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繁森、孔亮
本书包括考虑认知负荷的工作研究2.0理论方法框架,制造系统信息场的概念、测度和应用,信息流价值的定性分析与定量评价,信息加工经济原则及其在法、环、测改善中的应用,任务复杂性测度方法,最后给出了同时应用动作经济原则和信息加工经济原则进行现场改善的案例。通过阅读本书可使读者掌握工业4.0时代生产现场信息问题的内涵与改善方法。本书可供从事生产现场改善的技术人员和相关管理人员,以及精益生产推进人员使用,也可供高等院校工业工程、机械工程、物流工程以及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师生参考。
王进峰、吴自高
围绕《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8年版)》,主要编写基础共性、关键技术、行业应用等三部分标准内容。基础共性标准作为整个标准体系的支撑,包括通用、安全、可靠性、检测、评价等五大类。关键技术标准包括智能装备、智能工厂、智能服务、智能赋能技术、工业网络等五大类,分别对应智能特征维度的资源要素、系统集成、新兴业态、融合共享、互联互通。行业应用标准面向行业具体需求,对基础共性标准和关键技术标准进行细化落地,指导各行业推进智能制造。本书为机械类专业的课程教材,亦可作为智能制造从业者的工具书。
李凯、周陶
专著主要考虑同类制造资源通过网络共享涉及到的调度问题。与传统调度系统相比,机器通过云平台实现共享,需进一步考虑如下特点:(1)机器使用权与所有权分离,机器使用更应重视成本因素;(2)通过互联网获得的同类制造资源,在一个调度周期内,可能会带来平行机系统机器数量的变化。如果从静态的角度来看,可视为每个机器存在不可用时间段的平行机调度系统;而从动态的角度看,需综合考虑机器选择产生的成本与生产效率的平衡;(3)共享的机器设备在现实空间中可能有很大的位置差异,因此需要考虑生产对后续配送的影响。
张洁、吕佑龙、张朋、汪俊亮
本书针对智能制造中的数据技术基础展开介绍,在概要阐述数据技术基本概念与发展历程之后,围绕智能制造中的业务数据化特点,从数据生命周期与数据管理流程角度,依次对智能制造中的主要数据技术及其应用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本书撰写基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注重数据技术方法体系及其在智能制造业务中的应用介绍,能够为智能制造工程、机械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等相关领域高校的本科生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案例,同样可为智能制造相关科研人员、企业从业人员提供技术指导,为制造业信息化、智能化的咨询和实施人员提供参考。
邓朝晖、刘伟、万林林、吕黎曙、刘涛
系统介绍智能工艺设计的内涵、发展、相关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及其应用案例,使学生能够不断深入认识制造技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发展趋势,培养学生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方法分析、解决机械制造工艺设计问题的基本能力与素养。同时本模块可与优化设计、数字孪生、模拟与仿真、深度学习、基于案例推理、知识工程、大数据基础、数据管理方法、智能数控、MES、智能装配工艺、传感与检测、机器视觉等单元模块形成强耦合关联,合理拼接组成《智能制造工艺技术基础》及其它相关课程。
高亮、李玉良、邱浩波、肖蜜、李好
本书结合近年来智能制造技术的发展,详细介绍了优化设计的基本概念、优化算法和关键优化技术,并对优化设计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基于作者及其合著者多年来从事优化设计的研究和应用工作,从方案优化设计、拓扑优化设计、代理模型优化设计、多学科优化设计、可靠性优化设计和稳健优化设计等角度对优化设计技术进行阐述,代表了优化设计技术近年来的最新发展。本书既可作为智能制造本科专业必修课程教材,也适合其它专业学生选修优化设计课程的教材。对于企业从事或关注产品设计的工程师和管理人员而言,此书不失为一部有价值的向导。
周晓敏,郑莉芳,刘鸿飞
本书是高等院校机器人学教材,比较系统地论述机器人学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介绍国内外机器人学研究和应用的最新进展。全书共6章,主要内容包括工业机器人的产生与发展、机器人学的位姿几何基础、机器人位姿方程、机器人运动学基础、机器人静力和动力分析、机器人轨迹规划等。
张志安,雷晓云
本书是机器人学科的通识教材。从机器人历史,基本概念出发,引出机器人的分类。涵盖了机械原理,材料科学,电子自动化等众多学科内容介绍。再转而介绍了机器人系统设计的一些优秀工具软件,以参加比赛为切入点来学习机器人的系统设计。最后介绍了常见机器人赛事和相关机器人设计思路。本书紧紧结合机器人赛事最新热点,适合所有理工科背景对机器人感兴趣的学生做为入门书籍学习。
韩敬华、冯国英、何长涛
本书针对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基础理论、效应机理、前沿应用等问题进行了概述和凝练,展示了激光在精密制造、快速清洗、环境保护、激光系统元件应用等领域的前沿成果。本书主要内容包括飞秒激光特性及加工优势激光及等离子体清洗、等离子体光谱对界面检测、激光诱导光学材料损伤等。本书从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基本原理出发,针对不同的激光参数和材料类型,对激光作用过程和效应进行理论分析、机理研究、仿真模拟、实验验证、并建立了相应的物理模型。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激光作用效应进行了归纳,并对其应用的领域及其优势进行了总结和归纳。本书的研究方法、物理模型和应用分析都为激光效应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本书可以作为理工类大学高年级本科生及研究生教材,以及从事激光相关技术人员的参考资料。
邢忠文、张景德、黄根哲、林建平、王志海、李爱菊
