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建邺
爱因斯坦一生中干过最大的“蠢事”是什么?霍金到底做了什么不光彩的事?伽利略错在何处?欧拉为什么感到遗憾?戴维为什么与法拉第反目?哈伯获得诺贝尔奖后为什么还遭人鄙视?哈恩为何为自己的科学发现后悔不已?…… 本书讲述数十位科学大师或败走麦城、或错失良机、或留下道德污点的故事,生动展现了他们鲜为人知的一面,还原了科学家并非完美无缺的真实形象。这些令人唏嘘的失误和深刻教训,值得今人引以为戒。作者还从多个维度对科学大师产生失误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和反思,揭示了科学认识和科学发展过程的高度复杂性。
徐长庆
根据基金委对基金申报要求的重要变化,本书在上一版的基础上做了适当的修改,梗概介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光辉历程、申请须知、2019年项目统计分析、2020年指南解读。作者基于根据多年基金申请和评审的经验,以标书歌形式将基金申请的撰写要点、重点、难点、注意事项和技巧,诸如,科学问题属性、题目、关键词、摘要、技术路线、关键问题、创新和特色、科学诚信等内容进行了生动地阐述,并提供了本人自己申请成功、失败和B类上会的3份标书及学生近年中标的标书,通过现身说法帮助读者少走弯路。 本书的特点:图文并茂,语言精炼,形象生动,具体详实,紧接地气。 本书适用于未写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刚入道“青椒”和屡投不中的落榜者,对于其他类型基金的申请也有参考价值。
金涌
这是一本关于创新的普及读物。在本书中,作者把自己对创新的理解和领悟,用“接地气”的方式向公众做了通俗的解释;其中穿插了创新与发明大师的上百个故事,将本该抽象、晦涩而又复杂的内容,转化为一个个形象而又生动的画面,从中传递出创新的激情和凝练的启示。在当前大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大变革时代,在我们国家正在从经济大国迈向经济强国的转折时期,作者期待这本书能对激流勇进的青少年读者、对踯躅于发明创造门槛的各行业的探索者,以及渴望开创变革新局面的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们,都能有所裨益。
[美]史蒂文·H. 沃尔德曼(Steven H. Voldman ) 著 ,李文宇 何琳琳 姜磊 张超 秦乐 译
本书全面介绍了与专利相关的基本知识,系统论述了美国专利文件的各部分组成以及如何撰写发明的技术交底书。本书聚焦于怎样成为一名发明人和成为多产发明人的过程,教会读者如何有效地与专利律师和专利审查员沟通、如何理解和答复专利局发出的审查意见通知书。本书还讨论了企业产生专利的多种途径以及企业的专利战略,并进行了有关专利诉讼实践的讨论。 本书可作为知识产权专业师生或相关从业人员了解专利实用基本知识的参考用书,也可供技术研发工作者以及科研管理人员学习和培训使用。
谢和平
《自然科学经典文选导读》从古今中外浩瀚的经典文献中精选出17篇自然科学文本,覆盖数学、物理、化学、生物、材料、计算机、电子信息、医学及建筑学等研究领域。这些文选将致力于让大学新生对自然科学经典有概略性了解,有利于大学生培养自然科学的思维方式,启迪心灵,激发兴趣和创造力,促进自由而全面的潜能发展,并为大学生进一步学习自然科学知识提供入门级向导。 《自然科学经典文选导读》共分17章,每章分为4节,第1节为引语,说明所选经典著作的全书内容和作者信息;第2节为选文,提供经典选文的部分原文及翻译,必要时提供一定的注释;第3节为评述,对经典选文的意义做提要性阐释;第4节为阅读思考与延伸阅读,为大学生深入学习提供阅读建议。 《自然科学经典文选导读》可供高校文、理、工、医等各专业本科一年级大学生阅读学习,也可作为自然科学通识课程的教材。
李昊 徐源
