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华
尼山书院,是孔子精神的象征,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圣地和中国精神的象征。本书作者潜心尼山,博览群书,皓首穷经,含英咀华,厚积薄发,从"十三经"元典中提取二十六个最重要的主题词,效法先哲,分二十六个专题解剖中华传统精神文化基因。
 本书是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背景下,旨在帮助大众正确认识自己与传统文化内在关系的一部生动的启蒙读本。这二十六个主题词,无一不是每一个当代中国人都"与生俱来"的精神文化基因,都与我们每一天的日常生活发生着深刻的联系。借助这本书,读者也许可以找到一条回归自己精神文化基因的光明路径。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是影响中国人一生的二十六堂国学课!
 
汤一介,李中华
九卷本《中国儒学史》的主要内容,综合表现为以下几点:① 以历史发展为基本线索,阐述儒学的发生、发展及其演变的历史过程。其中包括儒学的基本问题;儒学发展的基本线索;儒学与历代政权的关系;历代儒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主要儒学著作文献的考辨;儒学的思想概念、命题、范畴的辨析;儒学价值体系的梳理、诠释、评价;儒学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所表现的思想异同,前后承续关系;儒学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思想、理论价值、特点、意义、贡献及其历史理论的局限;儒学与诸子的关系,其中包括儒道之争、儒道互补、儒佛之争、三教融合、多元互动等。②以儒学的发生、发展及其演变为背景,阐释经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所表现的经学思想。其中包括经学与儒学的关系;经学的基本形态、特点;经学的历史分合、分期;经学的今古文之争、汉宋之异;历代经学的发展动因及其与政权、时代变迁的关系;经学内容的解析、诠释及评价等。
 九卷本的《中国儒学史》,上限从春秋时代起;下限至新中国成立,时间跨度约2500年。其十卷内容,按历史顺序分册,分别为:⑴先秦卷;⑵汉代卷(含东西两汉);⑶魏晋南北朝卷;⑷隋唐卷;⑸宋元卷;⑹明代卷;⑺清代卷;⑻近代卷;⑼现代卷
陈家琪
本书由作者为研究生所上的一学期的专业课程的内容整理而成,涉及到"如何理解当代哲学问题"中的"当代";"什么是二十世纪的主导逻辑";"知识分子与现代性危机";"社会转型中的信任问题"以及"如何在哲学的语言学转向中思考母语的地位与困境"等几个方面的问题,核心是反思现代性,重点是直面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并在这一转型中突出经验、记忆、表达等方面的问题。本书所涉及的方方面面的问题在我们这个时代具有独特的意义。
胡军
直觉与人的生命、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但目前的哲学界却至今缺乏对直觉论做系统、深入、全面的研究。《中国现代直觉论》一书率先以此为研究主题,系统揭示了直觉论思想在中国现代哲学发展演变的轨迹,分析了梁漱溟、熊十力、冯友兰、贺麟、牟宗三、方东美、唐君毅等人运用直觉方法来来建构各自哲学思想体系之得与失。
郭彧
本书对《京氏易传》、《周易注》、《周易集解》、《周易正义》等易学类著作,利用札记进行了文献学方面的辨诂,从训诂、校勘、文献等角度入手,提出了古籍整理工作应当注重的某些问题。
王博
为推进哲学学科的建设,促进海内外哲学界的学术交流,北京大学哲学系创办面向全国以及整个华语世界的哲学学术出版物《哲学门》,书已入选CSSCI来源集刊(集刊类),内容涉及哲学八个分支学科,并多有前言研究成果刊出。自2000年出版以来,因为书中文章学术质量较高、审稿程序严谨,深受学界的好评。本书分为论坛、论文、评论、书评、书讯五部分,本次以奥古斯丁研究为专题,刊出吴天岳、花威等学者的论文。
冯友兰
《新世训》是冯友兰先生所著的"贞元六书"中最贴近人伦日用的一部著作,重在引导青年塑造道德人格,以通俗的语言讲解何谓成功的人生,如何才能实现人生的成功。现作为“清华大学国学院德育教材”之一种,由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陈来教授作序导读,以方便读者阅读的新形式重新出版。
单波
