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紫烜
本书积极吸取国内外经济法理论研究和相关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注意总结经济法制建设的新鲜经验;同时,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在经济法的一系列学术问题上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体现了一种自成系统的经济法理论--"国家协调论"。本书在导论部分首先阐明了经济法学的概念和地位,经济法学与经济法的关系,研究经济法的指导思想和方法,研究经济法总论的意义。然后,分十四章,全面、系统地论述了经济法与经济法学发展的一般规律,经济法的概念、调整对象、地位、体系、主体、理念、基本原则、渊源、制定、实施和责任制度等方面的问题。在结论部分,概括了十六个方面的60个观点,这是本书的主要观点,也是"国家协调论"的主要观点。作为经济法总论的一部专著,本书坚持了理论联系的原则。
宋英辉,王贞会,阿不都米吉提·吾买尔 等
根据我国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的要求,我国公检法机关新设立了针对未成年人的专门机构或办案人员,但是其中很多工作人员却对所涉法律不够清楚,本书就是针对这个问题,在与相关实践部门进行沟通后,根据实务中的需要,将关于未成年人的法律规定统一收集,并分类整理,以方便办案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律师等法律工作者及从事未成年人保护的社工等群体更好查阅、使用法律规定,保护未成年人权益。
金国坤
本书从行政法制视角探寻了一条解决行政机关各部门之间权限冲突的有效途径。作者从大量形形色色的权限冲突实例出发,分析了权限冲突的表现形态、对行政相对人造成的危害和产生冲突的主客观原因。面对现行解决行政权限冲突的实践探索,作者认识到,综合执法、联席会议、领导小组,乃至大部制改革等行政手段,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权限冲突。借鉴国外解决权限冲突的成功经验,根据我国宪法规定的国家机关间的相互关系和组织体制,遵循行政法治原则,本书构画出了一条解决行政权限冲突的基本思路,建立了行政权限冲突解决新机制。本书作者多年来专注于行政组织法律制度的研究,对目前非常突出的行政权限冲突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具有很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书结构合理,逻辑严密,是品质较高的一本理论著作。
杨解君
本书旨在探讨契约理念在行政法中的确立及其理由,契约理念的历史变迁及其启迪,并在此基础上论述平等理念、自由意志理念、诚信理念、义务与责任理念以及和解理念在行政法中的确立及其展开。全书主要由八章组成。第一章绪论,通过对行政法权力理念与契约理念的比较来探讨二者之整合。第二章从历史的角度对契约理念的变迁作了简短透视,从文化渊源上对中西方契约文化的发展脉络进行了简单梳理和比较。第三章着重论证在行政法中引入契约理念的正当性理由。第四章论述行政法的平等理念。第五章论述行政法的自由意志理念。第六章论述行政法的诚信理念。第七章从契约视角论述行政法上的义务责任理念。第八章关注的是行政法上的和解理念。最后,本书对行政法契约理念的具体化努力作了初步展望。本书适合法律大专院校本科生和研究生、法律实务人员和政府部门决策人员使用,同时,也适合对行政法感兴趣的人士参考阅读。
秋风
本书收录了作者近年来所写有关法律、宪政研究的论文。作者分别对和平时期的罗马法、法国大革命和欧盟立宪、中国古典若干观念和制度等问题进行分析和解读,由此对立宪这样一项政治事业进行探索。
宋功德
本书尝试在中国当下混浊的行政行为概念体系之中,大致勾勒出行政处理的轮廓。这个过程,是一个从我们身临其境的行政行为语境中,努力厘清行政处理行为与其他非处理性行政行为二者之间边界的过程;是一个尽量利用现有基于宽泛行政行为概念之上的行政法学知识,来刻画行政处理形象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帮助行政处理努力弱化广义行政行为概念烙下的的痕迹以彰显其鲜明形象的过程。本书中主要讨论了以下六个基本问题:一是行政行为语境中的行政处理。二是行政处理的功能、机制与法制规制。三是行政处理效力的构造与形态。四是行政处理的成立、生效与消灭。五是行政处理瑕疵的处置。六是行政处理行为的理性建构。
杨登峰
主要针对行政行为的瑕疵形态及其危害性,提出多元的瑕疵矫正制度。这些制度包括撤销、无效确认、补正、改正、未生效确认、指正、变更、撤回、追认和更正。通过这些矫正制度的完善或构建,使我国的行政行为矫正制度在现有的撤销、无效确认和变更制度基础上,更加趋于多元化,更加合理化。
余凌云、施立栋
在中国,与醉酒驾车、电动自行车和其他电动车相关的交通事故数量处于高位运行状态,亟需从法律层面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本书是作者与世界卫生组织(WHO)、全球道路安全伙伴(GRSP)等机构合作开展上述问题研究的成果。本书可供道路交通安全领域的法学研究者使用,也可以供立法、行政、司法等实务机关工作人员参考。
余凌云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迄今已七年有余,当年参与草拟的过程,还历历在目。学者们对于政府信息公开的关怀早已从理念鼓吹、制度探索转到了操作与实施。最高人民法院还制定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政府信息公开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2010年 12月 13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 1505次会议通过)。七年来,围绕着信息公开的学术文献层出不穷,探讨和争论也从未间断。一些民间机构观察、评估了《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实施,执着地年年发表报告。
林俏
本书重点阐述了建立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对策建议。通过对中国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发展历史进行回顾,我们发现中国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二元性的特点,而且这种特点不断地被强化。由于二元社会保障法律制度不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因此,有改革和创新的必要。对于如何构建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障法律制度体系,本书认为:首先,应确立社会保障立法的基本原则;其次,本书从统筹城乡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最低生活保障法律制度的角度分别讨论,并从整个法律体系的角度对如何统筹城乡社会保障法律制度进行构想。
张佛泉 著
本书为政治学与法学耆宿张佛泉先生有关宪政与民主、自由与人权等问题之论著汇集。全书概分上、中、下三篇,凡二十五章。上篇以“宪政与时局”为名,收录先生发表于《国闻周报》的政论时评,涉及民族主义、行宪守法与国族走向诸方面,展现了法政学理与现实社会的种种纠结;中篇为“无法出让的权利”,侧重基本权利学理的讨论与社会应对,尤其关注与选举权利之推行与民主政治途径的探析;下篇则为“自由与人权”的经典言说,缕析自由概念在宪法乃至宪政上的重要地位,擘划邦国秩序,规制基本人权,阐明“自由之确凿意义——诸权利即诸自由”之意。全书所辑文章,大体按照时间顺序呈列,俾窥张佛泉先生思想发展之脉络。
张步峰
当传统的统一宇宙论崩溃之后,程序成了现代社会的架构性机制,如政治领域的选举程序、法律领域的诉讼程序、经济领域的生产程序等。在现代行政国家,行政程序则是基本的构成性机制之一,其保障国民权利、规范行政行为的作用自不待言,但其非人格性、技术性、观念性等特征却会导致人性内涵的变异。中国欲实现行政程序的正当化,在法律技术层次提高形式理性化程度仍属不够,须往程序中注入实质性价值,其来源只能是中国传统的价值体系。
高其才
本书以20世纪50年代的瑶族社会历史调查和作者的实地调查为基础,探讨了瑶族习惯法的产生、发展,揭示了瑶族习惯法的议定、修改,全面总结了瑶族社会组织与头领习惯法、婚姻习惯法、家庭及继承习惯法、丧葬宗教信仰及社会交往习惯法、生产及分配习惯法等等。并对瑶族习惯法的当代传承、现代化进程中的瑶族习惯法、瑶族习惯法与国家指定法的关系提出了自己的认识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