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琳
本书收入了诗人近年所作的重要的诗歌评论文章和访谈,主要是关于中外现当代诗歌的诗学问题,它们共同组成了作者之阅读与写作的思想图景。全书分三部分,分别是诗论--探讨诗歌与现实的关系,细读若干诗歌文本;阅读随笔--通过对国外诗人与作家的阅读,建构个人的精神视野;访谈--通过问答,呈现诗歌的生态及语境。
王建
从巴洛克到启蒙运动时期是德国戏剧发展的转折点。戏剧史的转折时期往往意味着新旧戏剧形式之间的对立、冲突、影响和转化,每种戏剧形式的特点在这一过程中会鲜明地凸显出来。更重要的是这一时期是德国近代戏剧的开端。
 本书以巴洛克到启蒙运动时期的德国戏剧为对象,从文学文本和戏剧演出双重视角切入。戏剧本身包含文本和舞台两个方面,具体到巴洛克和启蒙运动时期,巴洛克时期常被称作是戏剧的时代,从广义戏剧的角度来看,包括歌、舞、戏、各类宫廷和民间的狂欢和庆典,分析戏剧文学时必须关注当时舞台的状况。从狭义戏剧的角度来看,这一时期的文学剧本和戏剧演出密不可分。启蒙运动时期戏剧文本和舞台的关系更加密切,从戈特舍德到莱辛都在戏剧创作的同时关注和参与舞台实践,舞台逐渐从演出中心转向文本中心。由于戏剧本身的综合性,戏剧研究的视角应以更大范围的思想和社会的变迁为背景,扩展到剧院建筑、剧场结构、舞台布景、表演艺术、戏班运作机制、演出程序、演员生活和观众习惯等各个方面,从而建构起一个立体的戏剧发展过程。本书正是尝试在这一基础上梳理发展线索,勾勒德国戏剧从巴洛克到启蒙运动时期的总体变迁脉络。 
邓菡彬
本书将戏剧写作"深入"的理论性和"浅出"的行业实践性结合起来,突出经典案例和案例教学,注重培养学习者的创意能力,充分考虑到戏剧写作的时代性和操作性,并配以丰富的图片,力求做到知识性、可读性与实践性合一。是一部兼具教材和大众读物特征的著作。
徐欢颜
本书是一部莫里哀喜剧在中国的接受史研究论著。它力图考察法国古典主义喜剧的代表作品——莫里哀喜剧,是如何通过各种文化中介,深刻地影响到20世纪中国话剧的生成与发展的,从而在更广泛的意义上思考中国现代文学史、戏剧史中的某些跨文化问题。
傅谨
本书以独特的视角,详尽而细致地描述了台州戏班的历史与现状,戏班的内部构成,演职人员的生活方式,及戏班的经济运作方式。客观地剖析民间戏班的存在方式与内在构成,揭示了民间戏班拥有的顽强生命力的文化渊源。本书曾获得中国图书奖,十五年前印刷的两千册已难觅综影。
田沁鑫
本书是对著名话剧导演田沁鑫从事话剧10年来各佳作的一次回顾,不仅对她的代表作做了全方位的表述和总结,收录了她在各阶段的访谈和对话,还有各媒体与专业人士对她及其作品的评析与瞻望,是一本可以让读者全面了解她和她的作品的书。另外本书通过对田沁鑫这个极具代表性的个体的透析,也可窥出中国话剧这十年来的发展与变迁,认识到当代中国话剧的危机与机遇。
李锦云
本书为表演专业的基础课教材,介绍了从一般范畴心理学到表演心理学的发展,不同表演艺术类型和心理学的交叉,演员的创作心理及经典理论,演员在创造角色中必经的心理程,演员和观众的交流过程中呈现出的心理现象等。
董健,马俊山
本书是在大学戏剧课程讲义基础上整理而成的,从理论、历史、实践三个“维度”上讲授戏剧艺术的基本理论与相关知识,既注重知识性、趣味性、普及性,又不忽视学科前沿的重要问题。面向大、中学生,戏剧影视从业人员,以及爱好文学、戏剧的广大读者,帮助他们学习戏剧艺术的基础理论和相关知识。此次进行了全书的修订,吸收了新的研究成果,更有针对性,如加大了戏剧教育一讲的比重等,注重实践性,更适应艺术院校的教学需要。
周永忠 著
“跳岭头”流行于今广西钦州一带,是当地壮、汉族戴面具“表演”的融祭祀性和戏剧性于一体的前戏剧形态。每年农历八月至十月间在社坛或庙坛前举行。因古代社坛或庙坛多建在岭头上,“跳岭头”之名由此而来。 本书通过大量的田野调查,收集民间 “跳岭头”的面具、舞蹈、音乐、文本等详实的一手资料,着眼于“跳岭头”的表演形态和文本形态,对“跳岭头”产生和发展的人文环境、时空分布、祭祀性和戏剧性等进行深入研究,探索“跳岭头”从傩到戏、从宗教仪式到戏剧表演的发展轨迹。 本书可为地方文化和中国戏剧史研究者提供一些史料,为读者了解戏剧形态的演变提供线索。
(美) 谢克纳 (Richard Sch
