丰富全面,易于阅读,以极简的文字介绍了复杂的案例,适用于已经了解了Python语言基础语法的读者,以及想进一步学习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技术的读者,还可以作为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用书和培训学校的专业性教材。
宋春艳
本书对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主要技术、典型移动通信系统以及移动通信领域最新发展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介绍。全书共分8章。第1章主要介绍了移动通信的概念和发展历程,使读者对移动通信技术有一个总体认知。第2~5章主要系统地介绍了移动通信的基本理论和主要技术,包括移动信道的电波传播、噪声与干扰、蜂窝组网技术、数字调制技术、抗衰落技术、多址接入技术等。第6~8章主要对典型的移动通信技术进行了介绍,包括GSM、GPRS系统、IS-95 CDMA移动通信系统、TD-LTE移动通信技术以及5G移动通信技术。全书在论述基本原理、基本技术的同时,还注重结合当前移动通信的最新发展,易于读者全面理解和掌握移动通信相关技术。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通信工程和相关专业高年级学生的教材,也可作为移动通信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千锋教育 组编 艾迪 陈惠明 吕海洋 主编 马玉英 原帅 杨玉蓓 副主编
本书主要讲解Android应用开发的基本方法及典型应用,通过大量示例展示相关技术与技巧,最后通过完整项目的开发实现过程来提高读者的综合应用开发水平。第1章概述Android系统的特点和架构,并带领读者搭建Android开发环境,完成第一个Android应用的开发。第2~13章完整地讲解Android开发中的各种基本知识和关键技术,包括四大组件、界面布局、UI控件与事件响应、组件通信、广播机制、数据存储、网络开发、多媒体应用开发等,通过大量示例展示相关技术与技巧运用;第14、15章为项目实践,通过一个完整的集新闻、视频等于一体的应用项目“生活说”,详细介绍移动应用的设计思想和如何进行Android应用程序开发,带领读者体验项目开发的全流程。 本书内容结构清晰,基本概念和机制的讲解通俗易懂,案例丰富实用,适合作为高等院校、高职高专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移动应用开发课程的教材,也适合Android爱好者自学和开发人员参考。
杨海、刘洪武、吴媚、王秀秀、于斌、毛玉明
本书为教育部“1+X”5G移动前端技术应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初级)指定教材。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网页设计、制作、开发的基本知识,在此基础上详细讲述了移动页面设计、响应式布局和弹性布局设计、JavaScript开发基础知识、jQueryMobile基础知识、微信小程序开发、微信公众号开发、5G环境下的视频处理技术、虚拟现实资源处理技术、3D模型的制作和处理等内容。本书以实例为引导,把知识讲解和实例设计融为一体,结构上点面结合,相辅相成。本书例题均采用案例驱动的方式,并配有运行效果图,能够有效地帮助读者理解理论知识和操作技巧。 本书共11章: 第1章为HTML5概述、第2章为HTML5基础、第3章为CSS3层叠样式表、第4章为盒子模型与页面布局、第5章为JavaScript基础、第6章为jQuery Mobile的使用、第7章为微信小程序开发、第8章为微信公众号开发、第9章为5G环境下的视频处理、第10章为虚拟现实资源处理技术、第11章为虚拟现实3D模型资源处理。 本书适合作为高等学校、职业院校5G人才培养、计算机相关专业或培训班的教材使用,也可以作为移动前端开发、网页制作和信息技术爱好者的学习参考书。
冯小燕著
