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艺术与科学【卷十六】:中国书画与视觉文化研究

    李砚祖

    本书主题为中国书画与视觉文化,分为中国古代绘画研究、中国古代书法研究、中国现代美术研究和视觉图像与文化传播四个部分,对中国古代书画家和作品、中国现代美术及视觉文化进行专题探讨,有的是个案研究,也有对书画家的艺术思想进行探讨,论文作者提出独立的学术见解。本书对中国古代书画史论研究有较大的学术价值,对中国现代美术史和视觉文化研究也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对传承中华民族文化优良传统和美术史学科建设、当代文化图像研究,均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适合大专院校艺术专业师生和广大书画爱好者、现代艺术与科技爱好者

    ¥57.2 电子书
  • 艺术与科学【卷十五】:艺术图像

    李砚祖

    博物学研究范围很广,涉及自然界的植物、动物、矿物等,也涉及人造物,如器物等。艺术与博物学有共同的对象,两者时有交叉与沟通。本书围绕这一主题,分别从博物画、古典类书、古物、现代技术与篆刻、江南园林、法国纪念碑博物馆、交互设计、敦煌文化等博物学的角度进行艺术和艺术史相关的探索,具有学术创新性与前瞻性。

    ¥50.7 电子书
  • 艺术与科学【卷十四】

    李砚祖

    本卷主题为艺术与博物学。博物学是门科学,研究范围很广,涉及自然界的植物、动物、矿物等,也涉及人造物,如器物等。艺术与博物学有时有共同的对象,有时两者则有所交叉和沟通。本卷围绕这一主题,选刊刘华杰的《博物画的历史与地位》、雷中行的《古典类书的插图画师与刻工的自然知识》及汪燕翎的《古物、艺术史与文化遭遇:1868—1904卜士礼的收藏与著述》诸文,从博物学的角度进行艺术和艺术史相关的探索;与此相关的还有李响的《博物学视野下的现代技术与篆刻》、熊震的《明中期江南园林与文人的生活图景》,译文爱德华·康丹斯基的《艺术与科学之间:迈克尔 ·卜弥格的绘画及其中国主题作品》和弗朗西斯 ·哈斯科尔的《法国纪念碑博物馆》等;设计方面,王佳的《交互之美——以“场”为基点的交互设计美学》、刘派的《敦煌文化遗产的数字化重构》和菲利普 ·安如的《设计伦理学:存在主义视角》诸文均值得一读。

    ¥23.68 电子书
  • 艺术与科学【卷十三】

    李砚祖

    本期以“吉祥文化与工艺美术”为主要议题,来自国内外美术、工艺美术的历史与理论研究领域的学者从文化人类学、社会学、符号学等不同视角出发,深入探讨了吉祥文化、工艺制度、工艺美术的生产组织方式等方面的问题。日本学者岩城见一的《东方绘画中的“色彩”——画论及相关领域》一文,从中、日画论的讨论出发,展开了对东方绘画中“色彩”观念的剖析;张道一先生《吉祥艺术与吉祥文化》一文,则是从中国装饰纹样的艺术表现入手,对吉祥文化的深入阐发;国内青年学者朱怡芳、张朵朵、顾浩等针对当代工艺美术发展中的现实问题亦有较深入的研究心得。英国及土耳其学者的《当代英国家庭手工艺的制作与接受》及《非正式经济的设计:伊斯坦布尔及其周边地区的工艺美术》等文,从另一侧面反映了国外工艺及研究现状。

