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东
本书的最大特色在于以概括性的题目、以生动活泼的语言、以丰富的内容呈现和客观的历史陈述,吸引读者,为读者呈现一幅古文明由起源到发展、繁荣再到衰落的过程。在了解世界历史文化的同时扩展自己的知识视野,提高自我修养。本书的主要文明是古埃及文明。
连城县客家研究联谊会
连城历史悠久,孕育了熠熠生辉的农耕文明史,传统村落就是农耕文明留下的最大遗产。连城现有16个中国传统村落和18个福建省传统村落,2022年又被评为全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这些传统村落,集中体现出农耕文明时代的辉煌成果,也正在发挥着当今时代推动乡村振兴和促进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本书整理传统村落的固态建筑形态、原住民生产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精神信仰等在内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不仅是对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展示,更是对传统村落保护和乡村振兴工作的呼应,进而对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作起到促进作用。
萧希求 蔡德初 等
“耒阳文化记忆丛书”之一。以耒阳千年古县的悠久历史为写作主题,作者团队深入耒阳城乡各地采风调研,获得了大量与耒阳历史文化有关的第一手资料。从《后汉书》《山海经》等古籍记载,再结合清代康熙、道光、光绪年间三个版本的《耒阳县志》,康熙版《耒阳乡土志》以及今人所编《耒阳市志》等方志文献中的史料,从源远流长、古邑治城、千年古县、文脉绵远、历史名产五个方面入手,分设五章,内容翔实,图文并茂,可读性较强本书的出版,将有助于读者全面了解耒阳悠久的历史文化。
萧希求 陆小勇 王滔 徐啸
“耒阳文化记忆丛书”之一。作者以第一手资料,结合清代康熙、道光、光绪年间三个版本的《耒阳县志》,康熙版《耒阳乡土志》以及今人所编《耒阳市志》等方志文献中的史料,从上堡水埠、有郡故城、千年旺埠、湿地飞鸿四个方面入手,分设四章,以通俗的语言详细叙述了耒阳地区的古码头、古街、老商铺、古建筑等古迹,以及背后的历史、人文环境、社会状况等各方面,同时也对耒阳近些年对旅游开放、湿地保护等状况进行了深入介绍,让读者对耒阳地区的历史文化、自然环境、旅游开发等情况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丰富了耒阳,乃至湖南近代历史文化的内涵。
李伟中,张中 等著
本书主要对容县的优秀文化进行深入地挖掘、提炼和再创作,并以优美的线条、简约的文字阐述了容县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深厚的人文精神,着力打造一张容县的文化名片,为读者全面了解容县提供参考。全书内容包括十章:第一章千年古州容天下;第二章名门望族传家风;第三章崇文重教传承厚;第四章历代贤人数风流;第五章百战将军风云动;第六章侨乡明月家国情;第七章物华天宝福寿地;第八章淳朴民风心安然;第九章绣江仙山名台阁;第十章东融发展谱新篇。
黄文弼 著
本书根据作者1928—1929年在塔里木盆地的考察记录及各种出土器物编纂而成。全书内容分考察经过及遗物说明两大部分。考察经过是叙述在塔里木盆地周围所觅得的若干古代城镇、寺庙、沟渠及屯戍遗迹,这对于研究汉、唐两代与西域的政治及经济关系,提供了良好线索。并附有路线图、工作图若干幅,俾资参考。遗物说明内分绘画、泥塑、陶范、木雕、织品、文字、钱币及铜、石、陶等部分,按类叙述,说明其性质和用途,并附图版120幅,对于研究中西文化交互影响的关系,提供了新资料。
黄文弼 著
1928年和1930年,作者两次考察西北,在吐鲁番地区地行考古发掘,此书为其考察报告。全书分三部分:一是记述吐鲁番考察经过,其中对吐鲁番地区的古城址、旧寺庙、墓葬群等都有详细说明,并附有路线图和古城图,可供了解此地古代文化遗存的概貌;二是遗物说明,即对考察所得的古文书、绘画等文物进行诠释和考订;三是遗物图版,可与遗物说明相对照。其中古文书有30余件,多为公元7世纪后半期及8世纪唐朝统治西州时期的遗物,如缴纳地租、户籍、军屯、诉讼牒状等,对研究西州的社会经济很有价值。
黄文弼 著
1930年和1934年,作者先后两次赴罗布泊(又名罗布淖尔)考察,本书为其考察报告。全书分本文与图版两部分,本文分四篇,第一篇为绪论,综论罗布泊水道之变迁及楼兰国历史与文化。第二篇为工作概况,详述作者考察石器遗址、湖畔古冢、古代遗址过程及考古所得。第三篇为器物图说,分石、陶、铜、铁、漆、木、草、骨、织品、杂类共十章。第四篇为汉简考释,分释官、释地、释历、释屯戍、释廪给、释器、释古籍、杂释及简书制度,共九章。此外,本书还附有大量出土器物图版、交通路线图、剖面图和复原图,图文并茂,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可读性。
