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讲座》编委会
从我社已出版《北大讲座》第1到25辑中相关内容精选而成,本辑包含法学领域的精彩讲座文章,读者对象为对法学研究与法律现实感兴趣的大学生群体。计划以精装形式出版,宜读宜藏。计划以精装形式出版,宜读宜藏。计划以精装形式出版,宜读宜藏。
王启梁,张剑源
本书是由历时三届、面向全国法学生举办的"法律的经验研究高级研修班"上的授课内容整理而成,分为三大部分,即方法与理论、主题研究和评论,内容从研究方法、研究实例、理论争议、学术史等方面展开,较为全面地梳理、介绍了法律的经验研究进路,是目前社科法学经验研究的最高且最具代表性成果。
徐伟功
本书主要运用博弈理论重新阐释冲突法的基本问题,包括国际民事管辖权、法律适用和外国法院判决的承认与执行三个主要问题。在国际民事管辖权领域中,主要采取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理论和完全动态信息博弈理论进行分析;在法律适用领域中,主要采取合作型选法策略来解决法律冲突问题;在外国法院判决的承认与执行领域中,主要采取囚徒的困境和重复博弈理论进行分析。同时,该书还对中国区际法律冲突中的若干问题进行了博弈分析。
凌斌
"法治"包含了"良法"和"善治"两个要素。"良法"指向的是"法律意识",要求学法、知法、懂法、明法,"善治"对应的是"法治思维",旨在守法、用法、遵法、信法。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初步形成,法治的首要问题,已经从"良法"转向了"善治",从规范层面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转向了实践层面的"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从以"健全法制"为宗旨的"法的制定"转向了以"法治信仰"为归宿的"法的实施",从抽象静态的"法律关系"转向了具体动态的"法民关系"。本书致力于研究的问题在于:什么是中国法治的基本特点和内在逻辑?从"法"治向法"治"转变的历史进程将会面临哪些实践难题和现实制约?在当代中国的法治实践中,奉行科层主义的"专职法治"与贯彻群众路线的"民本法治"这两条路径之间的二元变奏,呈现的是怎样的法治道路和法治理想?
白建军
本书是由北大研究生院组织规划的《北京大学研究生学术规范系列教材》中的一种。北大研究生院已确定该系列教材为全校研究生学术道德、学术规范、研究方法等公共必修课的指定教材或必读参考书,并提供一定的出版补贴。 《法律实证研究方法》是在作者近年开设"法律实证分析"课程的基础上并经过不断补充、完善编写而成的。其内容包括:"法条文本的实证分析"、"违法行为的实证分析"、"法律适用的实证分析"和"法制社会的实证分析"。本书在每个部分都介绍一些实证分析方法,并运用一些研究实例介绍如何运用这些方法来解决某个学术问题。
姜明安
本书重点对行政法规、规章和规章以下的规范性文件的审查标准及评价体系进行了研究。在目前中国实践中,真正起作用的多数是行政法规、规章和规章以下的规范性文件,而这一部分文件又没有纳入《立法法》的规范之内,因此成为空白。作者通过大量调查研究,了解和掌握了中国法规审查和法规评价的基本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了改进的路径和运作方案;同时,通过出国考察、查阅外文书刊资料等,获取了国外若干有代表性国家和地区的法规审查、法规评价或与之类似的规制分析评价制度的大量资料,并对之进行了梳理、分析,从而总结归纳出了较多可为我国构建、发展、完善法规审查和法规评价制度体系所借鉴的正面或反面经验;最后,通过总结我国各地法规审查和法规评价,特别是立法后评估的大量鲜活实践经验和借鉴国外、境外相应制度成功运作的做法,提出了构建和完善我国法规审查和法规评价系统的基本目标和途径。
陈景良,郑祝君,
本书是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律文化研究院主办的连续出版物,已在我社出版三卷(第6-8卷),每年收录国内法史学界研究水平较好的学术文章18篇左右,在学界具有较好口碑,是广大法学、历史学师生认可的学术争鸣阵地。本书自第8卷开始,在主题的设置上更加贴切法学、历史学前沿问题,并且对投稿严格遴选,办刊思路日趋明晰,以后将每年定期出版。
周辉
本书以权力为视角对网络空间中私主体间的支配关系进行深入分析,指出了网络空间中从私权利到私权力的演变逻辑;侧重分析了网络空间中私权力赖以产生和维系的技术资源、平台资源和信息资源优势;在对比传统学科有关私主体间支配关系的分析路径的同时,指出了其在网络空间适用所遇到的挑战,建议将私权力分析作为一个整体路径,来认识、理解和规制私主体间的支配关系;认为应当客观全面地看待网络空间的私权力,既要有效规制其滥用风险,又要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网络空间私权力进行建设性规制的方案。