本书是多媒体画面语言学系列丛书之一,以促进学习投入的移动学习资源画面设计为目标,探索移动学习资源画面设计的内在规律,在研究过程中重视移动学习资源画面设计研究方法的创新,以丰富多媒体画面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体系。本书通过理论分析和现实调研明确移动学习环境下影响学习投入的主要因素,采用专家评定的方式确定影响因素中高影响力和高可干预度的双高因素,并进一步明确与移动学习资源画面设计相关的双高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移动学习资源画面设计的层次观,将移动学习资源画面设计分为“感官层”、“行为层”和“情感层”三个设计层次,将五个双高因素划归为画面设计的三个不同层次,据此提出移动学习资源画面设计的策略;进一步通过眼动实验、脑波实验与传统认知行为实验相结合的方式对提出的策略进行验证;并根据实验结论提出移动学习资源画面设计的相关规则。本书的出版在理论层面有利于多媒体画面语言研究领域的丰富和拓展,在应用层面为移动学习资源优化设计提供了参照细则;在方法论层面为基于三角互证的多模态学习资源设计与开发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王智钢、房春荣、王蓁蓁、张海涛、陈振宇
本书分为理论篇和实践篇两部分。理论篇主要讲述软件测试的产生与发展、基本概念和核心思想;黑盒测试与白盒测试常用方法;自动化测试原理和技术;软件测试过程;软件质量与质量保证等。实践篇围绕移动应用测试,讲述测试准备、功能测试、自动化测试、性能测试和安全性测试等,并给出两个移动应用测试实战案例。 本书以大量源程序代码和测试代码作为示例进行讲解,结合软件开发,培养学生的测试分析、测试设计和测试开发能力。本书以基于学习产出的教育理念为指导,提供丰富新颖的习题,加强对学生能力产出的度量和考核,适应工程教育认证的要求。本书为慕课(MOOC)版教材,可以提供全套网络教学资源,让暂不具有这些数字化资源的学校和老师能快速开设“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软件测试”慕课/微课课程。 本书结合软件缺陷、软件质量、软件测试设计、信创测试等专业知识点,融入了工匠精神培养、质量意识树立、社会责任担当、爱国情怀熏陶、报国志向引领等课程思政内容。 本书可作为应用型本科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软件测试”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软件测试从业者的参考书。
宫淑兰 许鸿奎
本书系统详细地介绍了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关键技术和典型的移动通信系统等。全部内容共8章。第一章主要介绍移动通信的相关基本原理、基本技术、发展历程等;第二章主要介绍移动信道的特性及传播模型;第三章移动通信的抗衰落技术;第四章简单介绍了2/3G移动通信系统;第五章详细介绍了4G移动通信系统;第六章详细介绍了5G移动通信系统。本书还介绍了通信网的规划与优化及相关案例;最后对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愿景、技术及业务场景进行了展望。本书力争通俗易懂,希望打造一本全面、简洁、实用的教学用书,可作为高等院校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的本科教材,也可供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陈文捷
移动APP测试也属于软件测试,但是其运行环境、输入、使用方式的复杂性,使其与传统应用软件的测试存在一些差别。本书首先分析了移动APP的典型特征、架构、运行环境,然后以软件测试标准GB/T 25000.10-2016 系统与软件工程 系统与软件质量要求和评价(SQuaRE) 第10部分:系统与软件质量模型为基本框架,结合Android应用的特点,提出了移动应用的质量模型,分别从功能性、可靠性、易用性、效率、可移植性、维护性、兼容性、安全性等方面对移动应用的测试方法、测试工具做了详细介绍,为Android软件的开发者和测试人员提供参考。 本书适合于移动应用的开发、维护、测试人员,以及对移动应用测试有兴趣的读者。
胡峰 李树锋
本书系统介绍了移动多媒体通信关键技术研究及其MATLAB实现。全书共9章,内容包括: 移动多媒体通信系统和技术框架及发展现状(第1章),概括了4G通信的精髓和5G通信的前沿; 多载波发射机调制技术研究及系统平台的MATLAB实现(第2章和第3章),详细描述了OFDM调制技术、多载波峰均比问题及功放优化关键技术; 无线信道建模分析(第4章),详细介绍了移动场景下信道特征和建模方法; OFDM接收机关键技术研究(第5章和第6章),包括时间、频率同步的方式和方法,信道估计算法和系统化MATLAB实现,设计并仿真了MIMOOFDM系统模型,完成接收关键技术的性能分析; 毫米波大规模MIMO系统关键技术研究(第7章),包括毫米波大规模MIMO系统模型、信道估计、资源分配和能效优化技术及MATLAB建模分析; Simulink建模(第8章和第9章),给出了OFDM系统和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的技术框架和Simulink仿真分析。 本书结构合理,条理清晰,内容丰富,可作为移动通信技术研究人员的参考用书。
