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明成 著
本书结合作者亲身的教育实践经历和思考顿悟,从课程、课堂、教师、管理等不同维度切入,创新性构建起了“润泽教育”的理论框架和实践路径。所谓“赞”,就是遵天道,顺人性,辅助天地的化育。教育的核心是朝向生长的生命教育,本质是创造健康的育人生态。作为教育工作者,只有深刻理解教育之于宇宙的关联,深刻觉解自身之于宇宙的责任,才能履天命,尽天职,化育生命,尽生命之性。本书自觉地把教育放到宇宙的大视野中进行观察和思考,明确提出了“知器+明道”的新教育文化方向,即学校教育既要重视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发展,更要重视思想道德的教育,这是时代发展的新诉求。本书鲜明地提出了“生态式润泽教育”这一重要的育人之道,可以说是深得“赞”之精髓。当我们为生命创造营造出了这样的良好生态,教育就会合于自然、不成而成。
尹晨 著
本书将总结上海自贸试验区持续创新的历程,分析上海自贸试验区持续创新的经验与成效,同时提出上海自贸试验区仍需突破的瓶颈和不足;分析上海自贸试验区持续创新的动力机制,分析上海自贸试验区创新经验的复制推广路径,分析中国自贸试验区的“雁阵”;分析上海自贸试验区持续创新的的重要方向,包括上海自贸试验区新片区与新作为、上海自贸试验区对接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上海自贸试验区对接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建设、制度型开放视野下的上海自贸试验区持续制度创新以及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的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等。
薪火学术编辑部 编
本书为中国古代文学、文献学、语言学研究的学术园地,旨在发扬章培恒先生的学术精神。全书由“讲学篇”“风范篇”“切磋篇”等部分组成。其中“讲学篇”中章培恒先生的《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方法》,为新整理的逸作;“风范篇”中收录了“章培恒先生逝世十周年纪念座谈会”中各位专家的发言,对章培恒先生的生平和学术做了详尽的回顾。“切磋篇”中主要包含了大型古籍整理丛书《明人别集丛编》的相关论文,以及其他相关文史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钟翀 林宏 主编
本书为上海师范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全体同仁自2015以来四年间研究及发表的代表性成果、以及2015年以来本教研室培养的部分博士与硕士研究生、入站博士后的毕业论文或优秀论文的选萃汇编。本书所收论文以历史人文地理学研究为主要方向,内容涵盖城市与聚落、水利、铁道与航道、历史地图、渔业与盐业等多方面,多维度反映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空间地理实体演变与社会经济发展诸面相。反映本专业以历史人文地理学为研究主方向,并将重点设定为对历史时期中国南方地区各种文化地理现象的起源、分布、传播和变迁规律的探索与研究,尤其在城市与聚落、水利制度、宗族制度与结构、环境与人地关系、地图学史、铁道等具体课题上的研究特色。
王静 主编
《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的印发,标志着护理学独立为一级学科,这给护理学科的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挑战与机遇,其中专科护理成为护理学科发展的必然过程和重要支撑。近年来,专科护理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本书从理论与实践两篇着手,理论篇介绍专科护理的观念与延展、专科护理与护理学科的关系、专科护理面临的需求与挑战、专科护理的实施要素及路径、专科护理中的护理研究、专科护理教学、健康教育在专科护理中的应用、专科护理管理、专科护理的护患沟通以及护理伦理;实践篇介绍我院专科护理的发展模式、发展策略,并以伤口造口团队专科建设、淋巴水肿护理专科、消化内科专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专科护理为例,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关鹏飞 著
该书本着“带学生去看去思考,而不是代学生去看去思考”的原则,从大量教学手记中厘定出十二章:三尺讲台有洞天、疫情里的网课、课上突发情况、课堂外的课堂、无法抵达的教室、永远的批阅、期末与假期、躲不掉的毕业论文、不只是考研、讲台上的学生、讲台下的学生、大学师生与大学,并以《重温陶行知先生建校壮举》代序。这十二章内容仅进行必要的逻辑贯穿,使该书成为从课堂教学到校园生活的全方位、立体式、多层次的教育巡展。但每章在共同主题下,不以先后逻辑调整文章秩序,而以文章撰写时间为顺序排列,尽可能原汁原味地保留思考的现场感、意义的开放性和价值的未完成。书中包含的许多普通而真实的细节,是理论书籍难以替代的原始资料。
陈思和 王德威 主编
本书分为“专辑”、“文献”、“年谱”、“捐赠与特藏”、“论述”、“悼念”等板块。其中“专辑”对邵美洵、黄逸梵、郁达夫等现代文学重要人物的散佚文章进行了整理和分析。“文献”部分对胡风在抗战期间的日记进行了整理,并对日记所牵涉到的相关人事进行了索隐考证。“年谱”部分对许地山、刘延陵、苏雪林等人的生平、作品进行了编年。“捐赠与特藏”对复旦大学图书馆所藏1978至1982年间大学生文学创作资料进行了整理。全书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进一步展开提供了不少珍贵的材料。
于春洋 著