本书是新工科立体化教材《工程材料与机械制造基础》的第1册。根据立体化教材的课程知识体系和能力要求,介绍了材料与制造技术简论、工程材料、材料的改性、材料的液态成形、材料的塑性成形、材料的连接成形、非金属材料成形、增材制造技术以及各种成形方法的中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最新进展等内容。按照知识点的逻辑关系构筑了适应不同工科专业人才培养需求的工程材料成形基础与先进成形技术课程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重点突出了各部分内容的核心知识点和能力点,对接了新工科专业人才培养对该课程的知识需求。 本书与数字教材、数字资源库、教学课件、习题库等多种教材形式结合配套使用,体现了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多元化、立体化,便于学生了解和掌握课程的知识体系和能力要求,实现新工科人才的培养目标。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不同专业、不同学时的工程类、管理类学生的教材,也可以作为相关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贾坤、康晓娜、杨露、黄平、陈汉斌
《物联网技术及应用教程(第2版)》以数据流动为主线,分感知、网络、应用三层讲述物联网的概念与体系结构。感知层的功能是数据的采集与物体的识别,着重讲述自动识别技术、定位技术、智能嵌入技术、传感器及组网技术;网络层的功能是数据的可靠传输与智能处理,重点讲述各种网络接入技术,特别是无线接入技术,同时讲述物联网网络服务与海量数据存储及处理技术;应用层的功能是数据的行业应用,重点讲述不同的物联网技术在不同行业的具体应用方案。全书共分9章,第1章为物联网绪论,第2~5章为感知层的关键支撑技术,第6~8章为网络层的关键支撑技术,第9章为物联网安全技术。 《物联网技术及应用教程(第2版)》既可作为物联网专业、网络工程专业大学本科教材,也可以作为高职院校、培训机构的物联网专业培训教材。另外,本书对从事物联网、计算机网络的工程技术人员也有一定的学习参考价值。
齐乐华、韩秀琴、韩建海、徐向纮、朱民、田杰
本书立足于新工科发展需求和促进融合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改革,在总结近年来教学改革的探索研究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编写而成。在保持原有优秀教材的结构、核心工艺技术和相应知识点的基础上,大幅增加与新工科有关的新知识、新工艺、新进展和相关案例,体现了新工科知识与能力要求。 本书除绪论外共有八章内容,包括切削加工基础知识、常规切削加工与精密加工、特种加工、数控加工技术、典型表面加工分析、零件的结构工艺性、零件的制造工艺过程和其他先进制造技术等。每章设有导学部分,阐述了本章学习应达成的基本能力,将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有机关联;每章后面附有复习思考题,便于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此外,本书还配有大量的案例视频和数字化资源,便于读者更直观地理解知识点和体会实际应用场景。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机械和近机械类各专业的本科生教材,也可以作为相关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陈良惠
基于发光二极管(LED)的半导体照明(也称为固态照明)由于具有巨大的节能环保效益和对电力电子、新兴显示等相关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成为世界各国高科技竞争的主流领域之一,也被确定为我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2002年中国工程院设立关于半导体照明的首个咨询项目,2003年国家启动半导体照明工程,2004年发表第一个关于固态照明的院士建议,此后我国的半导体照明技术和产业发展进入了快车道。在对半导体照明技术和产业的内涵和外延进行全面阐述的基础上,本书系统总结了我国十五年来半导体照明全产业链发展的巨大成就,分析了我国照明产业近年来的发展。
蔡红霞、周传宏
本教材主要介绍人工智能及其在现代工业领域的应用。教材主要针对智能制造工程本科生专业课程培养,提供有关人工智能理论及工业应用所必须的知识,系统地介绍人工智能理论体系,并结合实际工业案例应用,增加算法软件实现和算法工业应用环节,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工程应用素养。本教材就是为大学本科高年级学生提供有关人工智能理论以及工业应用所必需的知识,掌握人工智能算法的基本原理与应用场景,培养设计开发智能系统的基本技能,填补智能制造工程等新工科专业人工智能本科生课程教材空白。
朱华炳、李晓东、朱瑞富、刘舜尧、吴万荣、刘振东
《工程训练》是本系列教材中主要涉及制造业的工程实践,包括创新实践的教学部分。 本书共分9章,主要内容有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冷加工(主要包括车削加工、铣削加工、磨削加工、镗削加工、钳工与钻削加工等)、热加工(铸造、锻造、焊接、热处理与表面工程技术)、特种加工、数控加工与非金属材料成形等有关加工和工艺知识,为适应制造业技术与管理的飞速发展,本书还包含了物联网及智能制造、增材制造、微纳制造、安全生产及环境保护等章节或内容。本书在继承和发扬传统加工方法和工艺的基础上,还在有关章节增加了新工艺、新方法的介绍,如消失模铸造、数控冲压、等离子弧焊与切割、焊接机器人等,使得内容更全面、更系统和更新颖,更加符合新工科对工程训练的新要求。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有关专业的工程训练课程教材,也可作为职业院校的师生及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薛邵文、李刚、曾煜、赵南琪、周启彬、汪异
《电工电子技术(微课版)》共分为五个项目,分别为触电保护措施和现场实施触电急救、扬声器PCB印制电路板的制作与测量、三人表决电路的设计、USB迷你可充电小风扇的制作与调试、多功能电子控制器的制作与调试。 《电工电子技术(微课版)》的主要特点是以项目为导向、任务为驱动、理论与技能训练并重,学习用电技术基本知识,正确选择使用仪表及电气设备,认识常用的电子元件及其符号,能够使用图表、手册和公式对电路进行计算,能正确选择使用仪表及电气设备对简单电路进行安装与焊接。 《电工电子技术(微课版)》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电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电工类”课程教材,也可供初学者或相关技术人员参考。
更多精彩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