美国国家实验室的缘起和改革策略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对我国具有重要的启示,在国家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方面对我们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国家使命:美国国家实验室科技创新》以美国国家实验室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其概念内涵、体系架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当前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策略等方面开展系统研究,深入挖掘其本质特性,通过综合分析,为我们目前正在开展的国家实验室论证和建设,以及后续的运行管理提供决策支持与实践参考。
[美]约翰·霍根(John Horgan) 著 孙雍君 张武军 译
在《科学的终结》中,约翰·霍根借工作便利走访了科学界的名家,诸如斯蒂芬·霍金、托马斯·库恩、克里斯托弗·兰顿、卡尔·波普尔、史蒂文·温伯格以及爱德华·威尔逊,等等。 他以才华横溢的笔触描写了这些大名鼎鼎的知名科学家平凡的一面和他们超脱于常人的神奇活跃的思想。科学家通常与容易自以为是的其他学者不同,因为他们坚信自己不是在建构真理,而是在发现真理;其工作是要揭示经验世界存在的规律,而不仅仅是去解释它。但科学的力量存在着自身固有的限度,如量子力学显示出不确定性,混沌理论进一步证明完全的预见是不可能的。同时,科学合理性本身正受到新勒德派分子、保护动物权利活动分子、宗教极端主义者以及新时代信徒的攻击。霍根强调对科学的最大威胁可能来自科学规范的丧失。在提出对科学的质疑的同时,霍根以轻松幽默的方式向大众介绍了各种神奇而富有想象力的现代科技应用和科学*前沿的研究成果。
杜石然 等
《中国科学技术史稿》是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组织骨干力量,由杜石然先生领衔用三年时间编写的一部中国科学技术通史的经典著作。数十位中国科学史界的顶级人物参与了本书的编写或为本书编写提供了资料和修改意见。 本书是集体智慧结晶,由名家执笔、精心雕琢,书中内容详而不繁,约而不漏,论述严谨。 本书1982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出版以来一直是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史”的指定教材和优秀普及读物。本书多次重印,并被译成日文由东京大学出版部出版发行。 现在重新出版这部著作,对于普及科学知识、弘扬中国传统科技文化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本书可以作为本科生选修课“中国科技史”的教材,也可作为科技史专业的研究生教材和中国传统科技文化普及读物。
李亚南
本图书是作者对物质运动近30年的探索与思考,借鉴前人特别是西方哲学家与自然科学家的思想,紧紧围绕“8”圈层界面这一运动模式,一张一合,一起一落,动静结合,试图用简单明了的思考方法来解析复杂、矛盾的自然现象。通过“8”圈层旋转运动,来解析物质的生成与代际变化规律,并认为自然世界是以火圈为中心的,而人的意识总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这两种不同结构的中心不仅是物质与意识的区别,而且是协调发展,客观认识与改造火中心,实现地球表面圈层的平衡运行。提出只有尊重自然客观规律、顺应客观规律,才能解决纷繁复杂的世界矛盾。
李猛, 著
博物学文化系列。班克斯是英国启蒙运动时期最具影响力的博物学家之一,是迄今为止任期最长的英国皇家学会主席。班克斯依托皇家学会等学术机构,成功地将科学尤其是博物学推销给了王室、政府和东印度公司,极大开发了科学的实用性,从而使科学开始真正走进人类生活。在博物学方面,班克斯的主要成就是建立起了一个全球性博物学网络,从认知和实作两个层面将博物学与大英帝国联系起来,构建起小科学时代的大科学发展模式。
赵炎
人类为什么能够演化成今天这样?是什么驱动人类社会的进步?什么是创新?创新到底需要什么特质,规避什么风险?《创新简史:打开人类进步的黑匣子》采用“记叙+议论”的体裁,纵观整个人类历史,从技术、科学、体制、产业、文化等方面,用丰富的故事细节为公众展示人类创新的过程,并分析其中的各种问题,也有对一些经典问题如“钱学森之问”“李约瑟难题”、中国产业创新“七宗罪”的思考和分析,既给人以趣味,又引人思考。
刘华杰
