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札记

作者: 许博渊 著

出版日期: 2004-08-01

电子书 暂不销售 定价:16.0
  • 收藏

  • 加书架

  • 引用

简介

本书通过六十多篇独立成篇的笔记和随笔,从不同角度阐释澳大利亚这个国家的文化内涵。通过记录澳大利亚这个大陆的发现、移民过程以及其后的演变,介绍土著人的来历和生活,呈现当地华人的历史和现状,探究其背后的哲学根源和历史根源,并据此对中西文化进行比较。

编辑推荐

一个只有短短200年历史的国家,如何创造出如此美好的生活?如何创造出高度文明的社会?土著黑人在这个孤立的大陆上生活了4万年,为什么直到200年前还处于旧石器时代?华人在她的发育过程中扮演了何种角色?地理位置和气候对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群产生了何种影响?   本书受到了读者的欢迎,《环球》编辑部收到了许多赞扬鼓励的读者来信,号称国内第一大刊的《读者》杂志多次转载,收进他们的丛书。 中国人什么时候到澳大利亚,已经不可考。古时候澳大利亚北部沿海有亚洲人采海参,销往中国。有人估计其中有中国人,但没法证实。第一个到达澳大利亚东海岸的中国人可能是Chung A Sun,是个水手,为法国探险家La Perouse所雇佣,他的船于1788年到过波塔尼湾(Botany Bay也称植物湾)。还有一个名叫Mark Q Ping的广东人,1821年曾获得新南威尔士殖民地总督批给的一块地,他先娶一个英国妇女为妻,妻死后娶一爱尔兰妇女续弦。据澳大利亚学者的研究,1848年前起码有18个中国人生活在这块英国的殖民地上,有的是英国殖民者带来的仆人,有的是匠人。成批来是从1848年开始,即清道光年间,他们是第一批契约劳工…… 澳大利亚东海岸有个新南威尔士州,新南威尔士州有个亨特谷。那是个风景如画的好地方,树木葱茏,鲜花吐芳。就是在这里。我遇到了富有传寄色彩的华人农场主王宝泉。 12月中旬,澳大利亚正值盛夏。王宝泉穿着一件T恤衫,随随便便。一双大手粗壮而粗糙,脸晒得很黑,整个儿一个农民,还不是我国沿海开放地区的新型农民,而是黄土高原上的老式农民。他左胳膊上一根血管足有圆珠笔一般粗细,那一块皮肤异于别处,有点像橡皮。初次见面,不便细问,暂且存疑。 按照中国的计量单位,这个农场的面积是503亩。王宝泉不喜欢说多少英亩多少公顷,喜欢说多少亩。他不种果树,不种蔬菜,也不种菽麦。他种鲜花。他的"瑞华牌"鲜花在悉尼供不应求。他说,今年悉尼奥运会,想向中国获奖运动员捐赠鲜花,不知道中国代表团能否给这个面子。 他这个农场是1995年花130万澳元买来的,以人民币计,就是750万元了。他说,近几年亨特谷发展旅游业,土地升值,他这个农场已经值260万澳元了,翻了一番。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房地产业的诱人之处,5年工夫,即使买来荒在那里,什么也不种,1年就可以生出26万澳元来。这26万元在澳大利亚可以干什么?可以买一幢带前后花园的别墅式住宅。    但王宝泉不准备卖。他的事业正在发展。除了购地款之外,他另外还投入200多万澳元建设各种设施。他在悉尼设了两个销售点,每天上市鲜花五六千束,营业额在3万澳 一个只有短短200年历史的国家,如何创造出如此美好的生活?如何创造出高度文明的社会?土著黑人在这个孤立的大陆上生活了4万年,为什么直到200年前还处于旧石器时代?华人在她的发育过程中扮演了何种角色?地理位置和气候对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群产生了何种影响?   本书受到了读者的欢迎,《环球》编辑部收到了许多赞扬鼓励的读者来信,号称国内第一大刊的《读者》杂志多次转载,收进他们的丛书。 中国人什么时候到澳大利亚,已经不可考。古时候澳大利亚北部沿海有亚洲人采海参,销往中国。有人估计其中有中国人,但没法证实。第一个到达澳大利亚东海岸的中国人可能是Chung A Sun,是个水手,为法国探险家La Perouse所雇佣,他的船于1788年到过波塔尼湾(Botany Bay也称植物湾)。