林梅村 著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古代波斯人就通过欧亚草原的斯基泰人,与中国古代居民往来,其后中国-波斯的物质文化交往延绵不绝,极大丰富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物质生活精神世界与。本书分上下两篇,上篇“波斯访古”以作者的实地考察为基础,讨论两大文明在建筑、造型艺术、物种、冶金工艺、玻璃工艺等方面的科技文化交流;下篇“中国与波斯的文化交流”,从文献记载、交通地理、重要人物、出土文物等角度出发,进一步展示二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全书既有现场踏查古迹遗存的生动体会,也有对于文献、文物的细致考辨与解读,解开了若干中国-波斯交流史上的谜团。
戴君彦 巫新华 著
本书以我国出土的 22 颗天珠为主要研究对象,综合运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多种理论对它们进行深入研究:从矿物学、宝石学等自然学科入手,进一步厘清了天珠在风化演变过程中所发生的系统性变化规律,进而科学客观地解析天珠的受沁现象及发生机理;以历史学、考古学等社会科学为基础,探讨天珠蕴含的文化寓意。书中精美的文物细节图和释读文字让大众鉴赏到西周至唐代玉髓类文物上的老化特征及时代工痕,也让大众领略到悠久岁月赋予这些珍贵珠饰的沧桑之美。
赵航 著、悠拉悠 绘
以古埃及历史和地理为主体,讲述公元前31世纪到公元前30年期间,古埃及从原始部落联盟到古代地中海首屈一指的强大帝国再到衰落灭亡的全历程。历史部分包括了古埃及的统一,古王国金字塔时代的发展,第一中间期的混乱与外敌入侵,轰轰烈烈的驱逐外敌战争,强盛的新王国崛起,阿赫那顿的宗教改革,与西亚赫梯帝国的争霸战争,面临亚述、努比亚和波斯人的入侵以及希腊化的托勒密王朝建立。地理部分则着重讲述埃及的地理环境对古埃及文明的影响,尼罗河、沙漠、绿洲、地中海,无不深刻影响着古埃及人的行为习惯。
赵航 著、悠拉悠 绘
本书内容已经外聘专家和清华大学党委审读审核通过(清委文[2022]87号)后同意安排出版。以古埃及神话和民俗为主体,通过古埃及最著名的三个神系,着重介绍了神话中众多神灵。神话部分通过不同时期的文献介绍古埃及著名神灵的信仰起源与发展演变,期间穿插了“泰芙努特的流亡”“人类的叛变”“奥西里斯之死”“荷鲁斯与赛特的争斗”“巴哈顿的王子”等古埃及著名神话故事,全方位的讲述古埃及神话的独特之处。民俗部分则讲述了被神话影响的古埃及世俗生活,覆盖了国王、贵族到平民百姓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包括了古埃及人的职业体系、节日庆典、衣食住行、婚丧嫁娶、休闲娱乐等内容。
赵航 著、悠拉悠 绘
本书内容已经外聘专家和清华大学党委审读审核通过(清委文[2022]87号)后同意安排出版。以古埃及建筑和艺术为主体,讲述了从古埃及留存至今的众多建筑物和艺术精品。金字塔部分以金字塔建筑的演变为脉络,介绍著名的吉萨大金字塔群和狮身人面像。国王谷部分详细介绍了国王谷的开发全过程,以及众多著名法老墓葬的结构。神庙部分以尼罗河沿途保存至今的几座古埃及神庙为线索,详细介绍了每一座神庙的结构和特色,揭开了“古代电灯泡”“法老直升机”等流传许久的都市传说的真相。艺术部分按照年代顺序,分别介绍了古埃及石刻艺术、绘画艺术和首饰艺术中的珍品和它们背后的故事。
张杰,敖仕恒
《千年寻脉:北京古都城市设计研究》以辽金以来的北京城演进过程为时间主线,结合城市遗址状况、考古信息和历史文献记载,借助几何分析等基本手段,照应古代天学和地学的内涵,从中宏观层面依据城址山川格局解读了北京古都的轴线确定、十字定位与山川岳镇构图、城郭设计、轴线山水形态和尺度模数等方面,微观层面论述了元大都城市布局与地貌水形关系,以及在此视角下的明清城市形态的演变问题,都城主要建筑群布局与地貌水形互动规律、相互距离设计和视域方位角设计等问题,深入分析和揭示了“天人合一”哲学思想下的中国古代空间文化和超距离大地测量技术对古都空间设计的影响。
贺西林
汉唐美术在很多领域开后世之先河,启未来之风气,其以特有的视觉方式建构了帝国形象,描绘了现实生活,营造了死后的世界。汉唐考古材料的层出不穷,也为相关研究不断提供新的契机。在本书中,作者力图从视觉文化的视角,讨论兼具审美和图像史料双重价值的汉唐美术遗存,希望能拓展传统美术史的格局,为美术史研究增添活力,也为社会史、思想史、文化史研究提供依据、拓宽视野。此书拟分为五个主题:一、思想与信仰的视觉表达;二、帝国和帝王形象的视觉建构;三、视觉文化的交流与互动;四、相关知识的生成与检讨;五、对早期屏风画和山水画的讨论。
[日]龙居松之助 著;郝莉菱 译
百年前的日本民众,尚不知道日本庭园在世界建筑史、美术史、造园史方面的价值。作者龙居松之助是日本著名的造园史家,对日本庭园史阶段性的特点有深刻的见地,在日本建筑史享有盛名,在当时被誉为“庭园历史研究的第一人”。他以向日本国民普及日本庭园的价值、呼吁保护现有古典园林为目的著述此书,在当时的日本有深远的影响。书中收录了作者实地考察后选择的日本各地庭园五十余处,系统介绍了日本传统庭园的发展、演变历史,对著名庭园的造园手法进行了精当的分析,对庭园的维护、保护提出了明确的建议,是难得的介绍日本庭园的经典、权威之作。
更多精彩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