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东著
东亚文学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中国现代文学与东亚文学》从东亚文化的观照视角,探讨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发展与东亚文学的内在关联和相互作用,主要内容包括中国现代文学概况及内涵、其与东亚文学的关联、中国现代文学与日本及韩国文学的相互影响、东亚作家的上海书写、东亚文学一体化的展望等。作者从多个维度对现代文学与东亚文学关系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刻而细致的梳理,并重新审视中国现代文学在整体东亚文学中的地位及影响,能够为东亚文学与文化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刘晨阳
我国高度重视和积极参与亚太区域济合作,与APEC成员间的贸易投资规模持续扩大,济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中国济的改革开放和高速发展对亚太地区的繁荣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亚太区域济合作发展报告》为年度报告,自1998年以来连续出版,是“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资助项目”的研究报告。该报告由南开大学APEC研究中心组织撰写,汇集了国内该领域多位专家的真知灼见,是目前我国研究亚太区域济合作问题的标志性学术成果,同时也为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参与亚太区域济一体化的决策提供了有益参考。《亚太区域济合作发展报告22括全球及亚太地区济形势、亚太贸易投资和区域济一体化合作、亚太数字济合作、亚容和可持续增长合作等4个专栏,以及资料选编。
徐璐
《科技金融:创新与实践》在分析我国区域技术创新现状的基础上,按不同金融市场类型,分别探讨了商业银行、多层次资本市场、股权投资市场等在支持技术创新,尤其是科创型企业融资面临的理论和实践困境,结合典型案例分析实践中我国各省市的金融机构和政府所开展的金融创新探索,提炼各地区形成的特色模式中可推广的经验,探讨如何结合“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完善科技金融体系,为各地区科技创新活动,尤其是科创型企业的发展提供金融支持。我国的科技金融生态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随着全国层面不断推进科技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各地纷纷结合自身禀赋特征,围绕科技金融多方面开展创新探索,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科技金融发展模式,为我国科技金融体系的完善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
安靖主编
本书共22章,分别是:第1章·关于康德哲学的评价;第2章·现实、真实、虚拟;第3章·亚里士多德、康德、黑格尔的范畴学说述评;第4章·后现代精神的演化;第5章·霍布斯政治观述评;第6章·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探索;第7章·皮尔士真理观评介;第8章·论康德的目的性学说;第9章·西方哲学中实体思维模式的演变;第10章·反形而上学还是后形而上学;第11章·实体(ousia)——从术语解析看亚里士多德的实体论;第12章·悖论与真理;第13章·前期维特根的艺术价值论;第14章·论康德对真理概念的判断力奠基;第15章·笛卡尔哲学的一个谜团:对笛卡尔道德哲学的考察及其结论;第16章·论霍布斯的自然状态学说及其当代复活形式;第17章·身体的躯体化如何可能——胡塞尔交互主体现象学的核心问题之一;第18章·胡塞尔的空间构成与先验哲学的性;第19章·论康德对存在-神-学构造的司各脱式批判;第章·胡塞尔的论共源性和舒茨的世俗共源性——批判与反批判;第21章·《斐莱布》中的本原学说;第22章·亚里士多德论作为实体的水、火、土、气。本书所收录的文章都是相关研究领域的很好作品,能够同时呈现南开外哲研究的历史重要性和当下活跃性,并且有助于推动相关领域的研究发展。
陈序经著
本书是我国有名社会学家、历史学家和教育家陈序经文化研究和文化学思想的系统总结,呈现了陈序经在文化学研究上完整而系统的理论与应用体系。自陈先生1928年在一次学术讨论会首次使用“文化学”这个名词,到提出建立一门文化学学科,在西南联大首开“文化学”课程,再到陆续发表相关著作,不断修改完善,直至1946年整套“文化论丛”基本完稿,陈序经的文化学研究历程体现了一代学人立足中国实践进行理论创新、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不懈求索的精神。“文化论丛”是中国学者自己建立的第一套完整系统的文化学理论体系,对中国文化学研究具有开创性贡献。其中的部分内容发表后,在中外文化学研究界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处于国际学术的前沿,代表了时代的优选水平。