上海戏剧学院“谢克纳人类表演学研究中心”成立于2005年3月,主要任务是引进人类表演学的研究成果,开展广泛的国际学术交流;综合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学科的最新成果,理论研究和社会实践并重,创建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兴学科——社会表演学;密切跟踪当今社会的实际需要,与相关行业和机构合作,开展社会表演学的探索和实践,为中国和谐社会的建设作出贡献。本辑为谢克纳专辑,也是国内首次将谢克纳的重要论文集结出版。文章主要选自《戏剧与人类学之间》、《公共领域——戏剧文集》、《人类表演学读本》以及《以表演为手段——与仪式的跨文化研究》等多本专著和编著,以及谢克纳来上海所作的两场重要演讲。本辑精选了谢克纳十几年来的重要成果,尤以近年的成果为主,由此可了解谢克纳的教授作为人类表演学创造人的重要思想和实践探究的基本脉络。
宫宝荣, 主编
本书为中国第一部以戏剧学学科自身为研究对象的文稿集。戏剧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诞生于上个世纪初,本书首次集合了一批学者就戏剧学的起源、在欧美各戏剧大国(包括德国、法国、俄罗斯、英国和美国)以及中国(含台湾地区)的发展以及各自的特点进行了梳理,并重点对2016年各国的学科发展进行了介绍。
闫红梅, 著
本著作运用戏剧文本符号学的戏剧理论,具体分析了卡里尔·邱吉尔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政治剧中所采用的背离策略以及该策略对社会变革和阶级冲突主题的再现,揭示了该背离策略在对革命主题的再现所体现出的矛盾态度与模糊的政治立场。
孙惠柱, 等主编
由上海戏剧学院综合艺术教育科研基地研究团队创作的教育示范剧,给中小学的老师提供了戏剧范本,通过学生人人参与演出,达到戏剧推广。近两年来,该研究团队举办了数次教师研修班,目的在于教会在校任教的来自不同教育背景的中小学老师学习如何表演教育示范剧,然后再回到各自学校教给他们的学生。本书正是一本指导教师如何导演教育示范剧的导演工作手册以及学生用书。本书暂时收录了教育示范剧《悲惨世界》剧本第一折、第三折,以及《老人与海》的详细导演解析,以简明易懂的注解模式,辅以图片、图示、视频材料,将专业的戏剧教学与排演过程教授传达给受众,并且包含了道具清单、服装配图等,指导各大中小学老师如何导演教育示范剧。
六·一艺术团
《儿童戏剧表演》是六?一艺术团自主研发的一套符合当代儿童成长特点的儿童戏剧表演教程,根据孩子不同年龄段的成长特点和不同的能力程度,分为一至三级,共七册。本册为一级教程,共7~11岁少儿使用。书中作品涵盖了中国歌剧舞剧院考级委员会指定的朗诵考级内容,每个训练后均给出了简洁明了的教学提示,可作为儿童学习戏剧表演的辅助性教材,更是教师在戏剧表演艺术教授过程中的一本专业性指导教程。
张玲霞
本书以北京当代几位著名的戏剧家为研究对象,探讨中国当代戏剧的形态、发展脉络、基本特征以及文学史意义。书中选取的几位戏剧家,其共同特点在于对戏剧先锋性的开拓与追求,这在北京乃至全国的戏剧领域都具有典型意义。通过论述这些剧作家、导演的独特艺术个性,对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戏剧舞台进行梳理,既可追寻中国当代戏剧的理论来源,又能够理清当代戏剧的成就、经验以及不足,进而为中国戏剧的发展寻找一些具有共性的东西。
张利、纪艳红、苏怡文、刘超
本教材根据《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及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结合师资能力培养要求,系统介绍幼儿音乐剧发展、幼儿音乐剧教学的指导策略、幼儿音乐剧教学、幼儿音乐剧教育案例分析、幼儿音乐剧剧本、幼儿音乐剧教案等知识,并针对《赫赫的小牙刷》《拔苗助长》《打妖怪》《大树与小鸟》几个剧目进行了详细的案例分析,以便学习者更清楚地了解音乐剧教学及实践的过程,从而提高实践应用能力。本书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应用性、操作性,遵从幼儿音乐剧教学规律。本书既可以作为高等院校和各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幼儿音乐剧课程的首选教材,也可以作为幼儿园教师的在职岗位培训及教学用书,并为广大家长辅导幼儿学习音乐剧提供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