还有一个名叫Mark Q Ping的广东人,1821年曾获得新南威尔士殖民地总督批给的一块地,他先娶一个英国妇女为妻,妻死后娶一爱尔兰妇女续弦。据澳大利亚学者的研究,1848年前起码有18个中国人生活在这块英国的殖民地上,有的是英国殖民者带来的仆人,有的是匠人。成批来是从1848年开始,即清道光年间,他们是第一批契约劳工…… 澳大利亚东海岸有个新南威尔士州,新南威尔士州有个亨特谷。那是个风景如画的好地方,树木葱茏,鲜花吐芳。就是在这里。我遇到了富有传寄色彩的华人农场主王宝泉。 12月中旬,澳大利亚正值盛夏。王宝泉穿着一件T恤衫,随随便便。一双大手粗壮而粗糙,脸晒得很黑,整个儿一个农民,还不是我国沿海开放地区的新型农民,而是黄土高原上的老式农民。他左胳膊上一根血管足有圆珠笔一般粗细,那一块皮肤异于别处,有点像橡皮。初次见面,不便细问,暂且存疑。 按照中国的计量单位,这个农场的面积是503亩。王宝泉不喜欢说多少英亩多少公顷,喜欢说多少亩。他不种果树,不种蔬菜,也不种菽麦。他种鲜花。他的"瑞华牌"鲜花在悉尼供不应求。他说,今年悉尼奥运会,想向中国获奖运动员捐赠鲜花,不知道中国代表团能否给这个面子。 他这个农场是1995年花130万澳元买来的,以人民币计,就是750万元了。他说,近几年亨特谷发展旅游业,土地升值,他这个农场已经值260万澳元了,翻了一番。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房地产业的诱人之处,5年工夫,即使买来荒在那里,什么也不种,1年就可以生出26万澳元来。这26万元在澳大利亚可以干什么?可以买一幢带前后花园的别墅式住宅。 但王宝泉不准备卖。他的事业正在发展。除了购地款之外,他另外还投入200多万澳元建设各种设施。他在悉尼设了两个销售点,每天上市鲜花五六千束,营业额在3万澳元上下。他说,不出两年,全部投资都可以收回。他还在往里投,一幢楼房已经打好地基,那是集保鲜、存储、包装、办公室和职工食堂诸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建筑。他还要建电脑房,控制温度、浇水、施肥的全自动暖房。 也许,他内心里已想垄断悉尼的鲜花市场,但他没有说。我是从他的言谈中猜出来的。他说,他的农场在当地不算大,但他掌握了一手种花绝窍,花的质量好。他也很爱护他的牌子,花枝弯曲的不上市,掉了一片花瓣的不上市,过了期的不上市,澳大利亚鲜花消费者很内行,什么花几个瓣儿清清楚楚。也有的顾客不很讲究,那种一束花里有一朵掉了两个花瓣的,想折价买回去,王宝泉不卖,运回农场销毁。同行们知道,这个中国人不简单,是个可怕的竞争对手,便通过种种途径打听这个农场的情况。 谁都很难想到,眼前这个雄心勃勃的中年汉子经历过常人难以承受的磨难。 他是1990年1月份抛妻别女,只身来到澳大利亚的,本想找个学校读书,用他的话说是"镀镀金回去好往上爬"。澳大利亚吸引外国留学生是以赢利为目的的,学费相当高,而他怀里只有百十美元,只能打工挣钱,指望糊口之外能挣足学费。他在中国留学生合租的一个套间里住下,属于他的是客厅一角的一个地铺,每周交房租10澳元。住下之后,四处找工作。天不佑人,他一份工作都没有找到。房租交不起,只能卷铺盖走人。城里呆不住,往农村走,从此开始了长达半年的吉普赛人的流浪生活。 澳洲大陆沿海一圈,是一条一号公路,他背个小小行囊,靠着站路边坚大拇指的办法,居然转了整整一圈,而且还几次深入腹地。竖大拇指是表示要搭便车。澳大利亚人纯朴,乐于助人。王宝泉身无分文,全靠当地人相助,给个面包什么的。他说"等于要饭了。" 流浪汉居无定所。澳大利亚又不许露宿街头。王宝泉便花29澳元买了一顶单人小帐篷,宿于远离居民点的密林里,每天一大早,走两个小时才能到有人烟的地方,为的是躲开警察的目光。有一夜,他留了半个面包,预备第二天吃的,吊在帐篷顶上。林子里有一种野猪,不是长獠牙的那种,而是从英国早期殖民者家走失而重新获得了野性的家猪。这东西鼻子灵,闻到面包味就来拱帐篷。他说他那时候不理发,不刮胡子,长发披肩,长须垂胸。后来我悄悄问他的妻子,她说:"他没有说过为什么把自己弄成这种样子,我想他是为了吓人,不让人欺负。"他是在为生存而奋斗。