刘安战、余雨萍、陈争艳 等
本书采用ArkTS语言,以移动应用场景为主,系统阐述了HarmonyOS应用开发相关技术。 第1章概述了HarmonyOS及其特点、体系架构等。第2章介绍环境搭建,实现了第1个HarmonyOS应用,并详述了项目结构和资源等。第3章介绍了TypeScript语言基础。第4章介绍了ArkUI开发框架,包括声明式开发范式、声明式语法等。第5章介绍了组件,包括组件属性、组件事件、状态管理及系统内置的组件等。第6章介绍了布局和页面跳转,布局是可以容纳组件的组件,布局和组件构成了页面、页面之间通过路由可以跳转。第7章概述了Ability,介绍了FA模型下的PageAbility和Stage模型下的Ability,并介绍了跨设备迁移。第8章介绍服务和数据能力,服务是为应用提供的后台运行能力,数据是为应用提供的数据共享能力。第9章介绍了数据存储,包括首选项数据存储、关系型数据存储和分布式数据服务。第10章介绍了公共事件和通知。第11章介绍了多媒体开发相关内容,包括图像、声频、视频处理等。第12章介绍了网络访问,包括Socket、WebSocket、HTTP等方式。第13章综合实现了一个基于ArkTS的HarmonOS移动应用案例。 书中包含了大量的代码,使读者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可以灵活应用。书中示例代码是基于ArkTS语言实现的,所有示例代码均在模拟器或真机上通过测试。 本书可作为HarmonyOS移动应用开发的入门书籍,也可作为大学计算机、软件专业相关课程的教材或参考书,也可作为HarmonyOS应用开发工程师的参考书籍。
李荣彬、周毅勇
《移动APP UI设计与制作(微课版)》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翔实生动的案例全面介绍了移动App UI设计理论和各种界面元素的设计方法。全书共分13章,内容涵盖UI设计的基础理论,App UI设计的要点,设计原则和规范,图标、基础UI控件、闪屏页、引导页、空白页、首页、个人中心页、列表页、播放页和详情页的设计方法等,力求为读者带来良好的学习体验。 与书中内容同步的案例操作教学视频可供读者随时扫码学习。《移动APP UI设计与制作(微课版)》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可作为从事App UI设计工作初学者的自学用书,也可作为平面设计师快速提升设计水平的首选参考书,还可作为高等院校和培训机构平面设计及相关专业的教材。 《移动APP UI设计与制作(微课版)》配套的电子课件和实例源文件可以到http://www.tupwk.com.cn/downpage网站下载,也可以扫描前言中的二维码获取。扫描前言中的视频二维码可以直接观看教学视频。
雷擎
本书从初学者的角度出发,基于Android Studio开发环境,详细介绍了安卓应用程序开发的基本概念和技术,并通过简单易懂的示例说明了其具体实现过程。通过本书的学习,可以牢固掌握安卓编程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编程方法,通过实践的灵活运用,能够进行应用程序的实际开发。 全书共8章。第1章详细介绍了安卓系统的体系结构、应用程序开发环境和调试环境的搭建;第2~4章详细介绍了用户界面的设计方法,常用布局、活动和片段,图形控件等实现安卓用户界面的基本知识,以及在用户浏览模式中的菜单和应用栏的具体实现和界面交互;第5~8章详细介绍了安卓平台的高级知识,包括广播接收器、多任务与服务、内容提供器、触摸事件处理。 本书适用于对Java编程有一定基础、希望掌握安卓程序设计技术的读者,也适合作为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教材,或可作为安卓程序设计的培训教材。
徐千尧
