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曙光
本书遵循假设推理结论的实证研究方法,阐释媒介行为、市场结构和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而使读者了解接触点的整合设计、内容和广告的管理流程优化方法以及不同媒介产业结构下行为和绩效的互动作用,尤其是结构行为绩效的分析思路和360度的接触点整合设计。
李彬、李漫
本书文章集中体现了当今的前沿探索与理论思考,内容分为新闻篇、政治篇、经济篇、社会篇、思潮篇、文化篇和国际篇,文章观点独到,思想深刻,发人深省,有助于读者深刻、全面而具体地理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以及相关的社会历史背景。
范红
这是一本涵盖近年来优秀媒体语言、文化与社会专题的教材,书中选取了2000年以来最新的学术研究文章,关注媒介研究方法、媒体变迁和社会变迁,探寻全新的文化发展与研究架构,强调中国视角,关注中国社会发展动态。每课后面均有思考题,并附有参考文献与最新参考书目。本书适合高年级本科学生和研究生作为该专题的入门书籍,以及高校相关课程教师的参考教材。
胡正荣、张磊、段鹏
《传播学总论》自1997年出版以来,获得广泛好评,曾获得北京市第五届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对应课程“传播学概论”于2007年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 修订版注重推陈出新,全面系统考量传播学的发展现状。在继承初版一些特色的基础上,结合国外最新的研究成果,纳入近期涌现的重要理论,并重新考察传播学早期研究中被忽视的一些理论和派别,减少或删除一些重要程度较低的内容。本书配有相关网络资源,可供教师下载课件。
陈昌凤
几年前,陈昌凤说起她想写一本中国新闻传播史的教材,而且想从一个新的视角写。我表示赞同。新闻史的教材、著作在我国已经出了很多,从一卷本到多卷本都有。我向她谈了我学新闻史的体会。传统写法的新闻史,与历史学家写的中国近、现代史差不多,按革命阶段分期,是以报刊资料叙说历史而已。至于新闻业本身的发展阶段划分,不但不能体现于章的标题,见于节的标题也不多。体现新闻规律的某一方面的内容,本来放在一起谈更符合逻辑,但是由于会突破政治分期只好按下不表。所以,一本新闻史看完了,头脑里装满了各种政治活动、革命斗争的背景材料,以及这些时期的说不完、记不清的各种报刊的言论及其斗争。头绪繁杂,留下深刻印象的不是很多,尤其是对这个时期的新闻业本身发展的特点及其在新闻业发展史中反映的新闻规律,不甚了了。有这种体会的,我想不只我一个。这并不是贬低传统写法的新闻史的价值,而是说在读过这类新闻史之后或同时,还有没有一种能满足后一种需求的新闻史呢?有需求就去满足,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陈昌凤对媒介社会学素有钻研,我赞同她从媒介社会学的视角来写一本中国新闻传播史。抓住不同时期新闻业表现的主要特点,用翔实史料去体现传媒在某一领域的社会功能,以及自身在实现这一功能过程中的发展变化。
李彬
几年前,陈昌凤说起她想写一本中国新闻传播史的教材,而且想从一个新的视角写。我表示赞同。新闻史的教材、著作在我国已经出了很多,从一卷本到多卷本都有。我向她谈了我学新闻史的体会。传统写法的新闻史,与历史学家写的中国近、现代史差不多,按革命阶段分期,是以报刊资料叙说历史而已。至于新闻业本身的发展阶段划分,不但不能体现于章的标题,见于节的标题也不多。体现新闻规律的某一方面的内容,本来放在一起谈更符合逻辑,但是由于会突破政治分期只好按下不表。所以,一本新闻史看完了,头脑里装满了各种政治活动、革命斗争的背景材料,以及这些时期的说不完、记不清的各种报刊的言论及其斗争。头绪繁杂,留下深刻印象的不是很多,尤其是对这个时期的新闻业本身发展的特点及其在新闻业发展史中反映的新闻规律,不甚了了。有这种体会的,我想不只我一个。这并不是贬低传统写法的新闻史的价值,而是说在读过这类新闻史之后或同时,还有没有一种能满足后一种需求的新闻史呢? 有需求就去满足,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陈昌凤对媒介社会学素有钻研,我赞同她从媒介社会学的视角来写一本中国新闻传播史。抓住不同时期新闻业表现的主要特点,用翔实史料去体现传媒在某一领域的社会功能,以及自身在实现这一功能过程中的发展变化。
刘其中
《英汉新闻翻译》与同时出版的《汉英新闻编译》是姊妹篇,都属高等院校新闻专业教材,系统讲授如何把英文新闻翻译成中文新闻,供国内中文媒体使用。本书是作者长期从事新闻翻译和英文新闻报道的经验总结,其中还汇集了作者在香港树仁学院(现香港树仁大学)讲授新闻翻译和高级英文新闻写作课程的讲义,以及在清华大学讲授英汉新闻翻译的讲稿。它既是新闻院校的专业教科书,也可作为有志于学习英汉新闻翻译的记者、编辑和青年教师的专业进修教材。
刘其中 著
《汉英新闻编译》与同时出版的《英汉新闻翻译》是姊妹篇,都属高等院校新闻专业的专用教材,主要讲授如何把中文新闻或中文信息通过翻译和编辑的方法处理成英文新闻,其成稿供国外、国内的英文媒体和英文读者使用。本书是作者长期从事对外英文新闻报道和新闻翻译的经验总结,其中还汇集了作者在香港树仁学院(现香港树仁大学)讲授高级英文新闻写作和新闻翻译课程的讲义,以及在清华大学讲授汉英新闻编译和英汉新闻翻译课程的讲稿。它既是新闻院校的专业教科书,也可作为有志于学习英文新闻写作的记者、编辑和青年教师的专业进修教材。
