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心理学是体现师范教育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承担着培养教师教育类专业学生教育科学素质的使命,对培养未来合格的中等学校教师师范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书在面向教师教育类专业特色的同时,兼顾学生未来职业的需要,在加强思想性和科学性的基础上,更加突出专业性、应用性、职业性和可操作性。本书共分15章,以普通心理学内容为主,包含了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和健康心理学等内容。根据教育部考试中心制定的《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标准及大纲》,本书增加了学习理论、学习策略、学习迁移等教育心理学内容,并将心理学基本理论与教育教学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将学科最新发展成果引入到教材中,既能完成公共课“心理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又能覆盖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中全部心理类知识点,有助于教师教育类专业学生更好地备考。在内容组织形式上,各章内容涵盖知识要点、正文、阅读资料、复习思考题及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等。在正文的编写中,本书尽可能遵循少而精的原则,对未尽之意采用阅读资料、附录的形式进行补充。补充资料和附录的内容多样,既有心理学小测验和心理学动态介绍,也有对所学理论的应用示例。这样既拓展了学习者的知识视野,又增加了趣味性和实用性,使本书的可读性更强。本书适合教师教育类专业学生作为公共课心理学教材,亦可作为成人高等教育的教材,还可以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用书和其他对心理学感兴趣者的自学教材。
1. 在教材的内容上,突出科学性、专业性、师范性和应用性。我们在教材的内容和结构上做了较大的调整和突破,既保留了原来的知识体系和框架,又增加了反映学科最新发展水平的内容,还加强了教师教育职业发展所需的应用性内容,以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在保持原有体系和框架的基础上,适当压缩普通心理学的内容,扩充对学生学习难度较大的教育心理学内容,增加学习理论、学习策略、学习迁移等内容,注重提高心理学与教育教学活动密切相关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的培养。既保证完成高等院校教师教育类专业心理学公共课教学大纲的要求,又能覆盖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中心理学的知识点,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体现了科学性、专业性、师范性与应用性的有机结合。 2. 在教材的组织方式上,强调实用性和综合性。我们在教材组织方式上狠下功夫,尽量将普通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等学科内容有机地整合,力求将心理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紧密地与学生成长成才、教育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将教育教学实践的典型事例及分析融入原有的框架体系中,力争教师在有限的课时内,能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帮助学生更好地备考教师资格证。各章内容涵盖知识要点、正文、阅读资料、复习思考题及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再现等,对正文未尽之意采用阅读资料、附录的形式进行补充。教材建设包括主教材、配套电子资料库、习题试题库及答案、网络教学平台等内容的立体化教材。 3. 在教材的文字编撰上,力求准确性、逻辑性和简明性。我们对文字编撰的通顺、精练、流畅和可读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内容阐述上,尤其在心理学概念和心理学原理方面给予科学的解释上,做到深入浅出、逻辑清晰;在语言陈述上,追求简洁明了、通俗易懂;在体例架构上,体现学术为本、详略有序。这些都为加强学生对心理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理解,扩大心理学知识领域,以及提高运用心理学理论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了有效帮助。初稿出来后,我们请已学过心理学公共课、将要开设此课程的学生以及任课教师通读了全部章节的内容,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并反复打磨修改,以提高教材质量。总之,这一切工作的目的都是为了有助于学生更有效地学习,有助于教师更加得心应手地使用该教材。
- 版权: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 2017-08-01
- 更新: 2025-05-06
- 书号:9787302474425
- 中图:B84
- 学科:哲学哲学教育学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