朱立华著
《拉斐尔前派诗歌的叙事变异艺术研究》是教育部和天津市人文社科项目研究成果,主要梳理拉斐尔前派的理论缘起与生成机制,其诗歌研究的诗学建构、总体特征与叙事变异艺术。主体内容以其诗歌作为分析文本语料,在“死亡叙事”“唯美叙事”“诗画互文叙事”以及“女性叙事”等若干文本叙述层,对其诗歌的“现世死亡”到“虚构死亡”变异、“灵肉合致”到“灵肉冲突”变异、“唯美意象”到“唯美偏至”变异、“诗画一律”到“诗画偏离”变异和“他者身份”到“自我身份”变异等叙事变异艺术与美学思想进行解读。最后评述了其诗歌在中国的译介及其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拉斐尔前派诗歌的叙事变异艺术研究》的出版对于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对于弥补国内叙事学研究不足、发掘拉斐尔前派诗歌对20世纪中国新文学的影响,具有独到的参考价值,同时有助于构建中英诗歌的对话空间、推动英语诗歌翻译与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冯青青,武荣强著
本书的研究可以弄清《徐氏类音字汇》的性质,揭示一百多年前盐城方言语音面貌;将不同历史时期盐城方言的语音材料放在一起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差异,对了解百年来盐城方言语音的历史演变有极大的帮助,也为江淮官话语音史研究提供重要的资料。同时,本书对汉语方言韵书的专题研究和方言文献整理提供范例,为其他地域方言历史研究提供借鉴。所以,本书的出版既可以为学界深入研究江淮官话历史提供参考,也为保护和传承地方文化提供思路,具有重要的出版价值和出版意义。
祖国浩等著
天津市的野生动物调查较为完善,而昆虫资源尚无系统的调查研究,且缺少相关的昆虫生态图鉴。本书对近8年来梁文兵先生拍摄的天津昆虫生态照片进行了整理筛选,对鉴定结果进行了校对, 整理出天津市常见的昆虫名录,共约500种,隶属于13目150余科,包括了大量天津新纪录的种。每种提供了生态照片、简单的外部形态特征及其分布信息。为天津昆虫多样性提供了参考资料,同时也为农林业工作者和青少年昆虫爱好者提供了参考。
江秋丽 著
本书从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探索“一带一路”倡议在中亚国家的传播和接受。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思想指导下,中国与中亚地区有着很大的合作空间与发展前景,如何使中亚国家真正地了解和接受“一带一路”倡议,是推进国际合作与发展的基础。作者以中亚五国主流媒体中关于“一带一路”倡议的报道语料为基础,从报道语境、信息来源及报道倾向等多角度出发,对语料进行分析,探究中亚国家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传播、认知和接受,有针对性地提出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对外传播的策略和建议。
周建高 著
本书分为四部分,一是对交通拥堵的概念给出定义(第1-3章),这也是本研究的核心观点;二是围绕概念,探讨中日城市交通拥堵程度不同的第一层原因即直接原因是城市人口密度、住宅与居住区形态、道路网问题和城市功能点规模与分布的空间结构特征(第4-8章);三是进一步分析了中国城市空间结构特征的第二层原因,即主要从土地政策、关于城市空间的观念和知识、规划体制的角度进行分析(第9、10章);四是对形塑空间的两大力量市场和政府的作用做了分并提出改善意见(第11、12章)。具体内容包括导论,既有交通拥堵治理策的反思,交通拥堵是什么,城市人口密度及其交通影响,住宅形态、住区密度和规模的交通影响,城市道路网的问题,巨型高密度功能点的交通影响,汽车与城市可相辅相成,土地利用结构影响交通效率,影响空间形成的观念、知识和体制问题,让市场主导城市空间的形成,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等。
马蔡琛 等著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将“公共预算发展”置于多年来财政改革与发展的背景下加以考察,探索公共预算发展的基本经验与基本规律,无疑是至关重要的。本书作为中国公共预算发展系列报告中的第一本年度报告,聚焦于公共预算理论研究进展,梳理公共预算改革进程,总结预算管理发展经验,进一步探索中国公共预算的发展趋势与改革之路,服务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本报告结合我国公共预算改革的实践进程,将研究划分为三个阶段,以部门预算为核心的革新型改革时期(2000-2003年),多元探索的渐进型改革时期(2001-2013年),嵌入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预算制度建设时期(2014至今),分别探究不同时期公共预算领域关注的重点问题,梳理研究热点的演进趋势及特征。全书共6章,主要包括公共预算研究的最新进展、全球公共预算管理改革的实践与发展、从“国家账本”透视公共预算的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公共预算改革与发展、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重点领域、人大预算审查监督的发展与挑战等内容。
