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煤气化的多联产能源系统

作者: 倪维斗、李政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1-01-01

  • 优惠券
  • ¥3
    ¥10
    ¥30
    ¥70
  • 领券
电子书 ¥55.25 定价:85.0
  • 收藏

  • 加书架

  • 引用

简介

本书是集十多年研究成果而编撰的有关多联产能源系统的一部专著,涵盖了多联产系统的概念、建模方法、系统设计、集成和优化方法、系统特性规律、系统综合分析与评价、在我国的实施前景、对CO2减排的影响等内容,并展示了一系列多联产系统的应用流程。本书可供从事多联产能源系统研究的专业人员以及能源、化工领域的研究和开发设计人员阅读参考。

更多出版物信息
  • 版权: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 2011-01-01
  • 作者:倪维斗、李政
  • 更新: 2023-10-13
  • 书号:9787302231769
  • 中图:TQ546;TK01
  • 学科:
    工学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作者信息

倪维斗、李政

倪维斗,男,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1932年出生于上海。现任《Frontiers of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in China》杂志主编。 1950年进入清华大学,1951被保送到原苏联莫斯科包曼高等工业学院就读,1957年获证书工程师学位,1957年毕业后回清华大学任教。1960年至1962年赴原苏联列宁格勒加里宁工学院攻读研究生,获副博士学位。1990年被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技术大学授予荣誉博士。 历任清华大学热能系、汽车系主任,副校长,校务委员会副主任,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攀登计划”B项目首席专家,1991年被选为国际高校科学院院士,199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北京市科协副主席,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规划专家顾问组第一届和第二届成员,教育部科技委委员,教育部科技委主任等职。 长期从事热力涡轮机系统和热力系统动态学方面的研究,全面系统地发展了复杂热力系统及其关键部件的先进建模方法和一系列新的控制策略;在建立大型火电机组性能与振动远程在线检测与诊断系统中获得重要创新性成果;大力推进燃气轮机在我国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对先进燃气轮机的消化、吸收、应用和推广发挥了组织和指导作用。曾获国家教委、电力部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学术著作多部。 20世纪90年代,针对我国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国情,提出了以煤气化为核心的多联产能源战略是实现我国经济、环境和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出路的观点,并在国内外大力倡导多联产战略的研究和实施。近10年来,对我国的能源发展战略开展了大量研究,主持“我国替代能源发展战略”以及“我国节能发展战略”等多项国家能源战略研究课题,对我国在工业化、城镇化和机动化并举的动态发展过程中的多维度能源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阐释,对我国在能源安全、环境保护和碳排放等多重约束下的可持续发展途径和策略,提出了一些重要的看法和建议。 李政,男,清华大学热能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65年出生于河北石家庄市。现任清华大学热能系热能动力仿真与控制研究所所长,清华BP清洁能源研究与教育中心主任,电力系统及发电设备控制和仿真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动力工程学会理事、学报编辑委员会副主任,《Frontiers of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in China》杂志副主编。1981年进入清华大学热能系学习,1986年和1988年分别获得工学学士和工学硕士学位。1989-1991年在哈尔滨汽轮机厂设计研究所工作,历任助理工程师和工程师。1992-1994年在清华大学热能系攻读博士并获得工学博士学位,其间曾以高级访问学者身份在德国济根大学进行循环流化床模型化合作研究。1994年末起在清华大学热能系工作,1996年任副教授,2000年任教授,2001年任博士生导师。2003年起任清华-BP清洁能源研究与教育中心主任。 “九五”至“十一五”期间,参与和主持了多项国家973、863和科技攻关及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课题,2001年“循环流化床动态仿真技术”获得国家四部委颁发的“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优秀科技成果”;“循环流化床本体和动态仿真关键技术的研究和产业化”分别获得2005年教育部提名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和2006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二),2005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7年成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主要研究热动力设备及系统数学建模与仿真、以煤气化为核心的多联产能源系统设计与分析、碳捕捉与埋存(CCS)系统分析与关键过程研究、火力发电厂节能分析与诊断、中国能源系统分析与能源发展战略研究等,发表学术论文180余篇,合作编撰并出版学术著作及译作多部。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