他什么都干,种过树,除过草,打过鱼,挖过芦笋,总之,只要有人雇他一天,他就要感谢老天爷赏给他一天饱饭了。这年6月,南半球的冬天,他又转回到新南威尔士州,来到了亨特谷。在这里,他找到了一份工作,在一个澳洲人新开的农场种花。他一周干7天,每天干10小时,老板给他开100澳元周薪。那时候,劳工法规定工人的最低工资每小时超过10澳元,他起码应该得700澳元。但他不计较,对他来说,有一个固定的住处,能吃饱肚子就已经很幸福了。 此人的过人之处在于,劳顿困厄并未消蚀他心底的雄心。他不计较眼前的得失,拼着命地干活,每天从太阳还没有升起干到伸手不见五指,而且苦学技能。没有条件学园艺理论,就自己用几个盆做实验,多少水,多少肥,何时浇水,何时施肥,施什么肥,温度,湿度,观察比较。摘花,他一个人顶当地白人工人好几个,种花,他是没有头衔的高级工程师。老板开始给他涨工资,1小时给25澳元。可以说,老板这个农场,是靠他发起来的。 1995年,他已经成为永久居民,有资格从银行贷款了。此时的王宝泉,不但学得了一手种花技术,而且对市场情况也有了清楚的认识。他不像其他亚洲移民那样,种巴掌大一块菜地,小本经营,一个铜板一个铜板地积累资本。他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一下子从银行贷出200万澳元,又从国内找了个合伙人,筹来100多万澳元,一起步就买下了个农场。 他成功了。他没有学过经济学,却成功地做了篇经济学大文章。他说,许多人把眼睛盯着城市,却不知澳洲农村充满着机会,澳洲人懒,也说不上聪明,以中国人的吃苦耐劳精神和聪明才干,澳洲农村可做的大文章还不知有多少。 在澳大利亚,我见到的中国人有两大类,一类是把祖国说得一无是处,并以自己的中国血统为耻,见到黄皮肤不爱搭理,生怕沾了落后贫穷的边儿,好比旧社会有钱人耻于和穷亲戚来往一样。另一类是身离祖国,思念日深,中国什么都是好的。王宝泉属于第二类。他雇了12个澳洲白人工人。开始时,那些家伙看不起他,因为他们从当地新闻媒体了解到的是一个落后得不成样子的中国,在澳洲的中国人都是乘着渔船偷渡来的,是来分享他们的财富和文明的。 有一次,地下水管坏了,几个工人弄了半天没弄好,他跳了下去,带了一身泥水上来,修好了。湿淋淋地站在那里,把全体工人召来,指着他们的鼻子说,这是你们的工作,我是老板,我今天像泥猴子似的,你们应该感到羞耻。工人们服了他,他不仅会种花,电工、机修工等等,什么都会干,了不起。 今年,王宝泉选出两个"先进生产者",花2万澳元安排他们到上海玩了一趟。两个白小子从上海回来,见人便说,中国跟他们的想像大不一样,上海比悉尼还繁华,他们都不想回来了。就在我们见面前不久,王宝泉不知从哪儿弄来一盘国庆五十周年阅兵的录相,高兴极了,把他所有的工人召集起来,说今天不干活了,看录相。工人们看得目瞪口呆,他们一辈子都没见过这个势派。从此,他们不但服了王宝泉本人,还服了中国。王宝泉说,他在作政治工作,搞企业管理不搞政治教育不行的。 现在,这些工人服服帖帖,见了他直拍马屁。他和他妻子都说,洋人拍马屁很好玩,他们拍得很招眼,一点儿也不避人。比如,王宝泉手里提了个什么东西,他们会立刻奔过来,从他手里把东西抢过去,好像累坏了他们的老板就罪大恶极了似的。他们还会当着众人的面,送给王宝泉一些小吃食,还说这是我妈妈特意为你做的。王宝泉对我说:"管理洋人的感觉好极了,我喜欢雇洋人。"话是玩笑话,但其中洋溢着的民族自豪感却是非常浓烈的。 正当他准备在澳洲大显身手的时候,一种麻烦的疾病缠住了他。他的双肾都坏了,不得不靠透析维持。左胳膊上的血管,就是为清洗血液而弄成这般模样的,医生把两条血管接在了一起。他说他是累的。在流浪、打工、创业过程中,他都是拼命。干一天活,腰根本直不起来,走路时整个身体呈曲尺型。 宝泉啊宝泉,愿天假你以寿,让我们看到一个炎黄子孙在异国他乡的更大成功吧! 显示全部信息

更多出版物信息
  • 出版: 2004-08-01
  • 作者:许博渊 著
  • 更新: 2024-07-16
  • 书号:9787302091738
  • 中图:G.499
  • 学科:
    教育学

作者信息

许博渊 著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