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晟之
我国西部保护地具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也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本书针对我国西部保护地的管理、发展以及环境的保护等方面开展研究,并提出了在维护生态环境的稳定性的前提下,提高保护区的经济效益的方法和思路,并对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倪玖斌
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者开展社区保护已有一段时间,这期间有国际的合作,也有国内学者和环保工作者自己的探索。本书通过系列案例总结了长期以来在社区保护工作中所取得的经验和教训,并对每个案例予以专家点评,使人们更加全面的认识社区保护,为同行业者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教训。全书分为三个部分:脉络篇针对社区保护的演进、土地产权制度的演进、外部性问题以及社区保护思想进行探讨;案例篇则介绍了围绕不同的社区开展的保护活动的案例;思考篇则是对社区保护的经验教训、路径选择等的思考和总结。本书可供环保工作者、环保政策的制定者以及热爱环保的人士参考。
贺启环等
本书论述了噪声控制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系统思路,介绍了噪声控制的技术方法和工程应用。全书共10章,内容包括噪声及噪声控制概述、噪声控制的物理基础、吸声技术、隔声技术、消声技术、隔振与阻尼、噪声控制技术应用、噪声和振动测量、声环境影响预测、噪声控制实践等。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劳动保护与安全工程专业的教材,也可供从事环境保护、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等工作的科技人员参考。
焦建玲、王宇、李兰兰、韩晓飞
应对气候变化、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正逐步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由于气候变化的复杂性,有关全球气候变化科学性、应对气候变化的技术政策措施研究正处于快速发展和不断完善过程中,对该领域主要研究方法的梳理总结有利于推动该领域理论发展,并进而推动应对气候变化实践工作的开展。本书从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主要环节入手,对应对气候变化的科学研究方法进行了较系统的梳理和总结。主要内容包括气候变化科学研究体系,气候变化不确定性研究方法学,气候变化影响评估研究,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的技术、政策措施,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谈判与合作,低碳经济发展评价的方法学等。本书的读者对象为从事应对气候变化有关工作或对应对气候变化感兴趣的人士,特别是有志于从事应对气候变化相关领域研究的高校教师、研究生、科研人员及相关机构的决策者和工作者。
王莉丽
本书较为深入!全面地回顾和总结了中国环保传播!"多年的历程"对中国环保传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且提出了积极的!具有建设性的意见。本书提出了环保传播的概念"并对环保传媒的定位!传播方式等提出了独到的看法。书中还对国内著名的非政府环保组织进行了介绍"对一些环保人士进行了采访"积极宣传了这些组织!个人的环保思想和理念。 本书适合于对环保传播研究的专家!学者及对环保传播感兴趣的广大自学爱好者参考阅读。
王让会、黄俊芳、林毅、张慧芝
本书针对全球变化背景下干旱区MODS格局及其时空特征,在系统介绍景观格局、景观动态及生态过程等研究背景的基础上,以特定自然地理条件与人为活动影响下的现代绿洲为切入点,应用系统的反馈机制原理、耦合关系原理、耗散机制原理等,阐述了不同尺度生态现象与生态过程的多重效应。
蒋平 著
本书通过梳理20多年来靠前外在协同效益领域的相关研究进展和现状,提出狭义和广义协同效益理念,针对发展中国家在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出现的大量碳排放和环境退化等问题,提出协同效益是促进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本书以中国的工业、城市化、经济发展领域作为研究对象,以定量分析为主要研究方法,阐释在中国建设生态文明、构建绿色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实现环境可持续发展协同效益的条件和路径。本书有利于协同效益研究领域的理论体系的完善、方的发展,以及政策服务工具的合理设计和应用。 本书适合环境管理、环境经济和公共政策学等相关专业人士阅读,也适合广大对环境可持续发展这一主题感兴趣的人士阅读。
陶学宗, 编著
本书全面系统介绍了港口环境污染的现象、危害、原因、防治措施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科学技术。全书共分九章,内容包括港口环境保护概述、港口大气污染及防治、港口水体污染及防治、港口固体废物污染及防治、港口其他污染及防治、港口环境管理法规、港口环境风险管理、港口环境监测及评价、绿色港口建设理论与实践。 本书主要作为交通运输类高等院校港口航运特色交通运输专业的本科教学用书,也可作为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本科教材和港口环境管理人员业务培训教材,还可供港口环境保护领域的科研工作者、管理人员和决策人员参考。