本文以移动终端界面设计为对象,研究基于移动终端界面设计特征的,符合审美规则 且能吸引用户注意力的界面布局自动生成方法。目前,围绕 UI 设计特征,尝试提出智 能设计框架与方法。本课题主要研究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第一,设计特征的量化方法。结合移动终端界面设计理论与图像设计特点,研究设计特征的层次化关系,并定义平面图像数据的结构化表示形式。以此为基础,研究不同层次特征的量化方法,为智能设计模型构建提供数据支持。 第二,特征模型的构建方法。从界面设计师的角度设计问题主观而抽象,设计师在不同 设计的设计环节有不同的设计任务。从设计师的设计体验角度,深入了解设计师的设计 行为和不同设计阶段对设计工具的需求。考虑专家设计师和新手设计师不同的设计经验, 分别拆解移动终端界面设计问题,并针对不同设计特征,研究特征建模方法、参数优化 方法和数据学习策略。 第三,移动终端界面的智能生成方法。基于模型估计的特征分布结果,研究平面图像生 成的相关算法,包括多行文本的布局生成算法和主色引导的色彩重构方法。与此同时, 研究数据的聚类和可视化方法,提供直观和自然的交互界面,方便设计师反馈设计需求, 优化生成结果。 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本课题拟通过学科交叉研究的方式,填平下一代移动终端界面智能界面实体交设计与开 发过程中存在的技术与设计的鸿沟,通过设计学、心理学等用户研究理论指导人工智能 背景下设计模式的应用与技术实现方式。同时也基于设计特征,提出可量化的界面智能 设计框架。通过研究用户在实际设计工作中的行为特点,建立智能辅助设计工具用户体 验心智模型,探索人机环境中的界面智能设计机制,以形成具有广泛指导意义的设计理 论与框架。
陈威兵、张刚林、冯璐、李玮
本书在介绍移动通信基本技术与原理的基础上,对1G至5G的各类移动通信系统的网络结构、关键技 术和应用方式进行了全面阐述,给出了移动通信网络的规划、设计与优化方法,并对移动通信和计算机网 络通信的融合方式进行了全面探讨。本书注重实用性,内容全面,语言通俗易懂,同时注重吸纳移动通信 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讲述内容尽量涉及最新的技术、协议和规范。本书的主要特色可以概括为“内容新、 知识全、重实用、跨专业”。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和计算机应用等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相关课程 的教材,也可作为相关领域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叶绍琛、陈鑫杰、蔡国兆
基于我国核心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的大背景,《移动安全攻防进阶——Android与iOS逆向理论与案例实战》分4篇向读者呈现了移动安全攻防领域进阶阶段的逆向理论与实战案例,并配套有立体化资源,包括电子资料、教学课件、源代码与视频教程等。 《移动安全攻防进阶——Android与iOS逆向理论与案例实战》从Android虚拟机的技术原理开始,着重解析了Java层Dalvik虚拟机和ART虚拟机的Android系统中的运行机制,从而引出Native层的Native开发和ARM汇编语言等更底层的技术栈。在攻防全局观上主要介绍ATT&CK框架的技战术,将攻防过程中的技术点映射到矩阵中,ATT&CK框架中的移动安全攻防框架可以作为移动安全攻防的全局指导。通过对移动应用第一代加固壳到第三代加固壳的技术原理的剖析及技术实现的讲解,可以看到攻防对抗逐渐走向底层的原生层,通过学习基于OLLVM 的加固壳开发以及VMP加固壳的代码实现,全面掌握主流应用加固的技术方案。通过对真实世界实网攻防中遭遇的恶意程序、APT攻击样本等进行逆向分析,详细介绍其中的技术原理和代码实现,以帮助读者从一线攻防案例中获取攻防对抗经验。 《移动安全攻防进阶——Android与iOS逆向理论与案例实战》适合作为高等院校网络空间安全学科及相关专业中移动安全、软件逆向、代码安全等专业课程的教材,也可以作为网络安全研究员与移动应用开发者的自学参考书。
孙钰、刘建伟、孙茜、武广智、田霖
本书为移动通信网络安全实验指导教材,主要关注蜂窝移动通信网络方向,包含了移动通信网络安全概述、移动通信网络安全机制实验、移动通信网络攻击实验三个部分,从理论到实验,从书本到系统,深入理解与实践移动通信网络安全机制与攻击。移动通信网络安全概述部分主要内容为:简介移动通信网络安全情况,介绍实验的平台与工具,开展放号入网的基础性实验;移动通信网络安全机制实验部分主要内容为:介绍移动通信网络接入认证、加解密等安全机制的理论,并在5G中开展相应的实验。移动通信网络攻击实验部分主要内容为:开展移动通信网络攻击实验,包括恶意终端身份克降攻击实验、核心网 DoS 攻击实验、终端无服务攻击实验和虚假控制命令攻击实验。
更多精彩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