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宇波彰(著);李璐茜(译)
本书讨论的是至今为止被认为不证自明的现实世界及被语言与映像所编织而出的世界。罗兰·巴尔特曾界定现代不是映像的时代,而是语言的时代,而此论说至今仍争议不断。本书作者则认为:在这个被称作现代的时代,对于语言是如何从某种意义上失去意味,取而代之的屏幕映像又持有怎样的力量,我们应当具备将之作为问题的意识。
(美)皮尔斯
本书主要分为“查尔斯·桑德斯·皮尔斯:论符号”及“皮尔斯符号学导论”两部分。前者是过对皮尔斯手稿、信件、笔记中的符号学部分的选取,将皮尔斯符号学理论中的“符号研究的现象学基础”“符号的三分构造”“符号的三个三分法分类”以及“号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呈献给中国学界。后者是将李斯卡关于皮尔斯符号学的梳理成果翻译而成,向中文读者呈示了连贯的皮尔斯符号学理论。
(美) 文内尔 (Wenner,L.) , 主编
本作品于2013年由国际学术出版社皮特·朗公司出版,由“全世界媒介与体育研究的领军人物”劳伦斯·文内尔教授主编,集合了世界范围内优秀的该领域研究者,对传媒、体育和名流几个符号学——传媒学热门领域的热点人物和事件展开系统剖析和解构。全书25个章节各成体系,又相互联系,是符号学——传媒学、体育文化研究领域不可多得的经典文本。
(意) 艾赫拉特, 著
本书的理论基础是皮尔士的符号学及其实用主义理论,Ehrat提出了一种崭新的方式探讨在三个主要领域中的电影意义:叙述表达,电影世界的侵占,以及电影的视角。本书作者力争采用一种综合全面的理论,与众多片面的“持中性”立场的观点不同,后者只是在某些不加批判地从心理学借用过来的“常识性”分析中派上用场。Johannes Ehrat在这部书中首次富有成果性地运用皮尔士的符号学理论来探讨电影意义。
(美) 西比奥克 (Sebeok,T.A.) , (加) 德尼西 (Danesi,M.) , 著
本书所提供的是一种从生物符号学领域发展出来的方法论框架,它将符号现象作为建模的过程来研究。作者为人们呈现了一个将符号学与生物学相结合的描述体系,可以用来研究不同物种所体现的“建模本能”。本书以通俗易懂的教科书风格写出,能够作为一本高级符号学参考手册,供符号学专门研究者以及研修符号学、交际理论、媒体研究、生物学、语言学或文化研究等课程的学生使用。
更多精彩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