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学:思勉青年学术集刊.第3辑

作者: 华东师范大学 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 编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8-09-01

电子书 ¥54.6 定价:78.0
支持送礼物
送给好友
  • 收藏

  • 加书架

  • 引用

简介

我们这一小群抱持理想的学术青年,广邀海内外志同道合的学术青年,在这片园地上作思想的徜徉,以求学问的滋长。 我们致力的目标是,呼唤学术青年的热情,激发学术青年的潜力,厚植学术青年的实力。

编辑推荐

抗战文学并不是文学中的一个门类,而是文学上的一种倾向。自从“九一八”而后,这种倾向在我国文学中逐渐地明显起来。直到现在,军事政治的全面抗战发动了,文坛上的业绩也全然都是抗战作品了。 但是,我们在这个抗战文学的旗帜底下所已经看到过的许多文学作品,其中也尽有不少是可以发生问题的,这所谓问题,据我所感觉到的,大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因为作者底抗战意识不很准确,以致他底作品往往歪曲了所应有的意义,还有一类是因为作者在他底作品中表现了太过分或太不足的抗战情绪,以致读者对于他底作品有一种不真实的感觉,而因消灭了它应有的效能。 抗战文学,或称国防文学,我们若单从字面上去寻求意义,则国防文学这个名称所表示的范围似乎比较的广大些,而实际上,照现在一般人应用这两个名词的习惯看起来,则是同样的东西。但我们所应当注意的是:无论是国防文学或抗战文学,它们都并不是战争文学(War Literature)。原来战争文学这个名词,是在欧战时才普遍地被应用起来的,当时参加欧战的许多作家,无论是在协约国方面的或是在德国方面的,都共同地对于那一场战事底残酷感觉到厌恶,所以在战事进行的时候以及战事停止了以后的五年乃至十年间,在战争文学这个标帜底下所产生的欧洲文学作品,其内容可以说大多数是充满了悲观的非战思想的。后来同情于共产主义的巴比塞底小说《火线下》如此,意象派诗人亚尔亭顿底诗《大战意像诗抄》也是如此。而我们现在的情形是如何呢?我们固然是一个厌恶战争的民族,但目下在日本帝国主义者的横暴的侵略之下,我们却不能再避免战争了。我们知道战争是残酷的,但是这一回,我们是甘于去领受这种残酷。我们希望在这种苦荼吃尽了之后得到的是甘荠。所以,我们的抗战文学,其内容决不能同于欧洲的战争文学。这一句话,若是解释得更明白一点,那就是:我们的抗战文学家决不能从战争的残酷这方面去寻求题材。

更多出版物信息
  • 版权: 复旦大学出版社
  • 出版: 2018-09-01
  • 作者:华东师范大学 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 编
  • 更新: 2024-06-21
  • 书号:9787309136661
  • 中图:C53
  • 学科:
    法学
    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