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书架
-
引用
本书系统的介绍了技术创新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全书共分为八章,从工业革命的颠覆性到企业技术创新的自觉性,本书首先介绍了熊彼特创新理论及其在中、微观产业层面的映射和延伸,然后转入技术创新的微观视角,介绍了流水线与精益生产、大规模定制和模块化理论,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介绍技术创新与组织创新的关系、与知识管理的关系以及开放式创新模式,最后介绍以知识创造为特征的创新型企业和创新集群,强调了创新驱动的微观和中观条件。本书提供了梳理技术创新管理理论的框架,介绍了技术创新管理理论的最新发展,配合富有启发性的思考问题,以便读者形成技术创新管理的知识体系。全书侧重于知识性和理论性,能够帮助读者厘清理论演化脉络和学术入门。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企业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技术经济及管理、物流管理和MBA等专业研究生的教材和参考用书,亦可供相关领域的企业、科研人员和政府决策管理者作为参考用书。
历史上的中国一度是一个并不缺乏技术的国家,我们有举世瞩目的四大发明,有在建筑、冶金、纺织、造船乃至军事方面的高超工艺。然而,近现代中国在技术创新方面却断层式地落后于西方国家,这其中当然有着复杂的国情、文化和历史等方面的原因,远不是闭关锁国、连年战争以及缺少诸如文艺复兴之后的科学精神等某一个要素能够解释的。或许工业革命为什么未能发生在中国这类问题,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因为我们从西方工业化先行国家的发展历程中至少能够读出一个我们缺乏的事实,历次由工业革命引领的社会进步无不是技术与经济高度融合的结果。这恰恰也是熊彼特创新理论的基点:“创新”不是一个技术概念,而是一个经济概念,它严格区别于技术发明,是把现成的技术革新引入经济组织,形成新的经济能力,而中国一直缺乏的就是将技术转换为经济能力的历史条件。 当代中国已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发展的成就举世瞩目,尽管技术创新在经济中的贡献与西方发达国家还是存在很大的差距,但中国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都重视技术创新,都更加期盼一次新的工业革命的到来。尤其是2008年出现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经济复苏需要新一轮的技术创新作为引擎,而无论是杰里米·里夫金提出的基于互联网新能源的第三次工业革命,还是德国政府提出的工业4.0,都在短时间内在中国得到了热烈的响应。中国将技术转换为经济能力的历史条件已经形成,中国迫切需要一个时代性的工业革命,在快速调整、适应和参与中彻底转变为创新驱动的经济增长模式。而处于这个时代的中国企业无论是大势所趋还是被逼无奈,都要走上通过创新求得生存发展的道路。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廉价劳动力优势不在、消费者需求的快速变化、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以及来自环境、能源和网络模式的种种危机和挑战,无不彰显着技术创新的重要性,提示着企业要将技术创新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作为必备的企业知识和能力。本书将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作为切入点,以企业自觉从事技术创新活动,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为终落脚点,以鲜明的逻辑主线展开对技术创新理论的梳理和知识体系的安排。
- 版权: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 2016-06-01
- 更新: 2023-06-07
- 书号:9787302439721
- 中图:F273.1
- 学科:管理学工商管理学经济学理论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