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言发
现代澳门话与广州话高度相似,而与地理位置更近的中山话、珠海话差别较大,《澳门话近两百年来的音变——兼论广州话、中山话的历史音变》以中山、珠海、澳门三地方言田野调查为出发点,广泛地搜罗了澳门、中山和广州三地粤语语音发展相关的历史文献,特别是传教士文献,梳理了三地各自的语音发展史,在全面描写现代澳门话,包含新老派澳门话语音异同的基础上,总结了澳门话的语音变化轨迹,并结合移民、传媒等因素分析了澳门话各时期语音变化原因。
张红峰, 著
本书将以“历史逻辑—价值选择—路径分析”的逻辑,探寻下列三个方面的问题:1、澳门高教发展进程在历史发展以及澳门地域及文化特点的影响下出现“路径依赖”或者是不同的“价值选择”与在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大背景下,澳门必然融入其中的真实路径等。2、探索澳门高等教育在制度构建、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以及国际合作中的价值选择。3、在历史、价值及路径的探究基础上,尝试构建“技术—制度—文化”的澳门高教发展三维框架,从理论的高度思考澳门高等教育的未来发展,以搭上祖国快速发展的列车。
张廷茂, 编译
《澳门历史文献辑译》第五辑为“晚清澳门专营制度”文献专辑,收录译者所见澳门本地及葡萄牙海外历史档案馆所藏有关晚清时期澳门专营制度的有关历史文献,分为四类:一是政策法规,二是公告章程与合约,三是财政收入,四是其他文献。主要内容涉及番摊、白鸽票、闱姓票和山票,甚至鸦片烟膏、食盐、鱼栏等。这些文献为澳门专营历史的核心文件,大部分为首次征引,对于研究晚清时期澳门专营制度和承充过程、评价博彩在澳葡财政运作中的作用等,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张廷茂, 编译
《澳门历史文献辑译》第四辑为“澳门港华工出洋”资料专辑的专题报告部分,共收录专题报告五份:《1861年澳门华工出洋监理官佩雷拉提交澳门总督吉马良士的华工出洋报告》 《1871年5月12日训令任命的委员会关于保证实现移民的条件和自由所应采取措施的报告》《1872年总督训令任命之委员会的报告》《1872年8月6日澳门华政衙门第221号公文》《海事海外部向议国政大会议1874年立法会提交的关于废除澳门口岸契约华工出洋的报告与文件》。这批文献的编译出版,有利于对华工出洋的全面研究。
王伯勋
通过文化创业产业发展多元化的业态是澳门长期积极推动的项目之一。《澳门• 创意城市与文化设计》以澳门城市为主题对象,以设计学为理论框架,探究设计与地方文化的关联,对地方镇物的造型、环境色彩的构成、商圈形象的规划等进行田野调查与分析,深入解析澳门城市特征与多元文化内涵,旨在为澳门城市创意发展提供借鉴参考。本书以理论建构、场域调研与设计实践为特色,适合视觉传达设计、城市规划设计、设计文化、色彩设计及相关设计学专业的高等院校师生参考阅读。
胡璟 费迎庆 陈志宏
本书是继《澳门世遗路线扩展与城市更新》后,《澳门城市与建筑设计教学丛书》的第二辑。本书结合2017至2019年度课程选题“澳门黑沙环工业片区更新设计”,建立一套适合澳门城市更新的研究型设计教学模式,包括选题依据、澳门城市历史学习、理论学习、分析方法学习、实地调研、专题设定研讨、设计教学、设计展览的研究型设计教学过程。自2011年开展至今,该套教学方法已经运用在华侨大学建筑学专业澳门城市设计课程,并不断总结和优化,为建筑学境外教育做了有益的探索。
李春著
作为澳门传媒研究的第一部综述性专著,《澳门大众传媒研究》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横跨历史学、新闻学、电影学、公共管理学等学科,多角度、全景式阐释了澳门传媒发展的演进;并以澳门为地域个案,尝试通过丰富的史料还原媒体与社会的互动关系。本书分近代和当代两部分:近代是澳门大众传媒最为辉煌的时期,这一时期澳门传媒的发展,对于中国大众传媒发展和世界文化交流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第一章到第四章分别从新闻研究史、思想启蒙、中西文化交流、市场生存空间四个层面详细剖解澳门大众传媒;当代澳门传媒的影响力远不及近代,但对于澳门社会文化发展更具现实意义。第五章介绍了澳门大众传媒管理制度与状况,第六章到第八章分别论述澳门报刊、广播电视、电影三个领域的发展历程与特征。附录简述澳门互联网的发展状况。本书不仅是一部专业著作,承继大众传媒史的深入研究和探寻。同时,本书撰写的体例也希望帮助对澳门完全不了解的普通读者,从传媒的角度了解澳门与澳门人,并通过澳门个案看到传媒与社会、与每个人生活的互动关系。