    ¥19.36 电子书
  • 艺术与科学【卷十二】

    李砚祖 主编

    《艺术与科学(卷12)》以“空间、时尚与设计”为主要议题,国内外设计理论与历史研究(包括城市规划、服装、工业、信息等设计领域)、技术史、美术史、美学、社会学等领域的资深专家及年轻学者围绕本主题进行了深入论述。其中,由国际著名设计史学家佩妮·斯帕克教授撰写的《离家在外:家庭生活与现代主义》、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城市规划学院的资深教授尼泽·阿尔萨义德教授的《既非同质,亦非异质:伊斯兰世界中的建筑与城市形态》、国内学者周岚的《由“工业”到“艺术”——798空间的意义转换研究》诸文,选择了私人/公共、建筑/城市规划空间作为研究对象,着重探讨了空间变化背后深层的社会、文化原因;王佳从“场”的角度提出以创造交互行为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设计研究及张建宇对中西方绘画中远近法与透视术的对比研究,则是对其他形式的“空间”及背后的空间观念的探索。此外,《设计艺术中色彩、材料与表面装饰(CMF)的研究与应用》、《时尚中的人体与空间》、《设计史的微观话语:日常生活与女性主义历史观》等文,也会给读者以新的启发。   本书适用于艺术院校师生及从事艺术与科学研究的从业者及研究人员学习及使用。

    ¥24.7 电子书
  • 艺术与科学【卷十一】

    李砚祖

    本卷以中国篆刻艺术和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研究为主题。朱良志的《大匠不斫:篆刻的天趣问题》一文,以篆刻的天趣为核心,论述了近三百年来篆刻界以汉印为典范、尚天趣去人工的丰富内涵;《周亮工全集》的辑校者朱天曙对周亮工《印人传》的成书、版本及其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解析;就篆刻问题韦佳、祝竹、徐梦嘉等都有很好的著述。中国古代绘画艺术一直是学者研究的重点,我国台湾地区学者庄素娥、北京故宫博物院余辉等先生的论文均有重要见解;张朋川关于桃花坞木刻版画的文章,第一次对桃花坞版画进行了新的分期;还有日本学者肥田路美、香港学者文洁华等的论文均值得一读。

    ¥24.7 电子书
  • 艺术与科学【卷十】

    李砚祖

    本期以“中国古代图像研究”、“文化遗产理论”和“女性主义设计批评”为主要议题。其中王小盾先生从文献和民族学资料出发,对于饕餮的实质和饕餮图形的内涵,发前人所未发,新颖而独到。《汉代的器用与仙道》、《中国古代铺首的材质与功能》两文亦从不同角度对中国古代的器物及其构件设计进行了解读。女性主义设计与艺术的文章,对于国内设计艺术学界开展相关研究具有启示作用。世界遗产“突出的普遍价值”评价标准的演变的研究,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文化遗产评价标准在近三十年中的演变作了详尽的分析,这在国内外尚不多见。此外,“史学”专栏中的两篇佛教主题文章,考证精确,论证翔实,“考工”与“读书”中的两篇文章与本期主要议题相呼应,均值得一读。

    ¥23.68 电子书
  • 艺术与科学【卷九】

    李砚祖

    《艺术与科学(卷9)》以“地方性知识”及“佛教艺术”的研究为主题。“地方性知识”理论诞生于后现代主义及后殖民主义思潮之中,其主旨是关注文化的多样性。本卷编选了英国著名的科学史学家白馥兰从“技术绘图”角度对传统农耕时代的中国的重新审视的论文,国内学者冯恩学对俄罗斯远东南部古代艺术品与中国的联系和美国学者对云南青铜器金属科技的研究等论文均值得一读。“佛教艺术”部分则刊选了包括海峡两岸在内的中、日、韩三国学者的相关论述,详尽而深入。相信本卷会对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有很大的启发。读者对象为广大对艺术研究、艺术与科学、技术关系问题感兴趣的研究者及高等院校的研究生、教师,以及其他自然科学、人文科学方面的读者。

    ¥23.68 电子书
  • 艺术与科学【卷八】

    李砚祖

    为了契合即将在北京召开的第29届奥运会这一大盛事,本卷以“艺术与体育”为主题。本卷聘请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奥运研究中心金元浦教授为特约编辑组稿,并邀请来自各学界的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从该主题设计的各角度展开深入讨论。

    ¥24.7 电子书
  • 艺术与科学【卷七】

    李砚祖

    本卷以艺术与四季的研究为主题。四季与物候是我国历代各类艺术作品中常见的表现对象。本卷选择了国内外对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画作展开研究的部分代表性成果,这些论文或持新见、或借助新方法、新视角而有新论。

    ¥24.05 电子书
  • 艺术与科学【卷六】

    李砚祖

    本书收录了现代设计研究的专题论文,包括设计译文与部分博士论文。

    ¥30.55 电子书

更多精彩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