本书已送上海市民族宗教局审读(沪民宗函【2021】127号),同意出版。多民族国家普遍面临将国内不同民族在保持自身文化特色的同时塑造成国家民族,确保多元民族认同一体国家,为国家权力提供合法性来源的任务,这个任务就是族际政治整合。族际政治整合的效果好坏会深刻影响多民族国家的政治秩序、民族关系与前途命运,迫切需要学界在推进族际政治整合基础理论研究的同时,加强世界各国族际政治整合实践经验教训的梳理。本书在充分借鉴和吸收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上,围绕”多民族国家族际政治整合”问题展开跨学科综合性基础理论研究。分析中国现代民族国家建构与民族政策实践进程中可以奠定当代中国族际政治整合基调的要素,梳理当代中国族际政治整合的路径、压力与挑战,结合三种族际政治整合多国实践类型的经验教训与一般规律,讨论当代中国族际政治整合的实践策略。
汪苑菁 著
本书以20世纪初的晚清通商口岸城市汉口为例,探究现代报刊和口岸城市文化嬗变关系。本书在研究方法上选择一份具有代表性的晚清时期的汉口商业报纸《汉口中西报》,通过它来看晚清报刊在近代口岸城市文化嬗变中的“中介”作用。全书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城市史的视角探究晚清汉口由传统市镇向现代城市的转型过程;第二部分,阐述晚清汉口重要商业报纸《汉口中西报》的入场和报纸的风格特征;第三部分,从《汉口中西报》报纸文本出发,通过言论、新闻和副刊三个部分阐释报纸在现代物质设施、现代制度、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四个层面对汉口现代商业文化的建构;第四部分,阐释以《汉口中西报》为代表的现代报刊及晚清汉口新兴城市阶层对汉口市镇文化物质、制度和观念的改造;第五部分,从分析报刊媒介的本质入手,探求报刊在建构与改造汉口城市文化过程中的经验、启示和不足之处。
周琛影 田发 著
本书为东华文库系列新书,在理论层面上拟构建政府间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理论框架;实证层面先剖析央地间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情况,以形成一个全局性的认识;再以上海为研究样本,全面剖析市与区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状况,侧重研究其演变动态、支出责任分工效果、财力与支出责任匹配效果。比较层面选取北京、天津、广州和深圳四个样本城市来研究其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实践。政策层面设计出上海市与区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
复旦大学博物馆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 编
本书为复旦大学博物馆、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团队主编的连续出版物,现已出版8期。该书为收录了考古学、博物馆学、文化遗产、文物学、艺术史、古建园林研究与保护等相关领域的学术论文25篇,分为特稿、思想与方法、艺术史与文物学、博物馆研究、科技与保护、探索与发现、遗产论坛等板块,力图呈现文物与博物馆研究的最新科研成果,具有较高的学术参考价值,供相关领域研究者参考阅读。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是国内创办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文博教学与科研的高教机构之一,目前拥有一个文物与博物馆学本科专业,考古学一个学术硕士点和一个博士点,一个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硕士点,一个考古学博士后流动站。主要专业方向有:考古学、博物馆学、文化遗产、文物学、文物保护。
甘阳 孙向晨 主编
本书主要探讨通识教育理念演进以及理论问题、不同类型高校开展通识教育的实践探索经验、各大学通识教育发展历程回顾、通识教育的多元化发展探讨、通识教育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通识教育的质量保障及其具体在教学评估方面的具体措施、通识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国内外通识教育发展动态、书院建设以及理念性探讨、第二课堂建设以及保障措施等。本书是全国通识教育联盟的唯一辑刊刊物,作者汇集全国(含港澳台地区)乃至全球通识教育领域的教育家及一线教育者,浓缩各个角度的学术成果。
韩磊 著
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是医院管理永恒的主题。了解当今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管理的现状、面临的挑战、创新性的解决方案对于提高管理水平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然而,这是一个枯燥的过程,传统意义上的医疗质量管理相关的书籍并不能引起从业人员广泛的兴趣。本书创新性的将“黑天鹅”与“灰犀牛”概念引入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管理领域,以作者的思考以及一件件实在的案例为牵引,文字写作上避免乏味的说教与灌输,而是活生生的,能感知的心路历程,将提高阅读的可接受性。
刘晓雪 著
随着人口平均寿命的不断提高以及老年家庭的失能风险增强,一个新的社会群体既贫困又失能的老年群体(简称“双困”老人)出现。基于对“双困”老人养老服务的切实需求,及其在社会保障体系“兜底线”要求的背景下社会救助制度与其他制度相互协同配合的客观要求,本书将对照护社会救助作为一项专项、独立的救助制度进行研究,对“双困”老人照护社会救助的需求供给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充分分析,在一系列预测的基础上,重构既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又能满足“双困”老人最低照护保障需求的照护社会救助框架。
更多精彩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