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
阿德勒毕生致力于研究人格在幼年时期的形成过程,他对于儿童教育的理论是他作为心理学家的研究工作的成果。阿德勒的儿童教育理论围绕着如何帮助儿童形成一个正常、健康的人格这一核心问题。如果我们把对孩子的教育仅仅理解为致力于向孩子灌输空洞的道德说教、枯燥抽象的书本知识,那么,我们就会发现阿氏在这本书里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和上述对教育的见解迥然有别的理论。阿德勒反复强调要用正确的方法帮助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信、勇敢、不畏困难的晶质,和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一句话,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这才是儿童教育的首要目的。其他诸如如何帮助孩子积累书本知识以提高他们的智力一类的问题则是儿童教育的枝节和皮毛。本书无需支付外版税。
(奥地利)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生活的科学》是阿德勒为大众学习个体心理学而写的入门书,书中完整地呈现了其理论体系的框架,指出了人生需要面对的三大问题:职业问题、社会适应问题、婚恋问题。在《生活的科学》中,阿德勒以咨询师的口吻,结合自己丰富的临床经验,做了生动且富有趣味的阐发,引导我们认识生命不同阶段的问题及歧路,帮助我们走出迷雾,达到对自我更深入、透彻的认识,终得学会处理人生的难题。 阿德勒在《生活的科学》中,将发展过程中遇到问题的儿童分为三类:被溺爱的儿童、被忽略或被敌视的儿童、有生理缺陷的儿童,并进一步对自卑情结的深化与行为表现以及将来的心理发展状况都做了生动的分析。 关于儿童在家庭中的次序是如何影响着其后来的发展与生活风格的,也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对广大“二孩”家长们,必将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与启迪。
(法) 古斯塔夫·勒庞, 著
本书是解析群体心理的经典名著,已被翻译成近二十种语言。本书颠覆了人们通常对群体的认识,将群体的特点剖析得淋漓尽致。作者层层分析、逐步推进,明确指出个人一旦融入群体,他的个性便会被湮没,群体的思想便会占据绝对的统治地位。而与此同时,群体的行为也会表现出排斥异议,极端化、情绪化及低智商化等特点,进而对社会产生破坏性的影响。
[瑞士] 卡尔·荣格 著 张艳华 译
本书是分析心理大师荣格于83岁高龄之时回顾自己一生的作品,包含了荣格从青少年时代的经历到成年后的所见所闻;从作为医生所治疗过的症状到作为思考者所经历的梦境和幻觉;从与弗洛伊德相识相知到分道扬镳;从现世中的种种人事到对死后生活的见解等。
[奥]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著,张艳华 译
本书收录了弗洛伊德后期的三篇成熟作品:《超越唯乐原则》、《集体心理学和自我的分析》及《自我与本我》,简练地表达了精神分析学的理论要点和学说精髓。其中的《自我与本我》是弗洛伊德最后一篇重要著作。
(美)哈里·沙利文
本书的学术思想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有关人际关系的阐述,强调精神病学是研究人际关系的学说,把人际关系看作是人生存必需的环境,并以动力场去说明人际关系,详尽阐述了动能的概念;二是有关人格的发展,讨论了需要的张力,认为人除了有一般需要,还有从人际互动中产生的人际需要,强调了焦虑的张力和作用。
(美)伍德沃斯(R.S.Wood Worth),施洛斯贝格(H.Shlosberg)
《实验心理学》是伍德沃斯几十年来在教授实验心理学过程中陆续搜集材料逐年充实写成的,作为那个时代经典的心理学教科书,它促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从而为新心理学奠定了基础。在本书中,引用了大量心理生理学的材料,实验心理学的方法在记忆、训练、认识、思维、学习、情绪、注意和条件反射等各领域都得以应用,人类与动物的学习的全部领域被证明是可以用实验方法来探讨的,且着重介绍有关专题的实验事实和各家的理论和解释。本书第一版出版于1938年,后与施洛斯贝格合作修订,于1954年出版了第二版,此中译本根据其第二版译出。
更多精彩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