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认为,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对于全社会而言不仅是一种风险考验,其中富含的重大机遇和发展活力同样值得开发与挖掘,而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试点就是这样一种探索。 进一步健全完善全民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发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试点将在简单的经济弥补形式外引入或促进养老服务供给,通过真正实现“筹资+支付+服务”的全流程产业链打通,不断丰富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内涵,并将弥补目前在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覆盖之外的保障空缺,减轻社会压力、缓解社会矛盾,提高全体人民的总体保障水平,实现社会可持续的、和谐的发展,有益于社会进步。
“病有所医、老有所养”是每个人最朴素的人生愿望,也是衡量社会发展文明程度的重要 标志。面对养老问题的态度,代表着社会对生命的尊重、对人生价值的认可和对社会发展规 律的敬畏。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从基本方略层面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安排。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的要求,为全社会发展老龄事业指明了方向。作为对国家养老顶层设计的积极呼应,2016年6月,人社部印发《关于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以“十三五”期间基本形成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政策框架为目标,正式开展长期护理保险政策试点。其后,不仅首批15个全国试点城市和2个重点联系省份陆续出台实施文件并启动试点,其他城市也在积极跟进中,仅2017年全国已有近20个城市开展长期护理保险试点,2018年还将有30余个城市开始进 行制度的探索与实践。 作为过去及未来一段时间内全球面临的共同课题,世界范围内都在针对人口老龄化不断研究并寻求更好的解决方案,特别是针对老龄化带来的老年人健康护理问题,各国通过建立并完善不同形式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满足多样化的养老需求,给予个人经济、服务、精神等层面的多重保障。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结合基本国情,从医养结合的角度出发,探索实现家庭养老向社会化、专业化服务模式的转变,能够更有效地分担家庭护理的经济与人力负担,帮助失能老人有尊严地安享晚年,具有积极的社会效应。 虽然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已在多个老龄化国家建立并取得了一些较为成熟的经验,但是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我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老年人口超2亿人的国家,仅失能、半失能老人就预计达4000万人左右,并随着家庭结构核心化、女性就业率不断上升、独居老人与空巢老人数量快速增加等趋势的影响,传统养老模式面临挑战,正在逐步发生变化。因此,在更加严峻的社会老龄化及养老形势下,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设必将更特殊、更紧迫,也将更艰巨。
- 版权: 复旦大学出版社
- 出版: 2018-09-01
- 更新: 2023-03-22
- 书号:9787309138351
- 中图:F842.625
- 学科:经济学应用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