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徐徐展开的凉山人文地理笔记,也是一部连接历史与现实的凉山人文史和精神史。身为凉山人的作者多年间不断深入彝族聚居区,用图像与文字记录了凉山的季候、山河、植被、风俗,从西昌到金沙江,从毕摩文化到彝人之歌,作者通过刻画个体来放大历史的细节,用极具人文关怀的笔触为我们还原和呈现了全国最大彝族聚居区的完整风貌,弥补了公众对凉山自然地理与人文历史认知的空白,更让我们透过这偏远的地域和古老而独特的文化,加深对广袤中国大地的了解。
《凉山纪》是一部用图像与文字纪录凉山的书籍,作者糅合了人文地理随笔和地方史志两种写作方法,较一般的人文地理随笔来得全面、系统,较地方史志更为主观和深入。作者介绍凉山的风物人情、社会生活、经济文化,对凉山的人文多作描述。这些描述带有深厚的个人体验与感性色彩,又不失理性分析,对一些外界感觉神秘甚至误解的风俗加以厘清,以正本清源。 综合来看,总体以地理作为时空坐标,以具体的人和事来勾画世居族群的历史面貌,以横断山脉地区特殊的自然地理造就的文化作为历史线索统摄全书,由此形成了本书的十个章节:凉山?古道(蜀身毒道上的几座城),美姑?牛牛坝(探寻大凉山的主人——彝族的源流),西昌?邛海(“袖珍天府”西昌的三张面孔——马可?波罗眼中的大汗建都、新中国的航天城、新时代的旅游胜地),会东?老君滩(金沙江和长江漂流探险队),冕宁?锦屏(新农村建设和雅砻江水电资源开发),盐源?泸沽湖(摩梭人文化遗存),普格?螺髻山(“冰与火之歌”——第四纪冰川和火把节,大凉山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甘洛?德布洛莫(毕摩文化——彝族人的精神世界)、凉山?高山(对大西南的的探索与)。最后以“彝人之歌”作为全书的总结,将焦点对准走出大凉山的彝族音乐人,如“山鹰组合”“彝人制造”、吉克隽逸、莫西子诗等新一代彝族年轻人,他们是彝族文化走向全国的优秀代表,也是大凉山美好明天的缩影。 作者何万敏出生、成长于大凉山,之后又长年工作于此,大凉山是他的故乡,更是其精神高地。新闻记者职业训练的敏感和洞察力,加上对大凉山的深厚感情,横断山区的高山激流在作者笔下也变得丰满而立体,充满“温情与敬意”,饱含作者对家乡的热爱。
- 版权: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 2021-09-01
- 更新: 2023-11-24
- 书号:9787559836366
- 中图:I267.1
- 学科:文学中国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