陈珂, 著
目前,日益严重的灾害问题已经引起我国政府和学术界的高度关注。自然灾害风险评估是一项以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的重要防灾减灾措施,是开展综合减灾和制定应急管理对策的基础和依据,是目前灾害研究领域的热点。在全球变暖与海平面上升的背景下,针对自然灾害发生频率和强度不断增高、灾害损失日益加剧这一趋势,聚焦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江苏、浙江、上海两省一市全境),基于自然灾害研究的相关理论,消化吸收国内外研究的最新成果,建立自然灾害分类体系,整合灾害数据,构建自然灾害元数据标准和数据库,并应用情景分析的方法和GIS技术,分析了近60年来长江三角洲地区自然灾害的时空演化,开展了多致灾因子的风险评估研究,为政府部门构建区域风险管理体系,促进防灾减灾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科学依据。本书总体特点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撰写过程中,力求体例清晰、结构严谨、内容新颖、表达简洁,充分运用大量图表,有助于直观理解,做到深入浅出地阐明自然灾害数据库建设与风险评估的理论、方法、模型等。主要读者对象为高等院校自然地理学及相关专业的教师和研究生,对自然灾害领域的研究人员以及防灾减灾部门的专业人员也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许碧君, 邰俊, 张瑞娜, 主编
本书对2016年中国环境卫生行业等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跟踪、调查和研究,包括总体发展、环卫机械设备、垃圾分类、垃圾填埋处理、垃圾焚烧处理、餐厨垃圾处理、建筑垃圾处理以及行业大事记等八个章节,涵盖了环卫行业的重点和热点,不仅详细描述了系统内各细分领域的现状,并对环卫市场形势进行分析预测,可帮助政府环卫部门、企业和研究机构更准确地把握该行业的主要运行现状、发展前景和投资机会。
刘明德、徐玉珍
本书是一部以环境政策为核心开展研究的专著,全书共十章,分别包括:学术研究的基础要素、环境政策的相关概念及环境与经济的关系、环境理论与研究途径、环境政策规划、环境政策制定、环境政策工具、环境政策执行、环境政策评估、中国的环境政策、各国环境政策的趋同性。本书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并且具有国际视野,书中论述了多项研究发现,在保证全书系统性与完整性的同时,更具应用性、延展性和启发性。本书既是一部严谨、客观、具有指导意义的学术著作,又是一本帮助相关政府部门与企业以及环保工作者解决实际问题的参考书。
张猛,李天,郭伟 著
本书针对地理信息系统在环境科学中应用的需要,阐述了地理信息系统的特征、类型、功能、数据采集和数据库设计,着重介绍地理信息系统在环境科学应用中的技术和方法。 全书共分11章。第1~6章介绍地理信息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发展与前景,实用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特征、数据来源及数据质量,遥感及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设计的主要内容和方法,国内外常用的GIS软件及其功能,环境信息系统建立方法; 第7~10章运用实例,分别从生态控制、城市环境管理、水资源管理等领域介绍GIS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 第11章介绍地理信息
岳光溪,李水清 著
本书反映了洁净煤技术的*研究进展,包括基础研究、煤清洁燃烧技术、燃煤污染与超低排放控制技术、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二氧化碳捕集与处理技术、煤与生物质混合燃烧技术、煤洁净燃烧的工业应用等。
(美)约翰 格雷厄姆(John D. Gr
本书关注的是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在应对健康、环境和安全风险时常常遇到的解决一个问题而又带来次生问题的现象。这类现象产生的表面原因是个体或政府部门在做出决定或制定政策时没有把决定或政策可能带来的次生后果纳入考虑,而这又有着深层次的心理、行为、组织和制度方面的原因。本书详述了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也提出了针对这一现象的解决之道,并用环境、能源、资源、农业、水务、食品、医药、交通等领域的多个案例展示了如何分析这类问题并做出好的决策。在我国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风险治理政策一项项被快速推出的时候,应该特别关注政策可能带来的次生问题。本书的讨论和案例对于理解和解决我国当下面临的环境、健康和安全风险问题极具参考价值,适合作为高等教育的参考教材也适合作为决策者解决现实问题的参考资料。
李爱华
本书首先阐述了物流环境责任保险的概念,其次从建立物流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的法理原因分析入手,介绍了建立物流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的必然性,可行性,不利因素及难点问题。再次介绍国外物流环境责任保险法律制度及可鉴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