林发钦 主编
本书为“澳门口述历史丛书”之一,主要由对十一位澳门士多店主的访谈整理而成。他们饱含情感的讲述,展现了“士多”(store)这一便利社区居民、联络邻里感情的载体从兴起到繁盛,再至逐渐衰落的历程。这些士多曾给社区居民带来诸多美好回忆,见证了澳门街区几十年来的邻里关系、街坊情谊,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澳门近几十年的历史□迁和经济发展。
张廷茂, 编译
《澳门历史文献辑译》第三辑为“澳门港华工出洋”资料专辑的续集,收录译者所见澳门本地所存1872~1874年澳门华工出洋的历史文献。文献分为关于华工出洋的训令与章程、澳门华工出洋统计报表、澳门辅政司署文件、抵澳华工遣返交接公文、澳门华工出洋监理局文件、葡萄牙驻安德列斯群岛哈瓦那总领事馆文件、葡萄牙驻秘鲁总领事馆文件八个部分。依据这批文献,可以对澳门港口华工出洋历史的多个方面作出澄清。
林发钦 主编
本书由对澳门街头小吃摊档十四位摊贩主的访谈整理而成。澳门的街头小吃星罗棋布,穿插在大街小巷之中,本书把这些用手推车和街边摊档来传承着澳门饮食文化的档贩故事记录下来,向读者分享他们的故事。
林发钦 主编
本书主要由对七位澳门报贩的访谈整理而成。这七位报贩在澳门报贩业最辉煌时入行,在如今报贩业衰落时依然坚守在这个行业,可谓见证了澳门报贩业盛衰的“活化石”。他们的回忆和讲述,从一个侧面展现了澳门报贩业近几十年的发展、变迁。
冯邦彦, 著
本书共四篇:第一篇整体经济发展,即为全书的总论。第二篇产业发展与适度多元化,重点分析了澳门经济在产业发展方面的转型与探索。第三篇财政、金融与资本财团,重点阐述澳门经济在财政、金融、资本财团方面的转型。第四篇粤澳合作与横琴开发,提出了澳门作为微型经济体在参与区域合作方面的总体发展思路、发展战略目标和合作模式的创新。
付永刚
本书为广东省“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学科共建项目。如果同一种语言不同的地区存在很大的差异,各地区的译者在翻译外来文献或资料的过程中就会发挥译者主体性,努力让自己的译文动态地顺应本地区的语言语境和非语言语境,使本地区的目的语接受者在阅读或听到译文时感觉清楚明了和自然顺畅,以实现翻译的最终目的。作者运用Verschueren创立的语用综观论中的动态顺应观,选取丰富例证分析了我国海峡两岸暨香港、澳门的英语翻译现象。
林发钦 主编
本书是“澳门口述历史丛书”中的一本,是《旧区小店》的姊妹篇,记录了位于澳门旧区“草堆街”“新桥区”等街区中的二十家小店的历史和现状。这些老店中有年逾百年仍然年轻时尚的首饰店,也有走完百年历程最终歇业的服装店,还有电器行、理发室、戏院、钟表行等等。本书图文并茂,鲜活地展现了澳门旧区居民的生活场景,展现了这些小店的新旧面貌,反映了澳门近一个世纪以来的发展和变迁。访谈稿经访谈团队将叙述内容以第三人称形式整理成文,每文配入相关店家的历史照片。书末附有叙述者名单、年龄、受访时间、地点等“口述访谈数据”,是难得的第一手资料。
林发钦 主编
本书编撰者深入澳门不同小区开展了多项口述历史访谈,从新桥、下环、福隆、十月初五街到氹仔、路环,访谈不同阶层的澳门老居民数百人,以“小区变迁”和“行业兴衰”两个视角,透过受访者“亲历、亲见、亲闻”的口述回忆,从不同方面反映澳门社会近百年的历史发展。
张廷茂, 著
本书为教育部后期资助项目。书稿充分利用了被列入《世界记忆名录》的《清代澳门地方衙门档案》的中葡原始文献,并结合其他中外文史料,全面系统地考察了清代中叶澳门华人群体的形成、分布状况、职业结构、华洋关系等历史层面,较大程度地丰富了对于清代中叶澳门华人社会历史的认知,弥补了早期澳门历史论著中严重忽视华人群体的缺陷,有助于构建科学合理的早期澳门政治—社会史体系,提供了深入揭示澳门社会性质的新思路。
更多精彩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