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菲
墨尔多神山脚下,大小金川蜿蜒流淌于嘉绒藏地。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有甲居神秘的"玛尼",梭坡、中路欢舞的"卓"和巴底、太平桥神圣庄严的"达勒嘎"…… 这些鲜活的地方性族群传统与世所熟知的汉语名词"跳锅庄",不仅是民俗学"我称"与"他称"的区别,也不能被轻率地理解为"类比性总称"与"个别专名"的类属关系,它们之间的不同是根本性的,是一个名为"嘉绒"的共同体在神圣与世俗之间践行的一套族群文化表述模式:在以"歌"与"舞"为表征的身体实践系统中,可以联结起嘉绒的历史记忆与当下现实,分辨出"我"与"他"的异与同、远与近。对于嘉绒人来说,"跳锅庄"不是游客"凝视"下的文化展演品,而是关乎其如何理解、表达传统与自我,如何在社会进程的实践情境中调整认同,从过去走向未来的根本方式之一。
刘永华
《中国历代服饰集萃》以出土实物、考古资料为依据,以写实的创作手法绘出中国历代服饰复原图,艺术地再现了中国古代社会各阶层人士的服饰特征与人物风貌,并以各朝代重要历史事件为主线反映当时的社会概况,同时,详细说明了图中的形象来源和根据。图中再现的建筑景物、人物服饰、室内陈设等,形象直观、栩栩如生。
倪镔
历史传承下来的文化资源不仅仅作为藏品被保存在博物馆,而且更需要通过现代设计,创造出生动、鲜活的文化设计产品,融入人们的当代生活,使它具有可持续的强大生命力,是为“活文化”。我们力图以设计创研使民族文化重获生机再创辉煌,以大智慧的设计战略激活民族文化并成为当代人智灵生动的生活方式,既以现代“真设计”创造民族“活文化”。
朱彦
唐宋时期是东亚三国工艺美术交流史上的鼎盛时期,以中国为中心的工艺美术造作通常是日本、韩国效仿的典范,并对它们后世的制度、信仰和生活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本书按照工艺美术门类划分,以科学严谨的方法处理中日韩古代文献和实物,主要讨论了唐宋时期中国与日本、韩国在织绣印染、陶瓷、漆器及其他门类的交流情况,其中交流物品的品目、时间是论述的基础,交流中的艺术风格的演变及其成因是解说的重点,并进一步揭示了中国古代造物文明在历史上幅员辽阔的东亚汉文化圈中所处的核心地位。
艾草, 著
本书分为上下卷。上卷记述了东征前夕,刘备与诸葛亮、法正、赵云、秦密、等人之间对战事的考虑与决策。其间描述了他们如何为国同心协力,以及与刘备深厚的君臣情谊。下卷描写白帝托孤。在这一段故事中,没有任何猜疑,只有浓厚的知己之情,君臣之义,英雄相惜,高山流水,慷慨长歌。
沈艳蕾、张艳、贺业明
中国英语从早期的非标准形式发展到今天的自主变体,经历了漫长的渐进式发展过程。“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文化走出去”,主要途径就是中国文化有效表述和推介,中国英语的研究也是基于这一想法。本书详细介绍了英语在中国的每一次显著变化,从16世纪的澳门葡语、18世纪的广州英语、19世纪中叶的上海洋泾浜英语,到20世纪的中国式英语和世纪之交的中国英语,对英语在中国本土化的百年历程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梳理。
张福昌
综合卷共有9章。第1章阐述了传统家具的基本概念,传统家具的形成和研究的意义,并从生活的角度论述了传统文化对家具的形成与历史发展的影响,以及对家具的地域、时代、风格的影响。第2章阐述了传统家具的主要分类及构成要素,并介绍了中国代表性地区的传统家具。第3~7章论述了传统家具的基本特征、结构特征、常用材质及其加工工艺特征。第8章论述了中国竹家具的资源分布、材质与加工工艺特征,以及竹家具的代表性地区和代表性竹家具产品。第9章为传统家具的探索与展望,论述了传统家具的风格与文化特征、风格的断流和现代的再建、传统家具的研究与发展方向、传统家具的传承与创新实践。
张福昌
编辑场景卷的目的是为了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家具与建筑、室内布局和传统民俗文化的紧密关系,了解传统家具在不同场合的不同组合,不同使用功能和场合需要设计不同的传统家具,以及同一种功能在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家具品类。本卷根据我国国情分成7章,分别为:宫廷王府家具场景、宅邸家具场景、衙署家具场景、宗教庙宇家具场景、园林家具场景、名人故居家具场景、部分地域民居家具场景。每章都图文并茂地进行了介绍。
张福昌
地区卷共有11章,分别是京作传统家具、苏作传统家具、广作传统家具、宁作传统家具、晋作传统家具、海派传统家具、福建客家传统家具、皖南传统家具、河南传统家具、巴蜀传统家具、台湾传统家具。各章简要阐述了中国代表性地区的基本概况、时代背景、地域文化,着重图文分析了每个地区传统家具的典型特征、用材、装饰手法、加工工艺等方面的内容,并直观罗列了该地区翔实丰富的传统家具实物图片,并对每个地区的家具加以综述总结,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增强该卷的赏析性、可读性和适用性。
张福昌
本书是第一部系统反映我国代表性地区和少数民族传统家具历史和特色的家具大典,全书共有4 卷,分别为地区卷、民族卷、场景卷和综合卷。本卷为民族卷,分为11 章,分别为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家具综述、蒙古族传统家具、藏族传统家具、维吾尔族传统家具、苗族传统家具、彝族传统家具、满族传统家具、朝鲜族传统家具、傣族传统家具、纳西族传统家具和其他少数民族传统家具。为了纪念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家具研究的开拓者——南京林业大学李德炳先生,将他在《家具》杂志上发表的系列研究文章作为本卷的综述部分;其他每一章都阐述了代表性少数民族传统家具的基本概况,该民族传统家具的起源、用材、结构及加工工艺、造型艺术等特征方面的内容,并以代表性的传统家具图片进行赏析介绍。本书既可供国内外图书馆收藏,也可供从事家具、室内、建筑设计的生产企业与研究单位的工作人员参考,还可作为家具与工业设计、环境设计、设计艺术学、设计文化等学科的师生和喜好我国传统家具及文化的读者的参考资料。
吴正光
作者在贵州从事民族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工作近50年,数十次深入侗族村寨调查,每次都有日记,从中挑选了时间较长、目的明确、意义重大、成果显著的十次,系统整理。如今,“增冲鼓楼”、“地坪风雨桥”,早已成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侗族大歌”也已成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批侗族村寨进入了《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最近,作者再次探访30余年前曾经访问过的侗寨,记录现在的变化。几十年来的侗寨调查日记,是实实在在的侗族民俗调查实录,具有史料价值。
吴正光
《屋里屋外话苗家》以苗岭山区郎德上寨为重点,辐射介绍武陵山区、月亮山区、乌蒙山区等地典型苗族村寨的自然环境、村寨布局、建筑造型、建筑用材、建筑工艺、建筑习俗、建筑功能、风土民情的方方面面,为读者了解苗文化的原生地打开一扇窗。
刘永华
在中国灿烂的文化遗产中,有一件至今还鲜为人知的珍贵瑰宝,这就是中国古代的军戎服饰? 军戎服饰按现代的说法就是军服。现代的军服相对比较单纯,主要有服装和表明军衔、军种的标识组成;而在古代,则至少包括两大类型的服饰:一是戎服,一是防身护体的甲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