郑保卫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中外新闻法制的历史沿革;新闻法制的法理依据和法律渊源;新闻传播与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司法独立;人格权与新闻侵权;新闻传播与著作权;新闻事业管理规范等。本书作为教材,结构合理,内容丰富,案例生动,学理性强,是相关专业学生学习和研究新闻法制、了解和掌握新闻法制学相关知识的理想读本,也是一般读者了解和研究新闻法制的有益读物。 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是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核心课程。本书以C程序设计语言为基础,注重讲解程序设计与软件开发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思路,培养读者的基本编程能力、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本书内容包括C语言概述、数据类型与数据对象、运算与操作、基本程序结构、分支结构、循环结构、函数、算法、程序组织、数组、结构体与共用体、指针、字符串、文件和链表。通过强调那些程序设计中起重要作用的思想与技术,使读者体会并初步掌握实用程序的设计与开发能力。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计算机及理工类各专业、成人教育学院程序设计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计算机应用开发人员及相关人员自学参考书。
李彬、曹书乐、吴风
李 彬 主编 吴 风 曹书乐 副主编 李彬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主要著述 ⊙《传播学引论(增补版)》 ⊙《唐代文明与新闻传播》 ⊙《符号透视:传播内容的本体诠释》 ⊙《媒介话语:新闻与传播论稿》 ⊙《中国新闻社会史(插图本)》 ⊙《全球新闻传播史》 ⊙《新闻与社会的交响》 此教材长期用作中国广播电视大学的提高教材,曾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本次修订增加了新的数据,叙述更加简练,文字深入浅出,适合作入门教材。
周乃菱
作为一名记者,写作是他的生活。记者活到老、学到老、写到老。这是一门精益求精的学问。写作不仅需要一种天分,还需要艰苦的努力。西蒙·托平教授(《纽约时报》前总编,普利策奖评委会前主席)今年88岁,2008年国庆节,我带他去徐州采访,重返淮海战役战场。他夫人85岁,摄影记者,背两台照相机,跟着我们走。他自己走到哪里就拿小本记录到哪里。今天中国的新闻学院能否培养出来这样一辈子都热爱新闻写作,并以此为生、以此为荣的人?今天,中国的新闻与传播研究生一走进中国的新闻与传播学院大门,是运用各种研究工具去研究别人的作品,而自己很少去采访写作。这种新闻教学和课程设置还培养了一批不虚心的、只会批评别人的人。 我希望新闻学院的学生,通过学习周乃蔆老师这本《国际财经新闻知识与报道》,会发现,新闻学是一门活到老,学到老,一生也学不尽的大学问。
吕行
这是国内第一本系统地、较全面地概括言语沟通学这一领域的最新教科书。书中介绍了西方在言语沟通学方面各个领域里(包括自我沟通、聆听与沟通、言语和非言语沟通、公共演讲、人际沟通、小组沟通和跨文化沟通)的主要理论、概念、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同时也介绍和比较了中国传统文化里与言语沟通有关的概念和理论。本书使用了大量的东西方古代和现代的例子来诠释理论,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在介绍主要西方理论、概念和学者时都配有英文,以便读者查找原文或进行深入研究。每章都提供小结、关键词、讨论题,练习题和参考书目,以便教学方便。每一章还提供电子课件。
谭云明
本书从解读新媒体概念、新媒体编辑工作、编辑素养和编辑控制的“基础篇”,到新媒体文稿信息筛选、内容编辑、内容原创、内容整合的“文稿篇”,图片编辑、音频编辑、视频编辑的“多媒体篇”,采编技术、网页制作及网站结构设计、网络电子出版技术、新媒体信息发布的“技术篇”,新媒体策划、营销设计、文化建构的“策划营销篇”,对新媒体信息编辑做了全面的论述。通过学习本书,读者可以真正掌握新媒体信息编辑所涉及的“内容、多媒体、技术、策划营销”等多个层面的知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本书可作为国家职业资格网络编辑师考试和全国网络编辑技能竞赛推荐用书。
欧阳明
从世界新闻史的发展来看,新闻业真正的破土而出在17世纪初。具有近现代意义的新闻业,即出自新闻传播自身本能的新闻业,在17世纪上半叶首先从地中海北岸到大西洋东岸的广阔的西欧大地上萌生。而深度报道在新闻业诞生之日也开始孕育,只不过真正问世却不能不假以时日。毫无疑义,与近现代意义上的新闻业一样,深度报道也由西渐东,西先中后在华夏大地衍生,是东来的基督与本土的孔孟,西洋的世态炎凉与中华的人情风土相遇之后的产物。中西深度报道因国情不一而有同有异,各显特色。
周乃蔆
本书着重结合新闻理念、采编技巧与专业财经的训练,旨在提升新一代中国财经记者与编辑的水平,与国际主流财经媒体接轨,建立与中国日益扩大经济实力相匹配之国际新闻传播,培养专业意识,开阔国际视野,加强中国媒体在国际财经市场中对高端受众的影响力。本书材料覆盖面广,有详细注释、书目及网上资源索引,并可作为国际财经采编人员案头参考书之用。
李希光
这部教材的编写工作历时十多年,作为国家精品课程配套教材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教材,体现了作者对中国新闻教学实践的艰苦探索,整体框架体现创新性,案例新颖生动,易懂易学,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新闻采访写作的实用教材和指南。
更多精彩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