白建军
本书主要讨论如何运用实证分析方法研究法律问题。全书沿着两条平行线索展开:一是具体实证研究方法的选用条件和操作步骤,二是采用实证方法解决法学问题的研究实例。这两条线索分别贯穿于四部分内容中:法条文本的实证分析、违法行为的实证分析、法律适用的实证分析和法制社会的实证分析。 本书第一版在北大社出版,现修订后推出第二版。
孙春增
《法理学基础》侧重于学生法学知识的"入门",主要介绍法学、法律的基础知识和我国法治建设的基本情况,目的是帮助学生系统、概括地了解和掌握有关法学和法律,特别是我国法学教育和法治建设的基本情况,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法律是什么"的问题,为学生今后分门别类地学习法学其他学科奠定基础。 《法理学基础》是山东政法学院全校法学基础课,每年用量在两到三千册。本书第二版根据近年来立法、司法实践的情况以及法理学的发展,对全书进行了修订,并对全书结构也进行了一定的调整,使之更适合教学使用。
阎天
全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就业歧视的法律界定;第二部分,就业歧视的法律救济;第三部分,就业歧视的法律视野。共选入十篇文章,基本涉及了国外反就业歧视法研究的各个领域。
何勤华
本套书以访谈录的形式,记录了作者与那些影响当代中国法律和法学发展的著名法学家(其实有些人如周枏、王铁崖等已相继去世)的对话,并随文附有一些珍贵资料,其中有些甚至从未公开过。
 本访谈录共分六卷,按法学家活动的历史时期分类。第一卷采访的主要是1935年之前出生的法学家,因为这个年龄段的法学家基本上是在1957年之前大学毕业,他们都亲身经历或接触过20世纪50年代中国所发生的影响中国法律和法学发展的人物、事件和文献。
郑永流,朱庆育 等
本书从比较研究、法律教义学研究、交叉学科分析三个视角对中国法律中的“公共利益”问题进行了分析,包括对民法、商事法、公司法、房地产法以及公法中“公共利益”条款的分析,并全面剖析公共利益在中国法律实践中所起的作用,以期对立法以及司法实践中有关公共利益的案例提出有指导意义的建议。
尤明青
本书在市场经济和全球化的背景下研究与危险废物有关的法律问题。我国的危险废物管理长期存在重技术轻法律的问题,有限的法律机制也是以行政管制为主,主要使用命令-控制手段,较少使用市场机制。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命令-控制手段虽然能够继续发挥一定的作用,但是也面临着一系列新问题。本书将危险废物的产生者、经营者(主要包括收集者、处置者、贮存者等)、运输者作为市场主体,综合考虑国内法和国际法的要求,从公法、私法两个方面分析相关法律关系、法律责任。本书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目前有关危险废物法律研究的不足,对于环境法学研究和环境保护实践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杨小敏
近些年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成为老百姓和政府最关心的问题,关于食品安全规范的研究也成为法学研究的热点。本书作者则主要对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法律制度进行了系统研究。本书在行政法的理论下,以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的基本理论、基本原则和各种具体制度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展现了我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各项制度的基本现状,借鉴了国际上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经验,剖析了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各项制度存在不足,探讨了在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社会背景下,行政法如何通过制度的变革和完善来为法定主体有效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提供一种合法性的评价和理解框架,从而保障社会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方潇
这是一本内容广泛、气势恢宏的书稿。作者对于中国历史上天与法、天与人的关系进行了全面的论证,以期揭示古人“则天”立法行法之路径及法律对“天学”之保障方式。本书是中国法制史学科第一部专门研究天学与法律的创新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