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顺果
本书从"文明演变"的视角观察从远古至当代的世界历史进程,以时间为序,分五编叙述了农业文明在东方的兴起,蛮族入侵引起的文化交流,工业文明在西方的孕育,欠发达国家在现代化道路上进行的各种尝试,以及高科技革命带来的人类社会的变迁。围绕着经济条件、政治组织、道德传统和文化艺术四个重心,本书呈现了一幅关于人类各主要文明产生、发展、传播和交流的丰富多彩的画面。
丛日云
本书以专题的形式揭示西方文明的个性特征与基本精神,使读者通过对西方文明一个个领域的了解,形成对西方文明的总体认识。在注重主题横向跨度的同时,照顾到历史的维度,通过西方文明各领域从古到今的历史发展、为读者呈现一个立体的西方文明。本书内容涉及政治文明、哲学、宗教、法律、文学艺术等各个领域,各个专题的撰写者均为国内学界该领域的权威。 本次修订主要是第11、12讲,西方宗教文明的相关内容进行重写。另再加一章,即任剑涛教授的“西方管理文明”。其他部分会有文字上的修改,个别不清楚的图片会更换。
(荷)约翰·赫伊津哈(Johan Huiz
本书为引进公版书。作者赫伊津哈(1872-1945)为荷兰著名的语言学家和历史学家。
 《中世纪的衰落》(The Waning of The Middle Ages)(原中国美术出版社出版该书译为《中世纪的衰落》)是赫伊津哈的代表作,其影响经久不衰,是西方文化史研究的经典著作。本书研究的是十四、十五世纪的历史,研究的是中世纪文明的结束阶段。作者正是本着上述观点,试图真正理解凡·艾克兄弟及其所处时代,亦即试图从它与当时时代生活的联系中来理解。而现实已经证实,那个时代文明的种种形式中所共有的一点,就是它们均与过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联系更甚于它们与正孕育的未来的联系。因此,那个时代取得的辉煌成就,不单对艺术家应如此,对神学家、诗人、史学家、君王和政治家也是如此,都应被当做是对过去的完善与终结,而非新文化的前奏。
李剑鸣、杨令侠
本书系为庆贺历史学家张友伦教授八十寿辰而编的美国史论文集,作者全部是张友伦教授指导过的硕、博士研究生,目前多为国内美国史学界的中青年学术骨干,有的已在美国大学执教。这些论文的内容涵盖美国政治史、社会史、外交史、妇女史和文化史,时间跨度从殖民地时期直到本世纪初期。它们是各位作者多年研究的心血结晶,材料翔实,立论精审,对美国历史上上的若干重要问题提出了新的见解,从不同的侧面揭示了美国历史的复杂面相,对于国内的美国史、世界近现代史的研究和教学,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英)彼得·伯克
本书是法国年鉴学派的批评史,考察了这一史学研究群体自《年鉴》杂志1929年创建之日起六十年的发展历史。毫无疑问,年鉴学派是20世纪影响最大的史学革新运动。在所谓"新史学"的发展过程中,它是最为重要的推动力。 年鉴群体将传统的历史学与地理学,经济学、语言学、心理学、人类学等多种社会科学相结合,把治史领地扩展到了广阔的人类活动领域,开创了一系列的新方法,如问题导向的历史、比较史,历史心理学、地理史、长时段史、系列史、历史人类学等等。 彼得·伯克区分了年鉴学派的发展过程中的三代学人。第一代包括创建者吕西安·费弗尔与马克·布洛赫,他们与传统史学体系开战,创建了《年鉴》杂志,鼓励跨学科合作。第二代由布罗代尔主导,他已经被誉为同时代最杰出的历史学家。第三代包括杜比、勒高夫、勒华拉杜里等当代著名史学家。伯克的分析丝丝入扣,简明扼要,年鉴运动的关键经典与支脉源流均一览无遗。 本书曾于2006年在我社出版。因叙述简明清晰,译文优美流畅,已经成为关于法国年鉴学派的入门必读物,也成为各大高校历史系课堂上的经典推荐。
黄洋
黄洋教授在英国伦敦大学接受了古典学教育,致力于古希腊史研究,已经出版有著作《古代希腊土地制度研究》。本书是他的部分新作结集,主要侧重古希腊城邦,兼及其他社会问题。可以代表国内学界在古希腊史领域的最新成果。
王云龙,苍松
本书以一种类似电影"蒙太奇"的手法,描绘了1917年俄罗斯风云诡谲、波澜壮阔的历史,所涉及到的人物从普通士兵、工人到惑乱沙皇宫廷的拉斯普庭、沙皇夫妇、普列汉诺夫,克伦斯基、列宁等众多人物,所涉及事件从二月革命、7月示威、9月科尔尼洛夫叛乱到十月革命,头绪很多,但作者撷取最富于概括性的事件的横断面,将这些断面以"场景"组合的方式组合起来,全景式展现俄罗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特点。本书细节丰富,动作性也很强,非常富于戏剧色彩,本书有100多幅图片,既有当时的宣传画,也有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影像,历史感很强,图文并茂,读之一气呵成,但作为专业历史学者撰写的普及读物,作者将对历史的阐释寓于叙述之中,引导读者对俄罗斯现代化的历史时间矛盾性及革命的必然性进行思索。