本书立足于同情的理解与理性的批导,对唐君毅哲学思想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既对唐氏哲学的中心观念“心之本体”作出了通透的阐释,又逐层从道德的哲学、文化哲学和宗教哲学等层面进行了梳理,从而多角度地呈现了唐氏哲学的特点。 唐君毅是20世纪有着重要影响的中国哲学家。他在贯通理性与理想、理想与现实的基础上,重建了道德理想主义哲学;同时,他的哲学思想又是传统哲学与现代哲学、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的桥梁。如果说哲学是对精神的认识,它应该有创造的精神体验,应该创造性地把握对象并超越对象,追求对存在进行道德上的改善,那么,唐君毅哲学无疑很好地体现了哲学思维的这种价值取向。
王海明,孙英
20世纪60年代以来,脱离规范伦理学而企图独撑伦理学大厦的元伦理学开始走下坡路。代之而起的,一方面是以罗尔斯的《正义论》为代表的传统规范伦理学的复兴;另一方面则是反对规范伦理学的美德伦理学之崛起。美德伦理学的呼声虽然越来越高,却一直构建不出自己的科学体系,甚至没有一本名为《美德伦理学》的专著问世。本书尝试以美德与幸福的关系为轴心,融会贯通古今中外美德伦理学思想,构建一种客观必然、严密精确和能够操作的美德伦理学体系。
李建华
该书为作者的代表著作之一,着重从理论的角度研究了人类道德情感的规范方面和历史发展,对中外道德情感概念的异同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反思传统道德、理解现代人性、注重道德建设的具有实践意义的学术主张。该书不仅具有学术研究的参考价值,对于我国当前一个时期内的公民道德建设也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该书是作者从事中国人的道德情感研究的早期结晶,现修订再版,作者计划扩充和发展原来的研究内容,使之更加完善。
(美)欧文·白璧德
本书是白璧德“新人文主义”奠基之作。书中首先厘清了长期以来众说纷纭的“人文主义”和“人道主义”概念,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两种不同精神对大学的不同要求:相应地分别体现为专门性大学和综合性大学。作者由此进而讨论了文学与大学的关系,大学博士学位获取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合理的古典研究方法,古今视野的不同观照,以及创新概念和大学教学的闲暇等方方面面与大学人文教育相关的话题。
梁家荣
该书尝试以一种新的视角来重新探讨一个近百多年来中国学者一直相当关心的大问题,即:儒家思想的现代意义的问题。
 仁与礼是孔子思想的两个核心,作者通过细密的考察,认为孔子以「复礼」为人道的具体准则的主张,在今日已经不合时宜,但孔子以仁为人道实践之门的主张,对我们今天的生活,则仍有重要的意义,值得我们多加反思。
聂锦芳
本书作者利用极为丰富的文献资料对马克思手稿、笔记、藏书的保存、流转情况进行了梳理,从书志学方面对马克思一生撰写的著述和书信进行了统计,然后选取了53部最能表征马克思思想特征、内涵以及发展历程的重要著述,对其写作与出版情况进行了考证,对西方马克思研究和目前中国马克思文本研究的现状和趋势作了分析,对文本研究所关涉的历史性与研究性、学术性与思想性、本真性与主体性、公度性与个性化一及文本研究、比较研究、现实研究的关系作了分析。
程憬著,顾颉刚整理,陈泳超编订
本书分"天地开辟"、"神祇"、"英雄传说"三个部分,作者在尽可能搜罗齐备中国神话断片资料的基础上,以西方神话尤其是希腊神话为标杆,力图构拟出一个全景式的中国古代神话体系。
张双棣 等 注译
《吕氏春秋》是秦相国吕不韦召集门下宾客儒士集体编撰的著作,是先秦的一部重要典籍。吕不韦以此书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它在汉代已广泛流传,并且获得极好的声誉。它所保留的政治思想、哲学思想、科学文化史料,是我们民族的一份珍贵遗产。这本译注以清乾隆五十三年毕沅本为底本,校以从旧刻本,正文包括说明、原文、校勘、注释、译文五部分。
李畅然
戴震是清代学术的领军人物,《原善》是其治学高原上的顶峰,戴氏以近乎密不透风的思辨功力,兼以百炼成金的辞章推衍,字字皆神,廿载辛苦不寻常,终于育成一朵绝世独立的哲学之花。 作者贯以续绝开新之志,以文献索证文献,以哲学对接哲学,成功地找到那根能成功出入戴震哲学迷宫的"阿里阿德涅线团"。深入其内,跳出其外,使本书既有精深的哲学洞悟,亦有精妙的人生识见,融学术与生活为一炉,臻于善焉。诚如成中英先生所言,"将是一个研究戴震之学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