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耀华
本书分析了我国自然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中有关遗产性质、资源性质、成本、属性、外在性、权属、远近利益、政府角色、受益主体、利用目的等十个重要理念上的误区,以及由此导致的商业化、城镇化、人工化、超载化等现状问题,探讨其哲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律学等深层次原因。研究了我国自然文化遗产的价值体系和系统特性,提出了我国自然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普遍原则,探讨了我国自然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具体对策
叶朗
《中国文化产业年度发展报告(2014)》是由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和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为主发起人,联合国内文化产业领域内的众多知名学者和企业家共同编撰而成的年度报告。2014年度的报告秉承以往年度报告的编撰原则,继续以文化产业领域内的微观企业主体为重点分析对象,全力考察那些充满创新精神与进取意识的文化产业企业和企业家们的经营行为。此外,为了全面反映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我们还将在报告中重点探讨我国文化产业领域在2013年内比较有代表性的创新行为和商业模式。同时,我们也将在报告中对相关文化产业的政策体系进行系统的考察和分析。
马中红
青年研究作为一个学术研究领域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如今30多个年头过去,青年研究赖以生存的社会背景、思想土壤以及学术环境都今非昔比,其自身的发展状况以及在学术界的地位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考察这段历史,不仅可以映衬出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学界变迁的一种轨迹,也可以看出我国青年这一群体以及青年话语的变迁在社会结构变迁脉络中的特殊意义,从而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解读青年研究的现状,分析和探讨青年研究的未来走向。
吕舟
《文化遗产保护100(2000-2010)》所展示的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中,可以清晰地看到近年来中国文化遗产保护观念的发展。从对历史价值的关注,到对真实性问题的思考;从对遗产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到对文化空间的思考,再到对文化遗产完整性的保护;从对新型文化遗产保护方法的思考,到强调文化遗产保护与社会发展相结合;从对与文化遗产共存的传统社区的关注,到对居民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和利益分配,都在这些项目中完整的体现出来。
马中红
《青年亚文化研究年度报告(2014)》一书是2014年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有关青年亚文化研究的全景展示,包括提纲挈领的年度总报告、精选的年度文选、工作坊案例、大事记、文化现象扫描以及重要著译评鉴。本书汇集了2014年度国内最有质量、最重要、最具影响力的青年亚文化论著,忠实记录了青年亚文化重大事件和热点事件,并通过全程描述研究个案,介绍了青年亚文化研究的重要方法。
陈少峰,张立波
本书内容包括企业战略及其商业模式、企业品牌战略与连锁经营、资本运作、企业并购与商业模式、主题公园的商业模式等内容,共20章,辅以大量案例,适合作为相关专业的教材。
熊澄宇
文化产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也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世界各国对文化产业的认识、定位不尽相同,在政府引导、支撑政策、产业特色和发展走向上各具特色。本书整合了国际文化产业发展的全局视角和各主要国家文化产业发展的差异性视角,深入分析了英国、法国、德国、美国、印度、日本、韩国等多个国家的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特点与趋势,书中的许多重要结论具有鲜明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张立波
文化产业项目是发展文化产业的基本载体和重要抓手,而有关文化产业项目策划与管理的教学研究,还是当前文化产业管理及相关专业建设中的一个薄弱环节。本教材致力于使学生了解文化产业项目策划的特点和方法,掌握文化产业项目管理的基本知识体系,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和未来文化产业项目管理生涯奠定基础。通过本教材编写,我们期望能够推动文化产业项目策划与管理的学科建设,促进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的进一步系统化,推动文化产业观念的转变和商业模式的创新。《文化产业项目策划与管理》是文化产业管理、艺术管理、项目策划及相关专业的主干课程,既可以作为本科生的必修课用书,也可以作为研究生的选修课用书。
王守宏 李楠 主编
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社会对懂得文化知识并熟练运用跨文化交际技巧的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大。是否了解中美文化知识、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和风俗习惯,在实际交流中直接影响交流和交际活动的正常开展和顺利完成。本书涵盖了中国和美国两个国家的常见文化知识和风俗常识,分为“地理”、 “教育”、 “饮食和餐桌礼仪”、 “节日”、 “婚俗”、 “文学”、 “医药”、 “绘画艺术”、 “建筑”、 “电影”和“体育”十二个章节。每个章节不仅有整体的文化知识简介,而且以某一个文化现象作为切入点,详细介绍相关的风俗常识;并在每一章里列举了相关的延伸阅读课文作为补充,以便学生加深对于文化常识的了解和掌握;而且每一章还包括跨文化交际思辨问题若干,以引导学生对比分析不同文化现象,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宽容性。本书编写的目的在于通过基本文化知识的介绍,使学生了解丰富多彩的中美文化世界,学会用英文表达相关的文化知识,能够进行无障碍的跨文化交流;并通过文化对比阅读和思辨,了解中美文化的差异和相似之处,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思考,形成自己的文化视角,提高整体文化素养。 限于编者水平,书中难免有不当之处,敬请同行与读者批评指正。
周振鹤 编
周振鹤编的《中欧语言接触的先声:闽南语与卡斯蒂里亚语初接触》以现存的相关的汉语闽南方言与卡斯蒂时亚语(西班牙语基础语)接触材料,从各个角度探讨两种语言的初期接触情况,并进行语言学与历史学的背景的分析。附录为存世的专享的闽南语与卡斯蒂里亚语的对照词汇集。
董少新 编
本书共收入论文15篇。本书主题属于跨学科性质,尝试利用人类学领域中的感官感觉研究方法,分析中西文化交流中的一般历史现象,希望感官感觉研究方法的引入,能够对中西文化交流史的研究起到启发和推动作用,同时也希望跨区域的文化交流研究方法也能够给感官感觉研究带来新的视角和研究内容。
陈学民
本书从安全评价的角度来对我国文化产业安全问题进行研究,对我国文化产业安全进行系统性、综合性、前瞻性的研究,目前属开创性的工作。本书结合产业经济学、产业安全理论、文化经济学、系统科学与工程理论和经济预测方法,创新性的建立文化产业安全评价体系以防范文化产业风险、保障文化产业安全。本研究拓展了产业安全理论体系与实践应用,也进一步发展了文化产业安全的定量化方法,为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升级提供了参考和借鉴,并结合我国国情和企业实际情况对我国产业安评价的理论和实践进行有益的探讨。 本书适合高校及科研部门的管理类及产业安全相关领域的研究生及高年级本科生,以及政府、企业、事业从事文化产业发展相关的管理人员参考使用。
佟东, 著
文化产业安全是关系到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而文化产业结构安全又是文化产业安全的核心问题。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并使“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提高文化开放水平”,“切实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在这一背景下探讨文化产业结构安全问题,不仅是对文化产业研究的进一步拓展,同时也为我国文化产业相关从业者提供决策参考的借鉴。
天云, 武谓, 著
本书为“文化产业经典案例丛书”之一。本书主要撰写十五年来上影集团在文化产业道路上的探索,上海电影的发展之路,上海电影产业的成长轨迹,坎坷艰难、风云际会、意气风发、挚情不泯。正是这数十年的承上启下,继往开来,一代又一代电影人的不懈努力,电影事业终于振奋起飞,鹏程万里。本书是上海电影产业的全面回顾与总结,也是一本文化产业方面的重要参考读物。
牛盼强, 主编
本书主要对文化产业最新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研讨和分析,主要包括新闻出版、广告业、影视演出、文化创意和设计、文化信息传输、自媒体、文化休闲娱乐等行业的研究部分。 本书的特点是文化产业的研究更细分到各子行业,而不是其它大部分图书中把文化产业视为一个整体。