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书架
-
引用
本书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大国经济增长的需求动力机制研究——国际比较及中国的选择”(11CJY020)的最终成果。本书把经济增长(发展)阶段作为自变量,把需求动力机制作为因变量,生产力水平和经济结构作为二者的中介变量,把国家规模作为二者调节变量,力图构建一个揭示新兴大国经济增长的需求动力机制演变的理论分析框架。同时,结合考察美国、俄罗斯、印度和巴西需求动力机制拉动本国经济增长的实践,验证大国经济增长的需求动力机制演化规律,比较和评估大国经济在同一发展阶段需求动力机制的差异及优劣,为中国当前选择和调整经济增长的需求动力机制提供理论指导和经验借鉴。
消费、投资和出口三者的合理配置以及运行构成了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需求驱动机制。现实经济增长中,需求驱动机制能否合理构建,通常影响着一个国家的长期经济增长目标和短期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中国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高速增长,年均达到948%的增速,2016年,GDP总和已突破7441万亿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然而,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尤其是在2007年金融危机以后,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经济下行风险加大、外需日趋萎靡,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国民生活福利还没有得到明显改善等,这一系列问题却日益桎梏着经济增长的潜力。200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提“扩内需、保增长”,此后,2009年、2010年、2011年连续三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着重强调“调整优化需求结构,坚持扩大内需和稳定外需协调发展”的方针。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必须以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由此,调整和优化包含需求驱动机制内部结构等一系列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已经成为中国经济改革的顶层战略。然而,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任何改革均需要探索相关规律和借鉴国内外相关经验,以减少经济改革的成本和代价。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国土广袤、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极大的发展中大国,而与此同时,世界也存在与我国类似的经济体国家,但其经济发展的进程有的已超越中国,有的与中国处于同样的发展阶段,在经济实践中,科学总结和借鉴它们的发展经验,必然有益于中国的经济改革。本研究从探讨需求驱动机制与长期经济增长以及若干短期经济增长目标的理论关系出发,揭示需求驱动机制在长期经济增长过程中的演化规律,以及在短期经济增长过程中,受若干短期增长目标约束应呈现的理论最优状态。进一步地,本研究以美国、巴西、俄罗斯、印度等和中国国情相似的大国以及葡萄牙、希腊、摩洛哥、玻利维亚、印度尼西亚、尼泊尔等国情相似的小国为经验分析对象国,对长期经济增长过程中大国与小国的需求驱动机制的演变规律分别予以检验;同时,又以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等国情相似的大国为经验分析对象国,对工业化短期阶段受若干短期增长目标约束的需求驱动机制理论最优状态进行验证。在此基础上,本研究提出发展中大国应对长期经济增长和当前短期经济增长目标调整而调整需求驱动机制的思路、手段和对策。总之,本研究就长期经济增长过程中的需求驱动机制演化规律,以及短期经济增长过程中受短期经济增长目标约束的需求驱动机制的调整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分析和经验研究,为促进大国经济健康持续稳定增长而调整需求驱动机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和现实参照,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 版权: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 2018-12-01
- 更新: 2023-03-22
- 书号:9787301300404
- 中图:F113.4
- 学科:经济学理论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