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年间上海戏曲唱片研究

作者: 赵炳翔 著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8-08-01

电子书 ¥61.6 定价:88.0 纸书价格¥67.60,点此比价
  • 收藏

  • 加书架

  • 引用

简介

本书从宏观上对民国年间上海戏曲唱片发展脉络作了梳理。作者从留声机的传入与上海唱片业的形成、民国年间戏曲唱片的灌制与生产概况,以及民国年间广播事业的发展与戏曲唱片的传播三个部分展开论述。从留声机的发明,到无线电广播的兴起,戏曲唱片得以更加快速地传遍千家万户,令都市普通人群亦能聆听到名家名段,这是一个引人注目的变化。对于唱片业几十年的发展史,本书的重点在于仔细梳理以百代、胜利、蓓开、高亭为代表的欧美跨国唱片公司是如何以上海为基地,在中国大陆站稳脚跟,完成其“本土化”改造和经营,又是如何依托本土资源和人脉,邀请到当时第一流的名伶灌音献声,制作精品,从而提高商品信誉,打开唱片销路,构成销售经营网络,形成良性循环的。这些历史经验的总结,对于当今中国文化产业的勃兴和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亦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编辑推荐

19、20世纪之交,京剧和秦腔、梆子、粤剧等地方戏曲蓬勃发展,争奇斗艳,昆曲则以各种方式勉力传承,以图留雅音于一脉,北京、上海、天津等大城市的戏曲市场总体繁荣,各阶层的观众队伍日渐壮大。与此同时,作为当时西方新技术成果的留声机、唱片传入中国,某些商家敏锐地抓住了初步显露的商机,促使艺术与技术、艺术与商业不失时机地相互结合,戏曲唱片这一新鲜事物的应运而生。从此,源远流长、丰富多彩而又依赖口耳相传、难以原声原貌传之久远的中国戏曲,有了一种新的保存和传播途径。随着众多戏曲艺术名家的倾心投入,“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不再成为戏曲爱好者的感叹,借助唱片,戏迷可以循环往复、从容不迫地欣赏戏曲那种“感心动耳,荡气回肠”(曹丕《大墙上蒿行》)的美妙音乐,“闻其声如见其人”成为许多戏迷的艺术享受。可以说,唱片的出现,对于戏曲受众面的扩大和进一步普及,对于戏曲艺术的传承和艺术水平的提升,都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

更多出版物信息
  • 版权: 复旦大学出版社
  • 出版: 2018-08-01
  • 作者:赵炳翔 著
  • 更新: 2023-03-22
  • 书号:9787309131505
  • 中图:J809.26
  • 学科:
    艺术学
    艺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