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落社会:北京历史文化街区的生活空间衍化与再生

作者: 石炀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2-08-01

电子书 ¥61.68 定价:99.0
  • 收藏

  • 加书架

  • 引用

简介

北京老城历史文化街区的居住问题由来已久,极其复杂。在保护传统风貌的同时,也需要不断提升人居环境品质,这是一项异常艰巨的任务。 作为十余年实地调查研究的沉淀,《院落社会:北京历史文化街区的生活空间衍化与再生》从家庭—院落—片区等不同层面的鲜活实例入手,以平实生动的语言、丰富的图照细致呈现了进入21世纪以来北京历史文化街区生活空间的现状、衍化及不同群体的日常生活,深入剖析亟待解决的问题及背后原因、相关政策和实践,从整体性的视角,对人口、住房、公共资金投入、改造措施、业态、治理等方面展开综合分析,对六个关键问题和四类界线展开论述,提出复兴历史文化街区及生活空间再生的建议,呼吁均衡保护,底线保障,改善居住困难群体的生活条件。最后,对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和社会学系在长期跟踪研究中的探索和设想加以介绍,涉及什刹海地区、烟袋斜街、大小石碑胡同等典型实例。 《院落社会:北京历史文化街区的生活空间衍化与再生》为破解我国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地段、老旧小区等面临的基础性难题提供了宝贵思路,极具现实意义和借鉴价值。

编辑推荐

★ 清华大学边兰春教授作序推荐。 “我不仅可以理解石炀对历史文化街区‘社会性’生活的定义和阐释,也可以深切感受到,他的研究中透过对社会与生活的生动翔实的解析,所体现的发自内心的强烈人文关怀!……居住问题是历史文化街区面临的基础性问题,直接关系着数十万居民的日常生活,也牵连着北京老城整体性保护工作的方方面面。”——边兰春 ★ 探讨反思北京历史文化街区居住问题及20余年以来政策、实践的难得佳作。 1999年是北京历史文化街区命运转折的重要节点,集中连片的大规模改造方式走向终点,出现了“1+6”试点、南锣鼓巷、大栅栏等地的保护更新行动;2008年至今,新一轮探索不断涌现,如杨梅竹斜街、玉河沿线、史家胡同,以及小微公共空间改造、共生院等。“但是,最艰巨的难题依然是居住困难问题;症结,依然在院落之中。”北京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状况的差异日益凸显,站在新的十字路口。 ★ 持续十余年实地调查研究,三年潜心梳理,点滴研究终于汇聚成书。 从硕士学习到博士论文研究,再到参与和主持20余项北京老城保护相关研究和实践,作者始终对北京历史文化街区中的居住问题保持浓郁兴趣,持续十余年深入老北京的街巷胡同,推开院门,走进一个个家庭和院落,从鲜活的人物和事件中寻找线索,调查访谈,观察记录居民生活和社会空间演变过程,终于将点点滴滴的研究汇聚成书。全书内容扎实,见解独到,引人深思。 ★ 关于政策、空间、治理的整体观。 本书关于历史文化街区人口、住房、公共资金投入、改造措施、业态、治理等方面的综合讨论,是一种看待城市的整体性视角。由于缺少整体性的视角和计划,许多城市问题难以解决,经常在解决问题时产生新的问题。书中以历史文化街区为例,所思考的界线收缩和整体性策略,可以用来看待和解决许多诸如此类的城市问题,如老旧小区改造等。 ★ 对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和社会学系的长期研究和探索进行介绍分析,提出复兴历史文化街区的建议。 对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和社会学系长期跟踪研究的什刹海地区、烟袋斜街、大小石碑胡同等的经验、做法、设想加以介绍,基于整体保护和社会化可持续原则,提出复兴历史文化街区的一系列建议,为其他地区和城市提供有益借鉴。

更多出版物信息
  • 版权: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 2022-08-01
  • 作者:石炀
  • 更新: 2023-11-24
  • 书号:9787302612599
  • 中图:TU984.21
  • 学科:
    工学
    建筑学
    工学
    城乡规划学
    工学
    土木工程

作者信息

石炀

石炀,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历史城市保护更新和社区治理。2007年毕业于天津大学,获工学学士学位;2011年和201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获工学硕士和工学博士学位;曾任职于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持续十余年在北京老城历史文化街区开展调查研究,参与北京老城保护相关研究和实践二十余项,主持北京市社科基金项目、住建部软科学项目、住建部科研开发项目等。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