博物学是一门古老的综合性学问,体现了人与自然互动中多方面的智慧。本书基于新的知识观、历史观和生态观,依据博物学、科学史、文化史、环境史、思想史、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方面的大量文献,较系统地探讨了西方博物学文化的发展脉络。具体研究了塞奥弗拉斯特、约翰·雷、林奈、布丰、格雷、班克斯、伍德、埃莉斯、梭罗、缪尔、利奥波德、卡森、谭卫道等十多位有典型意义的西方博物学家及相关的博物学文化,首次勾勒出西方博物学文化的概貌,也涉及环境史、环境伦理、科技史、认知与性别、生态文明等问题。本书包含相当丰富的信息量,可供哲学、自然教育、环境保护、科学文化研究以及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学者参考。 本书试图揭示这样一种理念:博物学始终平行于自然科学存在和演化,博物学与自然科学有交集但并非其真子集。在这种新的定位中,博物学的价值、意义并不完全由自然科学来评定。博物学历史悠久,经受了持久检验,适应于天人系统的可持续生存。博物教育是一种“成人”教育,将有助于使人成为人,时刻体认自己是生态共同体中的一员:知道自己的限度,约束自己的行为,在态度和情感上进而在理智上和操作层面尊重大自然,与大自然协同演化。
江晓原
科学史是沟通自然科学和人文学术的最好的桥梁。本书由学科力量较强的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科学史系的几位专家学者合著,从科学史的意义发端,在总论其学科史、功能、定位、方法范式以及在中国的历史和现状后,前五讲追溯了古希腊、古代中国、阿拉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发展历程,后十讲则着眼于独立学科如天文学、物理学、数学、化学等,以若干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连线,贯串整个人类科学史,兼顾内史与外史,择要叙论重要人物、事件及其社会功能、文化性质并时加点评,显现了扎实的科学和人文功底。行文简洁流畅,合乎"科学"的简明,也不乏流露文采之处,是一本较好的普及类通识读物。
黄庆桥, 主编
本书以新中国成立以来重大科技成就、事件或人物为主题,反映70年来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历程、主要成就、关键节点和历史意义。我们将选取新中国成立以来的40个左右具体的科技成就,从科学史的角度,考察每一个具体科技领域的发展史。本书把学术性、思想性和可读性有机融合,适合对中国科技发展感兴趣的读者阅读,是大、中学生素质教育课外读物,也可作为党员学习通俗理论读物。
网易新闻学院
了不起的制造期待了不起的未来 网易《了不起的中国制造》栏目将近年来的超级工程、大国重器,通过专业人士的文笔通俗易懂地介绍给读者,可以说是做了件极有价值的事。在这本书里,我们不仅可以看到有关中国高铁、中国核电等核心技术的关键突破和最新进展,还可以看到来自权威人士的专业解读。这样的内容深入浅出又不失权威性,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 改革开放 40 年来,我们国家在科技、基建、交通、通信等方面取得了众多举世瞩目的成就。尤其是近年来,港珠澳大桥、青藏铁路、三峡工程、FAST 望远镜等超级工程,国产航母、C919 国产大飞机、“墨子号”量子卫星、复兴号、大型盾构机等更是让世人刮目相看,这都表明中国制造迈入了全新的阶段。 当前,世界范围内正在掀起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浪潮。作为制造大国的中国,应该抓住这一契机,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智造的飞跃。而工业制造的进步,有赖于更广泛的国民科技素养的提高。《了不起的中国制造》正是这一领域的必需品,它适合广大民众,尤其是大学、中学的学生阅读。期待了不起的制造迎来了不起的未来!
贺威著
本书是福建省重点项目。系统研究了宋元福建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社会背景、发展特点与历史地位,宋元福建科技对后世的影响,宋元福建实用科学的兴起与发展、港口贸易与技术进步、农业及其加工技术的发展、建筑与手工业技术的重大进步,闽人闽学的科技思想及其影响。
更多精彩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