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本书指向对中国古典美学史脉络的宏观把握,立足于魏晋之际社会变迁与思维进展的客观事实,讨论了郭象《庄子注》对《庄子》美学思想的继承和突破,并企图在艺术创作和审美形态领域的变革中印证郭象的美学理论。本书分别从审美本体、审美态度、审美心理、审美人格四个方面讨论了郭象对庄子美学体系的发展:从审美本体看,郭象将庄子的“道”论置换为“独化论”;从对本体的规定看,郭象由庄子的“道法自然”转向为“独化玄冥”。从审美态度看,“逍遥游”是庄子与郭象所共认的审美态度。但郭象对“逍遥游”作了重新的解读,由庄子“无极逍遥”基础之上的“方外之游”转向“适性逍遥”基础之上的“游外冥内”。从审美心理看,庄子提出“心斋”、“坐忘”的方法,以达到“虚静”、“物化”的心理状态;郭象则提出“双遣”、“忘迹”的方式,以进入“玄冥”、“无心”的审美境界。从审美人格上看,庄子“道法自然”在人生观上的逻辑归宿是“越名教而任自然”,以建构“超然出世”的理想人格;郭象“独化玄冥”的本体观表现在社会人生中则是“名教即自然”,建构了“淡然入世”的现实人格。本书适合文艺学、美学领域学者,大中专院校学生阅读。
更多出版物信息
- 版权: 东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 2018-08-01
- 更新: 2024-07-11
- 书号:9787564179533
- 中图:B223.55;B83
- 学科:哲学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