陈会英 著
本书旨在通过对于作者日常工作经验的总结,为新时代的学前教育工作提供合理的借鉴。本书共分上下两篇。上篇关注幼儿园教育建设环节中的外部教育,从园所文化、教师队伍、课程体系、思政教育、家园共育五个方面,阐述如何为幼儿塑造更好的教育环境。下篇则从健康、艺术、科学、社会、语言五大方面入手,着力阐释“如何教好孩子”,全方位提高孩子的各方面能力。本书既有作者对过去工作的总结,也有对未来工作的期许,希望能够给即将踏入或者正在进行幼教生涯的老师们提供借鉴。
王磊 著
本书系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的最终成果。系统梳理了校园欺凌的理论解释,从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不同视角下,对现有的校园欺凌理论进行了总结与评价,为今后的校园欺凌现象提供了理论框架;对现有的校园欺凌干预课程进行了总结,并重点分析了校园欺凌干预课程的具体过程和实际操作,为后期的课程干预方案提供了借鉴;对校园欺凌的内涵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初步获得了校园欺凌的内涵,以及校园欺凌者的认知加工特点;对媒体因素、班级环境、家庭教养、个体心理在校园欺凌中的作用进行了模型建构,并建构了纵向数据库,对变量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了更细致的分析;对校园欺凌旁观者群体进行了系统研究,总结分析了不同旁观者角色的预测因素以及不同旁观者角色的发展特点;研发了校园欺凌的系列干预课程,该课程可以面向城市普通中学、重点中学,以及乡镇中学进行实施。
谭万勇 著
本书基于齐泽克的哲学立场,研究伦理方面的问题。全书梳理了康德主义伦理学和当代经验主义伦理学的不同伦理态度,并在齐泽克哲学视域下对两者进行综合,解决了道德哲学中相对主义和绝对主义的内在理论僵局。在齐泽克哲学视域下,既保留了康德伦理学的绝对主义基础,也对经验主义伦理学进行了解读和批判。同时,对经验律令(相对律令)和超验律令(绝对律令)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更为深层次的辩证思考,梳理了两者之间复杂的哲学关系,并运用齐泽克的哲学思想,对先秦伦理思想进行了创新性解读。本书共四章:第一章 康德主义伦理学的困境;第二章 齐泽克的本体论哲学;第三章 齐泽克伦理思想;第四章 齐泽克哲学视域下伦理思想研究。
陈松林,郑奇,代其主编
本书稿是重庆市“互联网+数学之美”课题基地建设的研究成果。在这个课题下,作者和一线教育工作者对中小学时期的数学教育进行了探索。“互联网+数学之美”是在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体现数学的简洁美、对称美、和谐美、统一美、思维美、抽象美、类比美、奇异美,让数学之美无处不在、无时不在。通过老师们的探索和实践,数学不再是一门枯燥的学科,让数学“美”起来,让学生轻松学会数学思维,在学习过程中体会数学学习是快乐的,数学是可以学好的,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张黎明著
因唐前文献散佚颇多,给后人了解研究唐前历史文化暨相关典籍造成很大障碍;同时,唐前小说作为中国小说起步雏形时段,尚未取得社会足够重视,也使其文献材料零散不全。鉴于此,从现存魏晋南北朝小说残存文献中挖掘考析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本身材料,并借以丰富增补唐前古籍文献材料,不失为深入挖掘唐前文献材料的重要渠道。《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引书考辨》正是按着这个角度思路开展工作,并获得成功。因此,该成果选题具有重要开拓性价值。全书共分十一章:第一章概述志怪小说引书;第二章对“文本辑采类引书”进行数理统计及对比考察;第三章分析“文本辑采类引书”的特点及嬗变;第四章论述魏晋南北朝“小说观”与“引书式”成书;第五章分析《列异传》中的引书情况;第六章分析《博物志》中的引书情况;第七章分析《搜神记》中的引书情况;第八章分析《拾遗记》中的引书情况;第九章分析任昉《述异记》中的引书情况;第十章分析《冤魂志》中的引书情况;第十一章辨析其他志怪小说引书情况。
更多精彩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