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由三位科技工作者写的。科技工作者习惯于用数据作为语 言和证据来说明问题。这样做简明、扼要、清晰和一目了然。本书给出了上万个数据。如何明白无误地了解这些数据的含义,就需要有一定的注释和事先说明。 1.书中“学校面积”,是指校园本身的面积,不包括学校所属的林场、农场、牧场,以及远离学校的试验研究用的场站和各种基地面积。 2.书中“大学生每年学杂费”是指非本州生(留学生属于非本州生)的一般专业的学杂费。如是本州生,则学杂费可少交。少交的量,各校不同。如是读商、医、法、牙医和兽医等特殊专业,则学杂费要多交。多交的量各校各专业不等。全书提及费用者全指美元。 3.书中的系科排列,一般是按其英文第一字母的顺序排列的。个别地方为了突出某一系科或为排版格式所需而提到前面也是有的。另外,美国著名大学系科和专业往往达上百种,各种课程几千种,本书所列仅为该校有特色的主要系科。 4.书中的“各种语言”是指英文、中文、法文、德文、俄文、日文、意大利文、阿拉伯文、希腊文、西班牙文和拉丁文等世界上常用的十几种语言。美国著名大学中都有此专业,为节省篇幅而简述之。 5.书中的“族裔研究”是指黑人研究,西裔(即西班牙语系,中南美洲人)研究,亚裔研究,印第安人研究以及阿拉伯裔、穆斯林和斯拉夫人等的研究。 6.书中的“地区研究”是指东亚地区研究,中近东地区研究,俄罗斯和东欧地区研究,西欧地区研究和南北美洲地区研究等。 7.书中“研究生的学杂费和膳宿费”未给出数据。这是因为研究生与本科生在作息制度上有很大区别。他们很少住在校园里,所以许多学校不给出研究生的膳宿费。另外,研究生们多数兼做TA(助教)、RA(助研)工作,许多人与导师共同申请各种研究基金。这样,“学杂费”一项对他们不是必需的。许多统计资料中也不给出。 8.书中“学年制度”指美国1学年中有学期制、学季制和3学期制3种。即1学年分2个学期、3个学期和4个学期。第1种是多数大学,第3种有相当一批大学,主要在大湖地区。第2种有少数学校,主要在西南地区。实行双学期制的大学,其暑假(有3个月)一般作为一个小学期来使用。特别对研究生来讲,这3个月(小学期)往往能派上大用场。有许多关键的课就在这3个月内上完。 9. 根据美国宪法,美国中央政府(联邦政府)没有教育权。教育权在州级和州以下的地方政府。所以,美国没有国立大学,只有州立大学。由此,各州的公立大学是美国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点与中国不同。 10.书后有106种附表。这是本书的重要组成部分。100所学校都是各别介绍。而附表则是校际之间的比较。有比较才有鉴别。许多重要内容,恰恰归纳在附表中,如诺贝尔奖的多少,100所名校以外的76所名校,100所知名的文理学院以及英文缩写词的含义等,都在附表中。为了比较,本书修订版保留了2008年的各表,同时给出了2011年的各表。 11. 美国的大学名称,历来在汉语中不统一,加上中国的台、港、粤等地方言与普通话有一定差别,则更增加了译名的混乱。除考虑约定俗成者外。作者在本书中力图根据英语和汉语的发音,将译名规范化,并且给以一定的汉语含义,以便好读、好记。例如艾茉莉大学、威恩大学、冷山岚科技学院、西留地大学等。此举是否妥当,有待读者评说。 12.书中“与中国的关系”所提到的在该校留学的中国人,有些人在不同学校出现,这是因为,这些人在这个学校学习或工作过后,又到另一所学校继续学习深造或工作。 13.书中的学费指学杂费之和。毕业率指6年内毕业算正常,因为有半工半读的学生,还有读双学位的学生。美国大学生不及格的课不列入成绩单,而是交费后重读,这就延期了。 14.书中ACT成绩满分为36分。ACT中间段学生指26%~75%段的学生。GPA成绩最高4分。SAT成绩最高为2400分。因为加考了英文作文800分。即考数学、英语和写作三门课,各800分。但各州执行情况不一,有些州还未从考两门改为考三门。 15.书中“基本情况”中的男女生比,少数裔与白人学生数比、留学生比等均指本科生,不包括研究生。 16. 凡称为文理学院者,无资格招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个别文理学院经批准在少数有条件的专业可招少量硕士生。属此性质的少数名为大学者也划入文理学院之列。 17. 美国每个州的州立大学有数个至约20个(如加州)。它们有着同样的名称: 某某州立大学。区别它们的标志是校址。一些中文文献中称它们为分校。这是误解。它们并无总、分之别,而是完全独立的、平等的、互不隶属。本书中以不同校区区别之。
对青年及其家长,对高教工作者和留学生工作者都是有益的。
- 版权: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 2012-05-01
- 更新: 2023-06-07
- 书号:9787302286394
- 中图:G649.712.8
- 学科:教育学教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