夏继果,〔美〕杰里·H.本特利
全球史不是囊括全球人类的全部生存经验,而是一种从整体出发关照历史的意识和方法。最近二三十年,全球史已经形成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本书遴选、翻译了20篇代表性的论文,从理论、方法、专题研究各个角度反映当前的学术成果。对国内史学界读者来说,是必备读物。文章的作者都就职于欧美的大学或科研机构,包括麦克尼尔等著名历史学家。就文章以英文形式首发的时间来说,最早的发表于1963年,最晚的发表于2007年。从主要内容来划分,这些文章可以分成四组,即"全球史的概念"、"全球史的分期"、"全球史的主题"、"全球史上的中国"。可以说,这些文章基本反映了全球史从上个世纪60年代兴起直到今天的发展历程,也解答了我们关于全球史的诸多疑问。本书可以为国内读者提供有关全球史研究的国际资讯,其新颖的研究方法、开阔的历史视野,可以启发读者的思考。
王红生
本书为北京大学公选课教材,提纲携领地介绍了20世纪世界主要地区和国家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内容包括第一、二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中东问题、美苏冷战与缓和、欧洲统一进程、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东亚的崛起等等。
魏凤莲
罗马军团在历史上叱咤风云近千年,留下了无数辉煌的战绩,其中包括与伊庇鲁斯国王皮洛士的战争、布匿战争、征服高卢的战争、征服埃及的战争、征服大不列颠的战争,等等,可以说,罗马军团的历史就是罗马国家不断扩张和征服的历史。本书不仅关注罗马军团的特点,探讨罗马军团的队列组织、武器装备、战略战术以及严格的组织纪律,还将从历史的角度分析罗马军团的起源、发展和衰落的过程,把罗马军团的传奇历史同罗马国家的历史密切地联系在一起进行考察,探析在几大关键的历史时期(如罗马共和国时期、帝国时期以及帝国末期),罗马军团经历的改革和发展变化。
郑家馨
本书以非洲黑人为主要叙事主体,考察了殖民时代以来的南非历史。全书以黑人反殖民、反侵略的斗争史为主要脉络,描绘各个历史时期南非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等多方面的面貌。同时,将南非史置于全球背景下,从更广阔的视角探讨南非历史进程的动因与影响。
 
 本书系北京大学历史系非洲研究中心副主任郑家馨教授所作。郑教授从事相关研究和教学已逾二十年,本书是其学术成果的一大总结。它以翔实、细致、严谨、宏大的论述体系,填补了国内学界南非史研究的空白。
张炜
地球有70%为海洋所覆盖,19世纪以前,海权所指的意义为海上的力量或海上的强权,由于对海洋的利用仅限于海上交通,因此对海权的定义仅着重于控制海上交通的水面舰队。地中海文明鼎盛时期,古希腊、罗马的木浆风帆就驰骋于欧、亚、非三大洲的广大水域,促进了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与传播;而15世纪地理大发现的时代,刚刚从中世纪的沉沉暗夜中醒来的欧洲国家更是凭借着风帆火炮对海洋的探索与征服迅速地走上了近现代化的道路;而随着工业革命所带动起的动力革命,西欧诸国更用大舰巨炮开启了一个辉煌的蓝色文明时代,把资本主义的体系输送到了全球,海运与海权成为推动现代社会发展的最关键因素,尤其以二次大战各海权国家的主力战斗舰更达到巅峰,诸如英国的韦尔斯亲王号、德国的俾斯麦号、美国的密苏里号、日本的大和号、意大利的罗马号等等,都是壮观的军事奇景。但随着空权时代的来临,超大钢铁巨舰慢慢地弹出了历史的舞台,对海权的争夺进入了一个信息化时代。
李安山
古代非洲有国家吗?尽管国际学术界已经习惯于用西方的定义和话语权来形容国家,但具有武装力量、法律和固定边界的政治体从很早就存在于非洲大陆。尽管规模有大有小,成型有先有后,但非洲这个大陆很早就进入了国家形成的阶段。
 本书将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津巴布韦、刚果、阿克苏姆、加纳等等非洲文明古国的古老文化、艺术、政治、经济与社会风俗,带领读者领略古代非洲文明的独特而不为人知的魅力。
钱乘旦,高岱
本书是中英两国英国史学者首次深入对话与讨论的成果,反映了英国史研究的学术前沿进展。哈里 狄金森、钱乘旦等中英史学家携手合作,就英国历史上的国家、乡村、商业、城市化、人口、性别、宗教、思想、政治改革、历史分期等核心论题展开共同研讨。收入本书中的诸文,注重新材料的发掘、新视角的运用,既有旧题新诠、学术史的梳理,也有新问题的探索、新观念的尝试,展示了英国历史的多重面相。这十二个主题由英国皇家历史学会拟出,涵盖英国历史从古到今各个时段的不同领域,充分展现了英国史研究中的核心课题与前沿动态,对我国的英国史研究能起到极大的启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